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7 22:51:17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8次
11月6日,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等在美国心脏协会(AHA)2022年年会上发布(同步发表在Lancet杂志)的BRIGHT-4研究表明,对于拟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与肝素单药抗凝治疗相比,单次给药+PCI术后高剂量延长注射2~4小时的抗凝方案可显著降低30天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及BARC 3~5型大出血的复合终点)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
作者认为,该研究为中国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抗凝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Lancet杂志同步发表的一篇述评指出,此前一些心血管研究表明,一种抗栓治疗策略在降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风险,但BRIGHT-4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果,比伐芦定单次给药+PCI术后高剂量注射2~4小时的方案既减少了BARC 3~5型出血,又减少了支架内血栓形成。
述评认为,BRIGHT-4研究的结果可能无法推广到非东亚人群,或尚不足以改变指南建议。
但是,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进一步的随机试验奠定了基础,未来的研究应评估比伐芦定是否可成为全球所有STE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的首选抗凝药。
BRIGHT-4研究为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于20192月14日~2022年4月7日在全国63个城市的87家心脏中心共入选发病48 h内、拟经桡动脉入路行急诊PCI且既往未接受溶栓、抗凝药、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治疗的6016例STEMI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给予比伐芦定单次给药+PCI术后高剂量延长注射2~4小时(比伐芦定组)或普通肝素单药治疗(肝素组)。
在两组中,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均仅用于防治手术相关血栓并发症。
结果显示,比伐芦定组的30天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肝素组(3.06% vs. 4.39%,HR=0.69),全因死亡率(2.96% vs. 3.92%,HR=0.75)、BARC 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0.17% vs. 0.80%,HR=0.21)也均显著降低。
肝素组(蓝线)和比伐芦定组(红线)主要终点(图A)、全因死亡(图B)、BARC 3~5型出血(图C)发生率比较
两组在再次心梗、中风、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比伐芦定组的30天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也显著低于肝素组(0.37% vs. 1.10%)。
在该研究中,6008例最终接受急诊PCI的患者中,93.1%使用桡动脉入路。
来源:
[1]Bivalirudin plus a high-dose infusion versus heparin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November 06, 2022
[2]Bivalirudin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Lancet, November 0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