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17:31:36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大咖齐聚,立足临床实践,共享学术热点!2022年10月30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CSCO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执行主席张义成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对所有与会人员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随后,大会主席马军教授致开幕辞时表示,虽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药物和疗法不断涌现,但ASCT仍是淋巴瘤重要的巩固和挽救治疗方案。而我国行ASCT的患者数量和比例均与欧美甚至日韩差距较大,为缩小此差距需要我们临床医生不断地交流学习,希望通过本次巡讲可以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ASCT的认识和ASCT在我国的应用数量和水平,让更多的淋巴瘤患者获益,达到更长的生存、更高的临床治愈率。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张义成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
马军教授致开幕辞
学术专场
开幕式后,学术专场干货满满,目不暇接!
ASCT治疗淋巴瘤现状及北肿体会
第一环节由张义成教授主持。
张义成教授担任第一环节主持
朱军教授分享了ASCT治疗淋巴瘤现状及北肿体会。首先回顾了我国2008年至2019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2021年全国各省市ASCT的发展情况,还分享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近年来淋巴瘤治疗的相关研究和经验,表示我国近年来ASCT例数有所增长,但地区差异仍然显著。淋巴瘤诊疗已然进入新时代,仍需遵循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在指南指引下进行尝试和工作。目前虽有了新方案、新药物等诸多选择,但在适宜的时间为适合的患者选择ASCT治疗也极为重要。希望广大同仁们更多地关注和选择ASCT,并在指南的指引下共同努力,使我国ASCT在数量、比例上迈向新的台阶,此外,还要尽可能改善挽救治疗的疗效和预处理方案,并减少ASCT后复发。
朱军教授作精彩报告
讨论环节,讨论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崔国惠教授、荆州市中心医院黄知平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孟凡凯教授就“淋巴瘤规范诊疗”、“ASCT时机”、“ASCT维持治疗”和“二次移植”等相关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学术氛围浓厚。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
第二环节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小沛教授主持。
王小沛教授担任第二环节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邹德慧教授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诊疗现状和进展。PTCL是少见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2016年WHO分类将其分为多达29种不同的疾病亚型。不同PTCL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遗传学改变及免疫特征,较易误诊、漏诊。PTCL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虽然部分PTCL亚型可使用以CHOP方案为基础的治疗,但是有部分PTCL亚型却不推荐以CHOP方案为基础的治疗,同时部分PTCL亚型相对罕见,治疗相关的资料缺乏,因此目前疗效尚欠佳。对于一线或挽救治疗敏感的PTCL患者,采取ASCT治疗获益更多;对于侵袭性更强的亚型、复发难治患者,ASCT可改善部分患者生存。
邹德慧教授作精彩报告
讨论环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周芙玲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华芳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曹阳教授参与了讨论,就“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复发难治患者是否可应用ASCT联合方案进行治疗”、“哪些患者需要进行积极地巩固治疗”和“不同类型PTCL的预处理方案”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交流。
复发难治DLBCL治疗策略:ASCT还是CAR-T?
第三环节由夏凌辉教授主持。
夏凌辉教授担任第三环节主持
张义成教授剖析了复发难治
张义成教授作精彩报告
讨论环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姜道滋教授、十堰市太和医院万楚成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方峻教授就“高危患者建议行ASCT还是CAR-T治疗”、”二次移植的获益情况”、“临床中进行CAR-T治疗时需关注的问题”和“ASCT作为CAR-T治疗的桥接治疗与单纯ASCT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新药时代下ASCT在MM治疗中的地位
第四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肖毅教授主持。
肖毅教授担任第四环节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春蕊教授阐述了新药时代下ASCT在MM治疗中的地位。中国自体移植数量呈增加趋势,但与欧美相比,中国MM患者接受自体移植的比例仍然较低。国外权威指南推荐美法仑200mg/m2作为MM患者ASCT标准预处理方案。大剂量不含有丙二醇(PGF)的美法仑用于MM患者的ASCT处理,安全性可,CR率及MRD阴性率等令人鼓舞。MM患者行ASCT作为巩固治疗,1天或2天输注高剂量美法仑(HDM)疗效相似,1天输注HDM毒性更低,建议一天内完成HDM输注,而回输CD34+细胞数高更使患者获益。
李春蕊教授作精彩报告
讨论环节,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郭静明教授和武汉市中心医院王红祥教授针对“ASCT后桥接CAR-T治疗还是二次移植”和“初治高危患者ASCT后未达到CR的后续治疗方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中国专家共识
第五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孙春艳教授主持。
孙春艳教授担任第五环节主持
襄阳市中心医院袁国林教授分享了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中国专家共识。淋巴瘤本身即是动员不佳的危险因素,传统动员失败较为常见,导致治疗延迟、治疗成本升高等,
袁国林教授作精彩报告
讨论环节,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王海燕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隗佳教授、十堰市人民医院覃骏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石威教授就“稳态动员、化疗联合细胞因子与单独使用细胞因子如何进行选择”、“普乐沙福动员失败后再次动员的策略”、“常规采集是否需要进行MRD检测”和“稳态动员下的采集时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会议总结
会议末,马军教授进行大会总结。马军教授表示:此次会议圆满成功!大会囊括了ASCT以及ASCT联合方案治疗PTCL、R/R DLBCL和MM等精彩内容,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研究者发起的ASCT联合CAR-T治疗较单独使用CAR-T治疗极大地延长了患者长期生存,且得到了CAR-T细胞治疗创始人Carl June教授的肯定。希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能带领我们临床工作者进行此方向的多中心研究,走出中国特色道路。感谢5位教授的热情分享,感谢15位教授的热烈讨论,期盼未来能探索出更多更优的ASCT方案,使更多血液肿瘤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
马军教授作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