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Tagraxofusp或可作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桥接治疗方案

2022-11-01 20:40:21来源:医脉通阅读:15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是一种侵袭性、罕见的树突状细胞系髓系恶性肿瘤,其预后不良。BPDCN的诊断基于细胞表面标志物的不同形态和表达,特别是CD123(白细胞介素3受体α)。既往白血病淋巴瘤的联合化疗方案不能使BPDCN患者获得持久缓解,且复发率高。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BPDCN患者的最终治疗目标,但通常无法通过诱导化疗方案实现。


Tagraxofusp(TAG)是一种靶向CD123的治疗药物,包含有截短白喉毒素融合的人白细胞介素-3,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2岁的BPDCN患者,并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新诊断成年BPDCN患者的治疗。


0114研究是一项非随机、开放标签、剂量递增及扩展的多中心研究,目的是评估TAG在BPDCN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近期,MD安德森肿瘤研究中心公布了0114研究(NCT02113982)的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4.0个月)数据。小编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研究方法


这项多中心研究评估了TAG单药治疗成人初治(1L)或复发/难治性(R/R)BPDCN患者的疗效。主要纳入标准:(1)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或血液病理证实诊断为BPDCN;(2)患者经组织学/细胞学确诊为BPDCN,并可测量治疗反应(包括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和在接受过至少一种BPDCN全身治疗后,患者外周血、骨髓、脾脏、淋巴结、皮肤或其他部位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患者);(3)年龄≥18岁;(4)ECOG体能状态评分0-2分;(5)心、肾、肝等脏器基础功能良好。


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患者在每个周期的第1-5天静脉输注TAG。主要研究终点是完全缓解(CR)+临床CR(CRc:存在残留皮肤异常的CR并不代表疾病处于活跃期)。


研究结果


临床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89例患者,有84例患者接受TAG(12μg/kg,每日1次)治疗,且疗效可评估,其中IL BPDCN 65例,R/R BPDCN 19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4.0个月。表1总结了患者的基线特征。


表1

表1.png


疗效及生存分析


1L BPDCN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75%,CR+CRc率为57%(95%CI,44.0-69.2)。中位至CR+CRc时间为39天(范围,14-131),中位CR+CRc持续时间为24.9个月(95%CI,3.8–未达到)(表2)。中位治疗周期为4(范围,1-76),总缓解率(ORR)为75%,中位达缓解时间为23天(范围,14-97)。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8个月(95%CI,9.7-25.8)。第1周期中位用药次数为4次(范围,1-5),缓解率未因第1周期用药次数的不同而变化。≥2周期中每个周期的中位用药次数为5次。


表2

表2.png


51%达到CR+CRc的患者桥接了HSCT(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3例)。HSCT前的中位治疗周期为4(范围,2-8)。达到CR+CRc并接受HSCT的患者中位OS为38.4个月(范围,3.4-58.1),HSCT后中位随访34个月(范围,19-47),72%的患者在HSCT后≥12个月仍处于缓解状态。24个月的生存率为66%(95%CI,43-88)。18例达到CR+CRc且未接受HSCT的患者中有4例缓解持续时间较长(>6个月),其中2例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27个月和52个月。


19例可评估疗效的R/R BPDCN患者的ORR为58%(95%CI,33.5-79.7),包括1例CR和2例CRc。中位至缓解时间为29天(范围,21-82),中位治疗周期数为2(范围,1-7)。中位随访33.5个月,中位OS为8.2个月(95%CI,4.1-11.9)。1例患者病情缓解,接受allo-HSCT。


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


表3总结了常见的任何级别以及≥3级TEAE,大多数TEAE发生在第1周期。轻中度骨髓抑制仅限于第1-2治疗周期,且可逆,持续TAG治疗未出现血液学毒性累积。最常见的TEAE为谷丙转氨酶(64%)或谷草转氨酶(60%)升高和低蛋白血症(51%),大多数发生在第1周期,且为一过性。18例(21%)患者发生毛细血管泄漏综合征(CLS)(7%患者≥3级)。从开始治疗到CLS发病的中位时间为6天(范围,3-51天),CLS中位持续时间为6天(范围:3-69天)。


表3

表3.png


研究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TAG在BPDCN患者1L治疗中的疗效,同时TAG也是R/R BPDCN患者的合理治疗选择。在这两组患者中,TAG可作为HSCT的桥接治疗,或作为在未桥接HSCT的患者中的诱导/维持治疗。此外,患者对该药的耐受性良好,且具有可预测和可管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Naveen Pemmaraju, Kendra L. Sweet, Anthony S. Stein, et al. Long-Term Benefits of Tagraxofusp for Patients With 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 J Clin Oncol. 2022 Sep 10; 40(26): 3032-3036. doi: 10.1200/JCO.22.0003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