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不负时代,逐梦前行 | 2022年CSCO学术年会哈尔滨分会场&第七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圆满收官!

2022-11-15 10:13:47来源:医脉通阅读:14次

1668479088807426.jpg


思变、交流、总结、再谋发展,是医学发展的推动力,也是血液领域医生数十年坚持的习惯。虽有疫情在前,仍不能抵挡他们交流探讨的脚步。2022年11月11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二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2022年CSCO学术年会哈尔滨分会场第十届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学术会议第七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暨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巡讲——哈尔滨站”圆满收官。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11月10日院士论坛、白血病·淋巴瘤专场、淋巴瘤青年论坛、白血病青年论坛等多个学术专场干货满满、精彩纷呈,11月11日大会报告、UCLI-CDE专场、肿瘤相关性贫血论坛/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场和儿童血液专场等多个学术专场精彩继续,特邀国内外血液肿瘤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共话白血病、淋巴瘤等领域的前沿进展及热点话题。


聚力创新,破势而上,引领时代

——大会报告


1668479537499930.jpg


2022年11月11日上午,大会报告专场在一段激动人心的视频中拉开序幕。会议伊始,马军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对所有与会人员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随后,沈志祥教授朱军教授吴德沛教授致开场辞表示,风雨二十五载,我们共同见证了CSCO建立、成长、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国家一直提倡“三医联动”,本次大会体现了新“三医联动”——医政、医药、医患,邀请到众多知名学者、企业家和政府机构专家共同进行分享,从政策层面告知医生如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做好血液学工作,使医生更能从患者角度出发共促血液学领域发展,共鉴血液学发展的美好明天。期待与会血液学工作者能够将经验化作强有力的“武器”,使更多血液肿瘤患者得到治愈。


2.jpg

马军教授主持会议


3.jpg

沈志祥教授致开场辞


4.jpg

吴德沛教授致开场辞


致辞后,大会学术报告正式开始。王建祥教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杨志敏副主任、驯鹿医疗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汪文博士朱军教授黄晓军教授、无锡科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海峰博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生物制品临床部高晨燕部长吴德沛教授为全国同道带来了一场学术饕餮盛宴,引起了热烈讨论。


王建祥教授分享了靶向CD19 CAR-T药物——赫基仑赛细胞注射液的创新研发之路。该药治疗成人复发/难治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可获得高缓解率和MRD-深度缓解,并显示出长期持续缓解。该药作为首个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CD19 CAR-T药物即将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复发/难治B-ALL。


5.jpg

王建祥教授作精彩报告


杨志敏副主任分享了2022年中国血液肿瘤创新药审评情况报告。近五年来血液肿瘤创新药物呈稳步发展趋势,截止2022年11月,7款新药获批上市,2款新药获批新增适应症。肿瘤药物研发应注重加强基础研究、选择精准人群、应用生物标注物、富集优势人群、优化剂量和给药方案选择等。


6.jpg

杨志敏副主任作精彩报告


汪文博士以“CAR-T免疫细胞治疗药物开发的战术与战略”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战术方面,CAR-T细胞产品临床开发需要熟练的转化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知识、高效的执行团队等;战略方面,以伊基仑赛注射液为例,该药早期即已进行缜密布局,研究显示该药ORR高达94.3%,且在实体瘤中的研究目前已经启动。


7.jpg

汪文博士作精彩报告


朱军教授分享了ASCT治疗淋巴瘤现状及北肿体会。目前虽有了新方案、新药物等诸多选择,但在适宜的时间为适合的患者选择ASCT治疗也极为重要。希望广大同仁们更多地关注和选择ASCT,并在指南的指引下共同努力,使我国ASCT在数量、比例上迈向新的台阶,此外,还要尽可能改善挽救治疗的疗效和预处理方案,并减少ASCT后复发。


8.jpg

朱军教授作精彩报告


黄晓军教授阐述了allo-HSCT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预计未来allo-HSCT数量将持续增加,且单倍体移植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可预见免疫靶向治疗的应用能够助力扩大allo-HSCT的适应症,二者相结合治疗效果更好。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可能将不再是选择最佳供者的关键因素,未来人人可能都有供者。


9.jpg

黄晓军教授作精彩报告


王海峰博士分享了精准基因替换技术治愈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相关进展。CRISPR/AAV技术平台应用范围广泛,针对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细胞疗法CG001已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孤儿药资格认证,“精准基因替换”治疗是一种能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具有高成药性的颠覆性疗法。 


10.jpg

王海峰博士作精彩报告


高晨燕部长以“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研发进展”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截止2022年10月,全球CAR-T临床试验总数超过1200个,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占比较高。新时代背景下,应凸显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研发理念。期待通用型CAR-T、基因修饰造血干细胞技术、细胞治疗实体瘤等领域有所突破。


11.jpg

高晨燕部长作精彩报告


吴德沛教授分享了新冠时期血液淋巴系统肿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血液肿瘤患者新冠死亡风险高,迫切需要强化预防和治疗手段。多部国际权威指南推荐替沙格韦单抗/西加韦单抗等中和抗体用于具有免疫抑制特征的肿瘤患者新冠暴露前预防。


12.jpg

吴德沛教授作精彩报告


凝力笃行,广纳众智,共谱新篇

——白血病·淋巴瘤专场


此次会议共设3个白血病·淋巴瘤专场,其中1个专场于今日召开。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季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任汉云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清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肖志坚教授、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冯茹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进行了主题报告。


肖志坚教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分型”进行了解读,根据WHO诊断标准基础提出的WPSS预后积分系统,修订版依据血红蛋白数值划分MDS预后分型的方式并不适合我国MDS患者,改良使用MCV值以划分各分层更符合我国MDS预后条件。


江倩教授针对“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研究进展”做了精彩汇报,中国年轻MPN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27% vs 8-12%)。MPN疾病预后及生存期各不相同,需要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才能有效延缓疾病发展,改善疾病预后。


冯茹教授分享了“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进展”,新药时代,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策略分为信号通路阻滞类、抗体类、免疫治疗类。其中全新一代的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控,是复发难治淋巴瘤治疗的新希望。


张曦教授介绍了“淋巴瘤的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因其与ADCC、DCD、CDC产生的多种作用而成为淋巴瘤免疫治疗中里程碑的药物,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G-chemo)是全球首个一线FL治疗中超过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emo)的治疗方案。


111.jpg

222.png

333.jpg

444.jpg

555.jpg

666.jpg

777.jpg

888.jpg

各位专家进行精彩专题报告


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赖永榕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邱林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彩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俊颖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曾若兰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曹交武教授分别进行了MIL62注射液联合奥布替尼、BGB-11417、塞利尼索+地塞米松+化疗、塞替派+奥布替尼+甲氨蝶呤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TOM±R)、ESG-206联合泽布替尼等研究结果的论文交流。


1111.jpg

2222.jpg

3333.jpg

4444.png

5555.jpg

6666.jpg

7777.jpg

各位专家进行精彩论文交流


聚力攻坚,应势而谋,共建未来

——UCLI-CDE专场、贫血专场和儿童血液专场


13.jpg


2022年11月11日下午,UCLI-CDE专场、肿瘤相关性贫血论坛/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场和儿童血液专场等三大学术专场同步召开。


其中,UCLI-CDE专场备受瞩目。在马军教授朱军教授的主持下,杨志敏副主任沈志祥教授致开场辞表示,在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继续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药品研发领域的同仁们既是保障人民健康的践行者,也是开拓创新的先锋者。过去的几年里,迎着鼓励创新和药品审批制度改革的春风,中国血液领域的药品研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发人员和监管部门将继续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奋发进取,砥砺前行。之后,多位CDE评审专家围绕当下血液肿瘤药物领域的热点议题,阐述了血液肿瘤创新药的临床审评考虑、单臂临床试验用于支持抗肿瘤药上市申请适用性的审评考量、血液肿瘤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审批的特殊要点等精彩内容。


14.jpg

马军教授主持会议


15.jpg

朱军教授主持会议


16.jpg

杨志敏副主任致开场辞


17.jpg

沈志祥教授致开场辞


18.jpg


会议伊始,马军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肿瘤相关性贫血和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肿瘤并发症。指南和共识让肿瘤科医生有据可循、有药可治,而本次指南和共识的解读,可使肿瘤科医生更加了解病因、鉴别诊断和治疗标准等,从而更加规范地进行治疗。今年中国首创CTIT(肿瘤治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共识,国外尚无相关共识发布。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指南巡讲,能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体系。随后,各位专家分别就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指南更新、PARP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和2022版CSCO-CTIT指南解读等进行了主题报告。


19.jpg

马军教授致开场辞


20.jpg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天有教授的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吴敏媛教授致开场辞表示,近几年,“上海方案”、“北京方案”等治疗儿童白血病均成果显著,尤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树立了很好的典范。通过张永红教授、张翼鷟教授、孙晓非教授、汤静燕教授等几代人的努力,儿童淋巴瘤治疗也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接着,各位专家分别针对儿童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疾病特点、靶向免疫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诊治进展进行了专题讲座。


21.jpg

王天有教授主持会议


22.jpg

吴敏媛教授致开场辞


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

——大会总结


二十五载逐梦不止,开创血液新时代!本次会议大咖云集、群星荟萃,医院、药企、政府机构等各界相关工作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围绕血液肿瘤领域新技术、新进展共商灼见,聚焦血液领域发展。未来始终坚持“以科研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将提高患者获益作为追求目标,让更新、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成为广大肿瘤医务工作者的有力武器。希望中国血液学领域以此为契机未来取得更大突破,为世界抗癌工作做出中国贡献。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