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精准创新、智慧人文 | 承载25周年风雨历程,2022 CSCO 年会于北京盛大开幕!

2022-11-05 14:23:00来源:医脉通阅读:14次

第25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 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学术年会于今日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会议以“学术会议周”的形式于2022年 11 月5日-12日在五地设置会场,隔空联动,云端共聚。今年CSCO大会主题是精准创新、智慧人文,本次大会将以最新的视角、内容及形式,为全国肿瘤科医生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CSCO 领导寄语CSCO 25周年

 

老一辈CSCO领导寄语 CSCO 25周年

 

新闻发布会 

jzf介绍专家.jpg

江泽飞教授

 

在5日早上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教授担任主持介绍了参与本次发布会的领导:CSCO理事长、中山大学肿瘤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CSCO候任理事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CSCO副理事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CSCO基金会理事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CSCO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CSCO副理事长、南京中医药大学金陵医院秦叔逵教授,CSCO前任理事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CSCO副理事长、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CSCO副理事长、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后杰教授,CSCO副理事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殷咏梅教授,CSCO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线下参与的CSCO领导: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CSCO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CSCO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

 

新闻发布会.jpg

发布会现场“线上+线下”专家合影

 

徐瑞华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并对参会的专家、同道和媒体表示热烈欢迎。徐教授表示,2022 CSCO学术年会在紧张有序的筹备下最终以“线下+线上”的形式呈现。历经阻隔,但学术交流不断,25年来,CSCO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在推动抗肿瘤事业的发展中,耕耘不辍,取得了累累硕果。这一年中,我们克服困难,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了2022年指南会、BOC/BOA大会以及今年的CSCO年会,本届年会将贴近国际前沿,提升学科发展,促进各位同道以此深入交流,共同促进肿瘤学科的蓬勃发展。

 

徐瑞华新闻.jpg

徐瑞华教授

 

在媒体提问环节,CSCO领导回答了媒体问题,马军教授表示,2030健康中国指出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要提高15%,任重而道远,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CSCO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目前,CSCO已制定了39个瘤种的指南,马军教授表示,CSCO与医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部门都有很好的沟通,此外,CDE和医保局将CSCO指南作为诊疗标准或纳入医保相应适应证的依据。马军教授表示,医政一家、医药一家、医患一家的最终目标是让中国肿瘤患者获得更长、达到更高的临床治愈率。CSCO将与政府部分不懈努力,推动2030年健康中国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

 

马军新闻.jpg

马军教授

 

秦叔逵教授表示,CSCO已成立了25周年,CSCO之所以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主要基于三方面:一是时代的需要,恶性肿瘤是全球的高发病种,严重威胁全人类生命健康;第二,在老一辈领导的带领下,全体会员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第三,CSCO五大任务之一是加强国际国内科技交流与合作,多年来,CSCO与国际上的著名抗肿瘤学术组织包括WHO、UICC、ASCO、ESMO、JSCO等建立了密切联系,在学习国际进展的同时,中国也会制定符合国情的规范和指南,推动抗肿瘤领域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进程。此外,中国学者也不断走向国际,展现出中国智慧和贡献。秦叔逵教授表示,我们通过多方的努力,不断提高了全民防治肿瘤水平,并助力健康中国和全球抗癌事业。

 

秦叔逵新闻.jpg

秦叔逵教授

 

于金明院士表示,提及临床诊疗的规范化,CSCO在指南修订和更新方面是国内领先的学术组织,CSCO定期在全国各地举办规范化培训。在疫情最凶险的2020年,马军教授率先在血液淋巴瘤领域进行了多场演讲,其他分会也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临床研究领域,多位CSCO专家承载者国际和国内大型临床研究,同时也培养了青年专家,这将使CSCO薪火相传,研究成果也在国际著名期刊不断发表,中国的研究、成果和中国声音得到了国际肿瘤领域的肯定。相信,CSCO的未来会更好。

 

于金明新闻.jpg

于金明院士

 

樊嘉院士表示,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因此,国家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生物医学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医学领域,在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也不断产出研究成果,研究理念也不断增强,肿瘤领域的转化研究成果尤为突出。新药研发也层出不穷,近年来,企业药物研发也能及早抓住机会和关键点,不断开拓新药物,临床医生也积累了很多开展临床研究的经验,此外,临床研究为制定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的指南的制定提供了更强依据和科学性,医院和企业的联合为推进临床研究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犯jia新闻.jpg

樊嘉院士

 

李进教授表示,基层医生和在校的医学生、研究生是未来医疗领域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未来医学科学发展的重任。今年CSCO基金会资助了200位基层医生和医学生参会,以期让他们得到规范化培训。李进教授表示,希望医学生从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就能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举措,医学生可以在校期间就能与CSCO建立紧密联系,建立感情基础,让医学生能感受到CSCO是帮助专业医生成才的良好平台,最终期待他们能成长为抗肿瘤事业的领军人物。

 

李进新闻.jpg

李进教授

 

开幕式致辞环节

 

江泽飞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江教授指出由于疫情原因,今年CSCO大会以学术周的形式举行,在北京、济南、哈尔滨、上海、广州“五地”+“八天”连续举办。CSCO的发展离不开前辈老师的引领,同道的支持和海外合作者的关心和支持。江教授对来自ASCO主席、ESMO主席、CSCO老友Martin J.Murphy,DMedSc教授在CSCO 25周年之际送上的祝福表示感谢。江教授指出,随着二十大的顺利闭幕,相信会有更多学者会更多登上ASCO和ESMO的学术舞台,也相信国际同道也会来到CSCO,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

 

jiangzef.jpg

江泽飞教授

 

现任ASCO主席Eric P.Winer教授表示,3年前,ASCO和CSCO正式确定并扩展了合作模式,原因很简单:癌症不分国界,抗击癌症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全球合作,这是ASCO和CSCO的共同愿望。CSCO年会完美展示了两个学会间知识和思想的共享。

 

asco.jpg

Eric P.Winer教授

 

现任ESMO主席Solange Peters教授表示, 我们建立的医疗资源有限,而人口老龄化、新型疾病的爆发、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经济衰退甚至武装暴力冲突等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压力,作为肿瘤学会,我们必须承担起责任,保障患者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很高兴能看到中国学者在今年CSCO年会上再次相聚,借此机会,互相交流和合作。

 

esmo.jpg

Solange Peters教授

 

美国肿瘤转化医学学会共同创始人Martin J.Murphy教授表示,今天在CSCO 25周年年会上再度相聚,感到非常荣幸,CSCO将继续引领肿瘤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造福癌症患者及家人,新冠疫情给了我们很大冲击,也给我们提供了机会,为了全人类更安全、更健康和和公平的未来,让我们更仁爱地、更多投身于临床和研究工作。

 

fasco.jpg

Martin J.Murphy教授

 

徐瑞华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明确了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于临床肿瘤学防治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中国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占比均位列第一,中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CSCO应当将肿瘤防治事业提高到落实科技创新战略的高度。

 

2022年是CSCO指南的丰收年,共计发布/更新33部指南,其中,子宫内膜癌等5部相关诊疗指南首次发布,其中2部以非肿瘤名称命名的指南。CSCO系列指南已成为指导临床、服务患者的必备资料。值得指出的是,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成为CSCO指南的循证证据,中国肿瘤学的引领性不断提升。此外,CSCO会员人数再创新高,CSCO会员净增4500人。学会在册个人会员总数突破4万人,团体会员达163个。本次CSCO学术年会能顺利开展,在于我国肿瘤学界专家学者们持续开展引领性研究、不断创新突破,取得丰硕的成果,也在于有各位专家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徐瑞华 开幕.jpg

徐瑞华教授

 

大会报告环节

 

南京中医药大学和金陵医院肿瘤中心秦叔逵教授担任主持。

 

秦叔逵主持.jpg

秦叔逵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院士就“合成免疫学与NK细胞治疗”发表了主旨报告。“合成免疫学”是指通过结合基础免疫学知识与合成生物学技术手段,实现对免疫应答的理性操控、进行重大疾病的免疫治疗。田志刚院士表示,合成免疫技术将决定免疫细胞治疗竞争的最后赢家,将跨越免疫学“粗暴试错”的原始阶段,从定性研究过渡到定量、可控、工程化的阶段,利用逻辑回路、反馈开关、智能操控等技术,人工创制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未来,CAR-NK可能将与CAR-T在细胞治疗中平分秋色,成为下一代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案。

 

田志刚.jpg

田志刚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沈洪兵院士带来“大数据时代的临床医学研究”主旨报告。临床医学研究是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病因为主要研究内容。临床医学研究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范式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沈洪兵院士强调,正确合理地利用临床资源,对于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和科研效率具有战略性意义。在提高临床医学研究水平方面,应注重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以专病队列为目标,注重真实世界研究,以临床问题和转化应用为导向,强化交叉学科平台支撑,加强队伍建设和团队合作。沈洪兵院士表示,在大数据时代下,应注重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运用创新临床医学研究方法,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沈洪波.jpg

沈洪兵院士 

颁奖典礼环节

 

郭军大图.jpg

郭军教授担任主持

 

梁军大图.jpg

梁军教授

 

郭军教授担任颁奖典礼环节的主持。梁军教授作为颁奖嘉宾,并宣布了2022年度CSCO临床肿瘤学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2022年度CSCO年会共收到论文投稿1469篇,经中国临床肿瘤学优秀论文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共选出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7名,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团队开展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的III期ASTRUM-007临床试验; 

 

二等奖:分别为秦叔逵教授团队开展的HR070809联合5-FU/LV治疗经吉西他滨治疗失败后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团队开展的新诊断晚期卵巢癌使用尼拉帕利个体化起始剂量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PRIME研究):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试验; 

 

三等奖:北京协和医院林岩松教授团队开展的多纳非尼片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及亚组分析结果等7篇论文。 

 

樊嘉院士、于金明院士揭晓了2022年度CSCO临床肿瘤学年度成就奖。樊嘉院士祝贺道,徐瑞华教授带领着来自全国61家单位和团队,历时3年,将PD-1抗体联合紫杉醇/顺铂用于晚期食管鳞癌的一线治疗,改变了食管鳞癌20年治疗无进展的困境,造福了千万食管癌患者及家庭。发表于JAMA的ESCORT-1st研究是食管鳞癌治疗历程的关键转折点,推动食管癌治疗格局的重大改变,充分体现了中国研究者在国际肿瘤临床研究领域发挥引领的作用,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

 

fanj.jpg

樊嘉院士

 

徐瑞华教授讲到,能够得到CSCO大会颁发的年度成就奖这一殊荣,是对个人和团队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更是对今后做科研、做好科研,争取更大进步的一种鼓励和期盼。医学探索永远没有尽头。作为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勇于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一份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一份突破自我的拼劲与毅力,起而行之,无限奋斗,努力服务好医疗卫生与社会发展大局,让研究成果得以进一步转化,推动更多的研究成果落地,造福更多的患者。

 

徐瑞华教授以《提高胃肠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探索》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徐瑞华教授指出,免疫治疗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选择,然而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由于免疫细胞缺乏,被认为是“冷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率<15%,因此亟需探索提高胃肠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新策略。徐瑞华教授以精准筛选免疫治疗敏感亚型、探索免疫联合治疗的新策略和免疫逃逸新机制及药物转化三个方向为切入点,结合REGOTORI、ESCORT-1st、JUPITER-06等研究的重磅结果,总结了现阶段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种种尝试和发现,为后续的研究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为临床中免疫治疗的更好应用指明了方向。

 

获奖 徐瑞华获奖.jpg

徐瑞华教授

 

大会报告环节

 

mj.jpg

马军教授担任第一环节主持

 

秦叔逵教授解读了HR070803联合5-FU/LV治疗经吉西他滨治疗失败后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共纳入298例中国患者,96%为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结果显示,HR070803联合5-FU/LV实验组的主要研究终点OS显著优于安慰组(7.39 vs 4.99个月,HR=0.63,P=0.0019),中位PFS(4.21 vs 1.48月,HR=0.36,P<0.0001)与TTF(2.92 vs 1.45个月,HR=0.42,P<0.0001)均显著优于安慰组,且ORR更高(12.75% vs 0.67%,P<0.0001)。秦叔逵教授表示,该研究是聚焦中国患者开展的二线晚期胰腺癌研究,为探索更符合中国胰腺癌患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做出了贡献。

 

qiiinnn.jpg

秦叔逵教授

 

微信图片_20221105135214.jpg

李进教授担任第二环节主持

 

 

黄镜教授分享了一项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晚期食管鳞癌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共纳入550例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PFS、OS。结果显示,在全人群中,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为5.8个月vs 5.3个月(HR=0.60,P<0.0001),OS为15.3个月 vs 11.8个月(HR=0.68,P=0.0020);在PD-L1 CPS≥10人群中,两组的中位PFS为7.1个月 vs 5.3个月(HR=0.48,P<0.0001),OS为18.6个月 vs 13.9个月(HR=0.59,P=0.0082)。黄教授表示,该研究取得了双终点的优效性结果,目前该方案用于ESCC已获得NMPA的受理,有望为该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1667637448303708.jpg

黄镜教授

 

程颖.jpg

程颖教授担任第三环节主持

 

林岩松教授解读了多纳非尼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DIRECTION研究及亚组分析结果。林岩松教授表示,DIRECTION研究是目前纳入中国RAIR-DTC患者最多的研究,证实了多纳非尼可作为进展性RAIR-DTC的治疗选择。DIRECTION研究纳入了191例局部晚期/转移性RAIR-DTC患者。结果显示,多纳非尼较安慰剂显著延长了IRC-mPFS(12.9个月 vs 6.4个月,HR=0.389,P<0.0001)。在所有亚组中,多纳非尼组mPFS均优于安慰剂组。林教授指出,该研究的相关结果已在今年ESMO大会和甲状腺领域国际会议上发表。目前OS数据尚不成熟,需进一步随访和探索。

 

林岩松大图.jpg

林岩松教授

 

吴一龙.jpg

吴一龙教授担任最后环节主持

 

王洁教授进一步解读了IMpower010研究,并表示该研究是首个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后使用辅助免疫治疗取得阳性结果的III期研究。结果显示,在PD-L1 TC≥1%的II-IIIA期人群中,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可使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34%。基于此,阿替利珠单抗将改变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早期患者辅助治疗的现状。王洁教授表示,IMpower010研究的研究基本已尘埃落定,对于IIA-III期患者,数据基本稳定,后续主要观察全组人群和IB期人群的结果值得期待,此外,以生物标志物以基础的生物标志物分析值得进一步探索。


 王洁大图.jpg

王洁教授

 

王洁教授最后总结指出,CSCO已走过25年风雨历程,也是几代CSCO成员努力成果的展现,CSCO年会已成为不亚于ASCO的学术盛会,在这场学术盛宴中,领域专家与业内学者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的所思所想和临床经验,是参与度非常高的学术盛会。王洁教授对上午专场大咖的学术报告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大家的参与表示感谢。期待后续的学术周能看到更多的分享、收获和参与。

 

25 周年 CSCO年会,精彩持续中...

 

25周年纪,本次CSCO年会聚焦肿瘤临床前沿,增设了肿瘤大数据、胆道肿瘤、肿瘤热疗、消融治疗等专场,并针对智慧医疗、肿瘤光动力治疗、放射介入、血管靶向、肿瘤标志物、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进行专场讨论。涉及各癌种及交叉学科的专题论坛全面展开,助力与会者们精准、深入了解各专业领域的新进展,引发新思考,期待25周年CSCO年会更多精彩...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