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17:20:52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思变、交流、总结、再谋发展,是医学发展的推动力,也是血液领域医生数十年坚持的习惯。虽有疫情在前,仍不能抵挡他们交流探讨的脚步。2022年11月10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和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二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2022年CSCO学术年会哈尔滨分会场、第十届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学术会议、第七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暨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巡讲——哈尔滨站”正式拉开帷幕。
万众瞩目的院士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5位院士与领域大咖隔空联动,为我国白血病&淋巴瘤诊疗领域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医脉通特整理本次专场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开幕式致辞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院士论坛在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马军教授对现场和线上的与会专家及线上观众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学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白血病、淋巴瘤在遗传学发展中作用突出,其精准靶向治疗医学界领先、我国研究成绩卓越。本次大会汇百家观点、话领域前沿,内容丰富,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马军教授主持开幕式
张学院士、沈志祥教授、朱军教授开场致辞
学术报告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的确定
会议主持
张学院士作精彩报告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的主持下,张学院士讲述了“从砒霜到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明确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的故事,并将这一过程分为“大胆尝试”、“及时总结”、“逐项求证”、“同行验行”四个阶段。这一成果是特殊年代多学科合作的结果、是艰苦条件下团队协作的结果。张学院士表示,这是精准靶向治疗的典范,将临床问题凝练成科学问题,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基于和面向临床的科研最具生命力。
点评嘉宾
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主持点评环节,北京同仁医院王景文教授和江西省肿瘤医院双跃荣教授均表示从张学院士分享中获益颇多、备受鼓舞,临床医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
精准肿瘤学新实践
会议主持
于金明院士作精彩报告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的主持下,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分享了“精准肿瘤学新实践”,于金明院士表示,肿瘤的治疗模式历经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2010年之后已进入智慧医学的时代,主要是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系统生物学,以实现手术、放疗、化疗的知行合一。治愈肿瘤的两种手段“冰冷的手术刀”和“灼热的放射线”在临床上均达到了疗效的“天花板”,未来肿瘤治疗要注重“抱团取暖”,联合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发展量身订制的个体化精准“智疗”。
点评嘉宾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晔雄教授主持点评环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沈建箴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亓姝楠教授表示淋巴瘤是一个跨界的肿瘤,未来需持续努力做好MDT、做好跨界融合、系统创新。
BTK抑制剂在治疗血液肿瘤的应用及进化
会议主持
王晓东院士作精彩报告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的主持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东院士分享了开发BTK抑制剂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心得体会。王晓东院士表示BTK是重要的促进B淋巴细胞生存和生长的信号通路,回顾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BTK抑制剂的进化历程,从疗效突出到逐渐产生耐药,是挑战也是机遇。基于蛋白降解(CDAC)技术平台开发的蛋白降解剂BGB-16673,对BTK的靶向降解能克服C481S耐药,有望突破BTK抑制剂耐药性问题,这是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又一新赛道。
点评嘉宾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张磊教授主持点评环节,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苏江教授表示BTK抑制剂是B细胞治疗领域的热点,其研发过程、科研思路非常清晰,CDAC技术平台能够靶向难以成药的靶点或突变蛋白,将助力更多新药的研发,造福更多患者。
肝癌外科治疗技术及策略进展
会议主持
樊嘉院士作精彩报告
在朱军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分享了肝癌的新型分子标记物、肝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干预策略、微创外科技术革新对疗效的提高、肝移植治疗肝癌的新思路,以及肝癌规范化治疗的中国特色。樊嘉院士表示我国新发肝癌占全球45.3%,发病率居世界第四,死亡率居第二,仍然是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外科技术的发展对肝癌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要继续坚持早诊早治,加强规范治疗、综合治疗、精准治疗,重视转化医学,将科学研究更好的转化到临床,推进肝癌治疗的规范化。
点评嘉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主持点评环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军宁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明教授均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以淋巴瘤白血病为主角的会议上,樊嘉院士关于肝癌治疗进展的分享让我们看到我国引领世界的治疗水平,淋巴瘤的治疗可借鉴肝癌研究的思路,融会贯通,助我们借“他山之石、攻已之病”。
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的现状与挑战
会议主持
徐兵河院士作精彩报告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分享了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的现状与挑战。徐兵河院士介绍,现在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球占比越来越大,肿瘤药地位尤其突出。谈及抗肿瘤药物发展趋势时,徐兵河院士表示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仍是主流研发方向,免疫治疗药物增长迅猛,细胞/基因治疗、ADC、双抗等新药也层出不穷,中国抗肿瘤新药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点评嘉宾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胡建达教授主持点评环节,西北大学附属医院陈协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表示作为临床医生感受颇深,有幸见证了中国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历程,形势大好吾辈需更加努力,把更多新药带给我们的患者。
大会总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融合创新、行稳致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总结道,五位院士的报告高屋建瓴、精彩纷呈,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近几年中国肿瘤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这些进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临床实践,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获益。今后大家将继续行而不辍,接续过往,共创美好未来。
王彦荣教授主持
石远凯教授进行大会总结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