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6 19:01:58来源:医脉通阅读:8次
为利用现有新药和治疗手段最大化我国
《指南》根植于临床实践,从首次复发的定义及常用指标、需完善的检查、治疗需考虑的因素、治疗选择与治疗推荐四个方面,系统性阐述了首次复发MM临床诊治中的重点,为广大MM领域医生、患者服务。指南发布会将于11月25日盛大召开,群贤毕至,期待与您共享学术盛筵!
黄晓军 教授:MM是中国最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如今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终将面临复发。首次复发MM患者的治疗选择对患者的整体预后有密切关系。因此《指南》的颁布,对优化首次复发治疗策略,延缓患者下次复发非常重要。我国新药的可及性与欧美国家相比仍然有限,在目前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应考虑如何应用现有的新药和治疗手段,使患者的获益最大化。希望这部《指南》的颁布能够帮助临床解决首次复发患者诊断和治疗上所遇到的困难,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胡豫 教授:MM是血液系统第二常见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新型疗法的应用,MM的生存期延长至10年左右,但仍有患者因复发而预后不良。《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化诊疗的指导,对广大MM患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MM,推进指南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为MM患者带来更多福祉,共筑MM患者的美好未来。
李娟 教授:随着MM新药种类增加,临床医生在首次复发MM患者治疗选择上存在不少困惑,药物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部分临床医生甚至并不明确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目标。我国目前尚无针对首次复发MM诊治的专家指南,缺乏可以指导临床的标准规范。我身为第一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学组组长,希望《指南》能成为众多临床医生手中的宝典,使首次复发MM患者得到恰当的治疗,从而延缓下次复发,为广大骨髓瘤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侯健 教授:《指南》发布后,团队计划联合指南撰写组的专家,以及国内MM领域的同道,在2022年年末以及2023年上半年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巡讲。通过指南解读、专题演讲、病例分享讨论等方式,对首次复发MM的规范化诊疗进行更详细的落地实践指导,以期不断提高我国MM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路瑾 教授:第一,首次复发MM的治疗目标是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延长PFS。第二,治疗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并非所有MM复发后都需即刻启动治疗,而是需根据不同的复发形式,以及复发特征做出治疗选择。第三,强调需评估首次复发患者是否适合ASCT,若从未接受过ASCT或首次接受ASCT后缓解时间较长的患者,ASCT仍可作为首次复发MM患者非常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第四,在首次复发MM治疗中增加了中国可及的新药,强调需根据既往治疗情况调整治疗选择,可为首次复发的患者带来不同药物组合的治疗的选择。第五,对髓外病变浆细胞
蔡真 教授:《指南》整合了美国NCCN和欧洲ESMO等各类指南及专家共识的长处,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和临床的实践,对首次复发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定义,协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在治疗推荐部分《指南》列举了国际上多个关键的三期的临床研究的数据,全面阐述了不同MM治疗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总体的共识。
傅琤琤 教授:在撰写《指南》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证据,部分问题未能在本《指南》中给出明确的建议,或形成推荐意见,比如首次复发MM患者治疗后再次获得缓解,如何进行维持治疗才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以及何时可考虑停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首次复发MM患者中的获益如何等等。
刘俊茹 教授:目前MM领域仍有不少新药的可及性有待提高,如双特异性抗体、ADC、BCL2抑制剂以及CAR-T治疗,由于在我国尚未获批,《指南》中暂不推荐用于首次复发MM的患者。期待更多疗效可观的新药和新疗法在国内获批,并尽快纳入指南推荐,为首次复发MM患者增加更多可及的治疗选择。
结语
“指”点迷津,“复”诸执行,本部《指南》的发布,将助力我国MM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此呼吁全国临床医生加强学术交流与互动,促进MM领域健康发展,为改善患者治疗结局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