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2022巡讲(苏州站)圆满成功

2022-10-28 09:46:39来源:医脉通阅读:14次

2022年10月17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主办,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2022巡讲——苏州站”以线上的形式成功举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彩霞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同时邀请到领域内知名专家担任大会讲者与点评嘉宾,共同探讨了我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发展现状及进展。本文特对会议关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执行主席李彩霞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对所有与会人员致以热烈欢迎。随后,大会主席马军教授朱军教授吴德沛教授依次致开幕辞。马军教授表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院血液科淋巴瘤亚专科在吴德沛教授,李彩霞教授等的带领下发展得十分迅速,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特色和重点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希望能继续保持奋斗韧劲,为我国ASCT与国际ASCT高水平的接轨作出贡献。朱军教授表示,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2022巡讲旨在借助全国血液专家和骨髓移植专业的力量及其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ASCT发展,使合适患者在合适时间选择ASCT这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使患者获益。吴德沛教授表示,血液肿瘤对放化疗较为敏感,化疗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佳,患者生存时间越长,ASCT也由此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ASCT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希望未来ASCT能继续蓬勃发展。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png

李彩霞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


2.png

马军教授致开幕辞


3.png

朱军教授致开幕辞


4.png

吴德沛教授致开幕辞


学术专场


开幕式后,学术环节随之而来。第一环节学术报告部分由朱军教授主持。


5.png

朱军教授担任第一环节学术报告部分主持


马军教授《中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与展望》为题进行了汇报。此篇汇报统计了2021年我国29个省市211家中心共上报的5221例ASCT病例,其中苏州所在的江苏省ASCT数为439例,位于全国居中水平。与欧美国家和日本相比,我国ASCT的总病例数较少,ASCT作为挽救治疗的比例较低,行二次移植的病例数较少,我国ASCT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在行ASCT的患者年龄分布方面,<10岁和>65岁的淋巴瘤患者比例均<1%,与美国(>30%)相差甚远。在ASCT使用率方面,淋巴瘤首次ASCT的患者共2443例,占2.4%,骨髓瘤患者2113例,占11.3%,比例上仍然较低。马军教授最后总结道,我国ASCT开展程度不够,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欠缺。未来的我们一定要奋起直追,努力培养专业人员和团队,开展更多适合中国患者人群的高质量临床研究。


6.png

马军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由吴德沛教授担任主持,讨论嘉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胡建达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双跃荣教授围绕“为何我国行ASCT的患者数与国外相比如此之少”、“为何我国行ASCT的患者数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数比值,与国外相差如此之大”、 “推荐何种亚型患者进行二次ASCT”、“CAR-T和ASCT的联合使用该如何进行”、“移植后维持治疗阶段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学术氛围浓厚。


第二环节学术报告部分继续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阎骅教授主持。


7.png

阎骅教授担任第二环节学术报告部分主持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胡绍燕教授《儿童ALL的HSCT进展》进行了详细解读。胡绍燕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飞速发展,5年总生存(OS)率达90%以上,但复发仍是制约儿童ALL预后的主要因素。移植在儿童ALL患者中的应用主要针对高危和复发患者,推荐高危患者疾病缓解后尽快移植。移植时机的选择应关注微小残留病(MRD),MRD转阴后进行移植可降低复发率。目前,再诱导巩固治疗、CAR-T细胞治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可作为使难治/复发B-ALL患者MRD转阴的有效方法。HSCT有效降低了儿童ALL复发率,改善预后,但移植后复发仍然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解移植后复发机制,明确移植前复发危险因素,给予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移植后复发率。目前,儿童ALL移植后复发仍无统一治疗标准,呼吁建立复发后早期干预体系,进一步提高移植成功率。


8.png

胡绍燕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在李彩霞教授的主持下进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杨艳丽教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华海应教授参与了讨论,就“是否采用ASCT作为中危儿童ALL患者的巩固治疗”、“复发难治性(R/R)儿童ALL患者行allo-HSCT时,应选择何种预处理方案”,以及“在治疗的同时,有无较好的手段可以保护儿童生殖和生育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探讨。


第三环节学术报告部分继续由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主持。


9.png

白鸥教授担任第三环节学术报告部分主持


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小津教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为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吴小津教授首先提到,在淋巴瘤个体化和靶向治疗时代,高剂量化疗和ASCT仍在疾病控制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ASCT在高危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采取一线ASCT进行巩固治疗,ASCT也可作为标准的解救性巩固治疗策略,挽救治疗敏感的复发或原发难治DLBCL患者。随后,吴小津教授介绍了其所在中心在淋巴瘤患者中开展ASCT的研究数据,包括以白消安(Bu)为基础预处理方案的应用、CAR-T和ASCT治疗高危淋巴瘤的比较、B-NHL和T-NHL行ASCT的疗效比较,以及双表型和非双表型B-NHL生存比较等。最后,吴小津教授分享了分别诊断为R/R DLBCL、FL、伯基特淋巴瘤的3例患者行ASCT的情况。


10.png

吴小津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文瑜教授的主持下进行,南京鼓楼医院许景艳教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严峰教授参与了讨论,就“塞替派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是否需要减量”和“放疗在淋巴瘤预处理中是否有地位”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交流探讨。


第四环节学术报告部分继续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主持。


11.png

刘卫平教授担任第四环节学术报告部分主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嘉琦教授《ASCT桥接CAR-T治疗R/R B-NHL》为题,从目前ASCT挽救性治疗的局限性出发,引出了ASCT联合CAR-T细胞治疗在R/R B-NHL中的应用。李嘉琦教授表示,R/R B-NHL患者长期预后不佳,标准的二线挽救治疗拯救价值有限。CAR-T细胞治疗在临床投入应用以来,在R/R B-NHL的二线及以上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此外,ASCT桥接CAR-T或可进一步提高CAR-T治疗效果,李嘉琦教授所在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7.5个月,11例可评估患者总缓解率(ORR)达90.9%,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达75.8%,1年OS率达75.8%,截止到目前,11例患者当中的8例患者仍然处于持续缓解状态,且ASCT桥接CAR-T的安全性可控。可见,ASCT桥接CAR-T为R/R B-NHL患者带来治愈希望,值得进一步探索。


12.png

李嘉琦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葛峥教授的主持下进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施文瑜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婷教授进行了点评,她们表示,ASCT桥接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较单用CAR-T细胞治疗更佳,ORR达90%以上的结果对临床医生和患者而言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非常感谢李彩霞教授团队在淋巴瘤领域所付出的努力,感谢李嘉琦教授带来的精彩分享。


会议总结


会议末,大会主席李彩霞教授朱军教授进行大会总结。他们表示:我国ASCT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待跨越,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态势有待扭转,我们有责任诊断好、照顾好、治疗好全国的血液肿瘤患者,未来的我们要继续用实践证明,携手共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超越现在,书写奇迹,达到健康中国2030制定的总体肿瘤5年生存率提高15%的战略目标。我们身处新时代,见证着历史,也创造历史;倍感幸福,也担负责任,明天的我们依然要自信向前,一起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13.png

李彩霞、朱军教授作会议总结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