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09:43:27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2022年11月10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和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二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2022年CSCO学术年会哈尔滨分会场、第十届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学术会议、第七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暨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巡讲——哈尔滨站”正式拉开帷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接受专访,谈一谈近年来我国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诊疗的发展。
医脉通:首先,请您简单谈一谈近几年我国淋巴瘤的总体诊疗进展。
刘卫平教授:目前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一起分析的我国淋巴瘤整体发病情况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淋巴瘤全年新发病例数为7.5万人,而2019年,全年新发病例数达到了101500人,突破了10万人大关,在约三年的时间内,我国淋巴瘤的发病人数急增了约3万人。
通过几代临床工作者的努力,淋巴瘤患者的整体生存有一定的改善,但是从全国层面上来看,生存改善情况并不是特别明显。国家癌症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十几年间,淋巴瘤患者整体的5年生存率从32%提高到了37%。此外,具体到每一个省,每一个市,每一个县,淋巴瘤病例数少,临床医生的处理经验不足,很多患者得不到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这也是5年生存率仅提高了5%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距离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至46.6%的目标,淋巴瘤的诊疗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
医脉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全国淋巴瘤的诊治进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带头作用,能否请您介绍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绩?
刘卫平教授: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治疗过的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996年的48%,提高到了2015年的65%。国家癌症中心统计的基于人群的数据(5年生存率为37%)与之存在很大差距,可见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显著的获益。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某些特定的淋巴瘤类型治疗中发现了适合的治疗药物。最初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是采用的传统的CHOP方案,疗效很差,随后的一些基础研究也发现NK/T细胞淋巴瘤对蒽环类药物天然耐药。自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勇威本教授把左旋门冬酰胺酶引入到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后,NK/T细胞淋巴瘤的整体疗效有了明显提高。
另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作为淋巴瘤领域的“排头兵”,引领了全国淋巴瘤领域约79%的临床试验的开展。在我们科走向上市的药物已经多达十余种,包括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赛帕利单抗、泽布替尼、奥布替尼等等。这些新药的出现和上市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远期生存,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临床获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目前开展这些临床试验也为复发难治以及高危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方式。此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近年来除了重视临床试验外,在科研转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深入了解淋巴瘤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过程中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医脉通:目前我国淋巴瘤患者的规范化诊疗还存在哪些问题?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您对全国淋巴瘤规范化诊疗的实施有哪些建议?
刘卫平教授:因为我国地域广阔,人口分布不均,各个地区的诊疗水平差距较大。要想使临床医生在淋巴瘤的诊疗水平方面做到同质化,需要做很多的工作。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和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进行了多场相关巡讲,如此,上级医院就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规范分享给基层医院。另外,临床实操方面可能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具体到每一例患者,所以将来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下,我们可能会做相关的巡诊活动或邀请当地的临床医生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参加会诊或进修学习等。
我期待将来在CSCO、国家卫健委的带领和指导下,所有从事淋巴瘤专业的医生能够共同努力、前进,做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把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争取提高至少10%,达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的目标。
刘卫平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移植与免疫治疗病区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秘书长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北京抗癌协会淋巴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