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1 17:08:01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阅读:738次
12月3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北京发布《2021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唐旭东、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孙永章等相关领导,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姜泉、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陈信义、肝胆病分会主任委员李秀惠等部分在京分支机构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医药专家以及相关媒体代表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孙永章主持。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在发布会上介绍了《2021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的编制情况。他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中国科协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相关课题的支持下,中华中医药学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开展了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工作。该研究旨在建立和健全中医药学术影响力评价长效机制,客观了解各医疗机构中医药相关学科(专科)学术发展现状,以评价促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学术引领在中医医院建设中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该研究从2016年底开始筹划,采用5年数据(2016-2020年),对610家公立三级中医医院的21个学科(专科)的综合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该研究以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为评价原则,既要符合现代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和相关制度的要求,又要凸显中医药特色。通过广泛调研、文献研究,以及问卷分析、专家咨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术平台、专家团队、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科技奖励、成果产出6个一级指标及21个二级指标。所有指标数据均来源于权威数据库或官方机构,真实、准确,且可通过公开途径获取、核查。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介绍研究报告编制情况
随后举行了《2021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发布仪式。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相关领导共同发布《2021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海燕、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庄乾竹宣读榜单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唐旭东在讲话中指出中华中医药学会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全国性中医药学术团体,在中医药行业发挥着重要学术引领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以及该研究的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不仅具有基础资源、方法技术层面优势,而且具有丰富的评价实践经验。相信两家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开展的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工作能有效发挥学术评价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引领和助推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唐旭东讲话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孙永章在发布会总结中对中国中医科学院领导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各位专家对该研究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这是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的首次发布,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为该研究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断完善指标体系。中医医院学科学术影响力评价为一项长期性工作,评价结果计划每年进行公布。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孙永章
参会领导、专家合影
(以下附2021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榜单)
2021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
学术影响力榜单
1. 中医心病(中医心血管病)
2. 中医肺病学
3. 中医脾胃病学
4. 中医肝胆病学
5. 中医肾病学
6. 中医内分泌病学
7. 中医脑病学
8. 中医肿瘤病学
9. 中医血液病学
10. 中医老年病学
11. 中医痹病学(中医风湿病)
12.中医外科学
13. 中医皮肤病学
14. 中医乳腺病学
15. 中医肛肠病学
16. 中医骨伤科学
17. 针灸学
18. 中医妇科学
19. 中医儿科学
20. 中医眼科学
21. 中医耳鼻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