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22 CSCO | 郭军教授:集中国证据,汇中国智慧,谱写中国黑色素瘤新篇章

2022-11-08 17:36:49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第二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2年CSCO学术年会于11月5日-12日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精准创新、智慧人文”,会议聚焦肿瘤临床前沿,携手全国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临床研究和创新成果,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临床肿瘤学领域的新观念和新动态。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为我们分享中国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微信截图_20221108174203.png

 

 

 

医脉通:溶瘤病毒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您的团队也开展了多项溶瘤病毒治疗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在本次CSCO会议创新专场您报告了OH2注射液单药或联合HX008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黑色素瘤的I期研究,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该研究开展的初衷以及主要结果如何?

 

郭军教授:作为免疫疗法的新生力量,溶瘤病毒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T-Vec是首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溶瘤病毒,用于首次复发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局部治疗。中国在溶瘤病毒领域的研发实力同样不可小觑,目前也有多个溶瘤病毒的临床研究在黑色索瘤中进行。

 

OH2是一种重组溶瘤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这项I期研究在中国进展期黑色素瘤患者探索了OH2联合PD-L单抗HX008的安全性和疗效。初步结果显示,受试者经OH2注射液治疗后,总体生存期延长,临床获益明显。尤其在既往接受PD-1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显现了较高的疗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为免疫耐药的这部分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的治疗手段。同时,该研究结果对中国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的发展具有初步的指导作用,未来溶瘤病毒不仅局限于黑色素瘤,在其他多个实体瘤中也将成为免疫疗法新的发展方向。

 

医脉通:2022《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于CSCO年会上正式发布,对于有中国特色的晚期肢端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新版指南有哪些更新和推荐?

 

郭军教授:CSCO指南是全球唯一一个聚焦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指南。美国NCCN指南分别对皮肤型黑色素瘤和眼黑色素瘤的治疗策略进行了区分,而CSCO黑色素瘤指南将皮肤、肢端、黏膜和眼黑色素瘤分别进行了论述。中国患者较为常见的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与欧美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治疗上不能照搬国外指南。中国研究者在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领域积累了非常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以肢端、黏膜黑色素瘤为研究对象的临床研究主要来自于中国。最近在美国召开的粘膜黑色素瘤会议邀请我担任大会主席,分享来自中国的经验,可以说我们中国的研究者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基于此,中国的循证医学证据也被纳入了CSCO黑色素瘤指南当中,从分期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直至晚期黑色素瘤的一线和二线治疗,均体现了中国研究者在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研究成果,为国际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医脉通: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一直是黑色素瘤治疗的难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在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中开展临床研究,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的研究进展如何?

 

郭军教授:CSCO黑色素瘤专委会在中国黑色素瘤研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CSCO一直倡导的团结与协作精神的指引下,近年来CSCO黑色素瘤专委会携全国同道共同努力,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基于中国研究,近日我们在Ann Surg Oncol杂志率先提出了黏膜黑色素瘤的国际分期新标准。既往国际上已经建立了黑色素瘤AJCC分期系统,但主要适用于皮肤黑色素瘤,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用于粘膜黑色素瘤的标准化分期系统。黏膜黑色素瘤新的分期系统提出后也得到了国际同道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我们也在Ann Surg Oncol杂志上进行了回复。黏膜黑色素瘤新的分期不仅可以规范未来的临床研究,让研究更具有可比性,而且可以更准确的评估患者预后。

 

另外在粘膜黑色素瘤的新辅助治疗方面,我们探索了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靶向药物阿昔替尼在可切除黏膜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此外,约50%~80%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会出现肝转移,尤其是粘膜黑色素瘤患者,患者一旦出现肝转移,其平均生存期(OS)不足4个月。基于此我们也探索了溶瘤病毒肝瘤体内注射联合PD-1单抗在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结果非常出色,这样的治疗模式有可能真正的改善黑色素瘤肝转移患者的OS。

 

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也倡导开展“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新药研发,我认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有效。所谓有效不仅仅是ORR获益,最终能转化为OS获益才是真正的有效。第二是安全,除了延长患者的生命,还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三是经济,昂贵的治疗费用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对治疗极其不利。随着我国民族医药企业抗肿瘤研发的不断进步,在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驱动下,将会有更多的患者因此获益。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