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19: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老友记,新精彩。2022年11月5日,由益普生中国主办的第十六期「菲越者沙龙」于线上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数位权威专家相聚线上,紧追国际
本次大会的主席分别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种铁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刘犇教授。伴随着两位教授热情洋溢的致辞,第十六期“菲越者沙龙〞拉开帷幕:
延续“菲越者”的传统,大会依旧分为两个环节,《热点话题对对碰》与《创新跨界面面观》。
《热点话题对对碰》
第一环节 《热点话题对对碰》聚焦前列腺癌领域最新前沿进展,由种铁教授主持。
首先,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朱延军教授基于全球视野,带来了《2022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国际会议精萃》,朱教授概述道2022 国际最新研究发布多项重磅研究关注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ADT仍然是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石:前列腺癌治疗尚存在多种未满足的需求;多项重要研究证实,以ADT为基石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改善患者生存;三联治疗成为前列腺癌治疗新模式;ADT治疗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和管理PSA及
随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邱雪峰教授介绍了《2022前列腺癌手术治疗国际会议精萃》。他分享了前列腺癌手术仍然聚焦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结合不断改良的新技术,推进前列腺癌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指南推荐:中高危局限性、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需要行ePLND,风险分层工具及影像学结果可以精准识别淋巴结,指导淋巴结清扫术,并达到改善生存;针对泌尿外科术前评估和术式选择,可改善术后肿瘤转归、控尿和性功能及生活质量。不断改良的手术方法、新技术以及术后的多学科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第一环节的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姚林教授,他分享了《前列腺癌
在Session1的讨论环节,上海长海医院的高旭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林毅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伟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的孙羿教授先后发言,围绕2022年国际学术会议最新研究,探讨了ADT为基石的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最新进展,并就ADT联合治疗在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生存方面的优势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创新跨界面面观》
会议第二个环节《创新跨界面面观》围绕创新和跨界的议题进行分享和讨论,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刘犇教授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陈朝晖教授带来了《双标并行,共塑经典——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目标再解读》,他表示中国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一半以上为转移性前列腺癌,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目标;睾酮和PSA均是疾病进展和生存的重要指标,同步检测睾酮和PSA,双标并行,助力临床;指南及诊疗规范强调睾酮水平越低越好,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获益越高,深度降酮至较低水平是内分泌治疗的趋势;曲普瑞林帮助99%以上患者降低PSA<4ng/ml ,帮助90%患者深度降低睾酮T<10ng/dl7;曲普瑞林降低死亡风险,提高生存,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8。
本次大会的最后一个课题,由南京市第一医院的王峰教授带来了《分子影像介导的前列腺癌精准医疗》。他表示诊疗一体化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诊疗中展示非常好的前景;核医学影像判断PCa 生物学行为,发生、发展转移机制,指导治疗;PSMA指导精准手术;核医学治疗+免疫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分析和展望了阿尔法+beta治疗、PRLT作为新辅助治疗的前景,寻找更特异性前列腺癌特定的标志物。
Session 2的讨论环节中,河南省肿瘤医院的杨铁军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何卫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周峰教授、上海长海医院的叶华茂教授就以上课题与主讲嘉宾进行了交流,ADT治疗期间PSA和睾酮水平的变化,是前列腺癌患者治疗的关键,将睾酮降到更低水平的理念也逐渐得到重视,专家们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分享了如何优化PSA和睾酮的同步监测标准。
最后,大会主席之一刘犇教授做总结发言,刘教授感谢了各位讲者带来的丰富的内容,以及讨论嘉宾团的激烈探讨,最后对益普生中国公司提供优秀的学术交流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通过这样的会议,可以使大家非常快、非常好的去掌握目前在前列腺癌方面,国际上最新的一些诊疗的进展。通过专家们的精彩的讲解、精彩的讨论,思想观点的一些碰撞,给大家带来非常大的一个收获。希望菲越者可以长久办下去,并期待与专家学者们再次相聚交流学术。
随着象征“筑梦菲越者前行”的菲越者号顺利交接,第十六期“菲越者沙龙”圆满落幕。
疫情阻隔不了探讨学术的热情,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厦门、杭州、西安、南京、武汉等地的与会专家们就前列腺癌领域畅所欲言,充分沟通,碰撞火花,激荡新知。与此同时,我们不断拓展线上平台及主流媒体渠道,构筑立体式传播矩阵,助力推高品牌声量。医脉通平台全程同步直播,实现覆盖泌尿领域专家2000+。
下一站,让我们与专家们共聚成都,继续菲越者之旅!
参考文献:
1.Shim M, et al. Investig Clin Urol. 2019 Jul;60(4):244-250.
2.Kao CC, Chang YH, Wu T, et al. J Chin Med Assoc. 2012 Jun;75(6):255-61.
3.PubChem compound summary triptorelin [Internet].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4.宋芸,等. 合成化学, 2010,18(02): 141-147+167.
5.Teillac P, et al. Horm Res. 2004;62(5):252-8.
6.李宁忱, 等. 中华外科杂志. 2008,46(21):1653-7.
7.Myungsun Shim, et al. Investig Clin Urol Posted online 2019.5.21.
8.Lesley Uttley, et al. Evidence Review Group’s Report. ScHARR. 20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