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狼疮肾炎的治疗如何优化?细数现有药物及新药进展 | 最新综述

2022-11-02 09:59:16来源:医脉通阅读:15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约50%的SLE患者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而肾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肾脏病变者可达90%。LN是我国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尽管已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药物,但仍有5%-30%的LN患者在10年后发生终末期肾病。LN患者中,对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的新型治疗药物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随着研究进展,LN新型治疗药物正逐渐问世,如贝利尤单抗、voclosporin、obinutuzumab等,给广大患者带来新希望。


LN治疗原则及目标


依据最新的《狼疮肾炎诊疗规范》,LN的治疗目标是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阻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和改善患者预后。LN治疗包括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欧洲肾脏协会和欧洲透析与移植协会制定的治疗指南提出,诱导缓解治疗的目标为治疗3个月内尿蛋白减少≥25%,6个月时尿蛋白减少>50%,12个月时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500mg/g。完全缓解的标准为尿蛋白<0.5g/24h或随机尿UPCR<500mg/g。并表示,缓解后的维持治疗应≥3年。


LN现有治疗


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和羟氯喹为治疗LN的基础用药。激素用法和剂量尚无统一说法,一般口服泼尼松0.5~1.0mg/kg/d,根据病情使用4~6周开始减量,每1~2周减量10%至最低维持剂量(≤7.5mg/d)维持治疗。羟氯喹剂量一般不超过5mg/kg/d,分1~2次口服。此外,免疫抑制剂的选择主要根据肾脏病理类型和病变活动性,并结合肾外病变来选择。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吗替麦考酚酯、麦考酚钠(疗效与吗替麦考酚酯相当),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或他克莫司)。


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YC)或霉酚酸类似物(MPAA),然后是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MPAA或硫唑嘌呤(AZA)是目前的标准治疗。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对免疫反应细胞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因此存在短期毒性(如骨髓抑制、胃肠道紊乱)和长期毒性(如卵巢衰竭、缺血性坏死、恶性肿瘤)。


LN新型治疗进展


近年来出现的LN新药物往往针对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或信号通路(图1),从而可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耐受性和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1.png

图1 LN新药物及治疗靶点/信号通路


利妥昔单抗是第一代抗CD20单克隆抗体,已广泛应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和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其治疗LN的早期研究未显示临床获益:LUNAR试验中利妥昔单抗联用标准治疗诱导缓解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尽管血清学标志物和尿蛋白排泄方面显示出改善。Obinutuzumab是新一代抗CD20生物制剂在LN中具有治疗前景:2期NOBILITY研究中,与标准治疗相比,在糖皮质激素和MPAA诱导治疗的基础上加入obinutuzumab提高了肾脏完全应答率,并在血清学和肾脏参数(eGFR和蛋白尿)方面改善明显。针对LN浆细胞(蛋白酶体抑制剂、抗CD38)的治疗正在开发中。


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利尤单抗以抑制B细胞活化因子可产生更好的肾脏应答。基于BLISS-LN研究的阳性结果,贝利尤单抗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LN。在该研究中,与仅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相比,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利尤单抗与104周的肾脏应答率显著升高相关(43%vs.32%,p=0.0311)。BLISS-LN试验中也达到了其他重要的次要终点,如2年肾脏完全应答和肾脏相关事件/死亡。


Voclosporin是与环孢素A结构相似的下一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与标准治疗联合使用也可提高LN的肾脏应答:2期研究结果显示,在活期性严重LN患者中,voclosporin(高或低剂量)联合糖皮质激素和MPAA在24周和48周时比标准糖皮质激素和MPAA治疗获得了更高的肾脏应答率;在3期AURORA试验中,voclosporin(23.7mgbid,2期研究中的较低剂量)与糖皮质激素和MPAA联合使用时,6个月和12个月的肾脏应答率优于糖皮质激素和MPAA治疗,蛋白尿的减少也更明显。


除了靶向B细胞、T细胞之外,其他创新策略包括靶向I型干扰素、共刺激信号、补体级联反应(抗C5b)和细胞内增殖信号(例如mTOR、JAK1/2、BTK)。

 

不同的新疗法的出现改变了LN患者的管理模式,但这些疗法普遍表现出改善短期临床应答的情况,并且总体缓解率仍然相对一般。因此,在将这些研究结果和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时应该非常谨慎。期待未来的研究阐明这些新药对LN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疾病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此外,是否应该对所有活动性LN患者使用联合治疗,还是对在治疗头几个月应答不佳的特定患者使用联合治疗,仍然是一个有待明确的争论。按临床表型、生物标志物和分子特征对患者进行分层或有助于提高LN新型药物的疗效。

 

参考文献:Yap DYH, Mok CC. Novel and emerg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lupus nephritis[J]. Expert Rev Clin Pharmacol. 2022 Oct 19. doi: 10.1080/17512433.2022.213834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260817.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