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 18:06:10来源:《国际眼科时讯》阅读:170次
良好的眼健康状况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眼健康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期。当前,我国眼健康形势不容乐观,视力损害患病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国民视力缺陷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存在“看不清”问题的人数远高于存在“看不见”问题的患病人数。眼健康不再局限于原来的“消灭沙眼”、“白内障复明”等防盲治盲要求。面对严峻的视力缺陷形势,我国眼健康从重点关注防盲治盲向全面关注眼健康转变,让人们不仅能“看得见”,更要“看得清”、“看得久”。第六届中国眼健康大会上,众眼科专家群策群力,为中国眼健康事业添砖加瓦。与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共探我国眼健康面临的挑战,共谋我国眼健康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眼健康事业道阻且长,行稳方能致远
眼健康是大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前人们更多关注于心脑血管疾病与癌症,眼健康被忽略。近年来,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眼健康的重要性,国家政府亦高度重视眼健康问题。为切实做好“十四五”期间我国眼健康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持续推进我国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尽管如此,我国眼健康事业仍存在较多挑战:
另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挑战:首先是近视问题,我国有6亿多近视患者,数量可能是全世界之最。青少年的眼健康问题更多是指青少年的屈光不正,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十分突出,已引起了党中央及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次是老龄化带来的慢性眼病挑战,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随着老龄化加剧,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一系列慢性眼病发病数量急剧增长。
总体来说,我国盲、视野损伤等问题依然存在,除了感染性眼病、各种外伤性眼病等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眼病,还存在青少年近视、老龄化慢性眼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这都是我国眼健康事业面临的挑战,需要全社会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AMD诊疗面临的挑战
AMD又称为老年相关性黄斑变性,从统计学看,大部分AMD患者是六十岁左右发病。AMD曾是西方发达国家致盲的首要原因,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治疗,是一种可避免盲,而AMD视觉损伤不可逆,很难恢复视力。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新药,在AMD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项研究表明,经过抗VEGF治疗后,AMD致盲率降低了50%。目前,我国医保目录已纳入了3种抗VEGF药物,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的可及性,极大的惠及了我国AMD患者。同时,陈教授指出,以下问题仍待解决:
一、意识问题。
很多老年患者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下降及视物模糊是正常现象。这个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没有意识到老年人群的眼健康非常重要,老年人盲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很大的负担。
关注自身眼健康,不能等到疾病进入晚期、病入膏肓时才就诊。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一眼视力好而另一眼视力差的情况,此时视力好的眼睛会“掩盖”视力差的另一眼。故提倡进行早期筛查,采用双眼交替遮盖自查视力等方式,可尽早发现问题。
二、用药规范性。
作为眼科医师要强化知识理念,遵循指南。规范用药非常重要,否则即使用了合适的药物,最后还是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眼底病医生需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够更好的治疗AMD患者。
三、药物局限性。
目前治疗AMD仍需要频繁打针,存在一定风险,且大部分药物是国外进口药物。故要大力研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延长用药间隔。
部分患者对药物低应答或无应答。这提示人们,应加强研究,以研发效果更强、更安全、用药间隔更长的药物为目标。
四、发病机制不明。
AMD 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AMD是慢性病,有的患者治疗十年后视力持续下降,猜测AMD的发病机制不仅与VEGF相关,可能还存在其他问题,需要进行综合治疗,提高远期疗效。
五、AMD晚期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方案。
AMD晚期患者发生黄斑区瘢痕化和黄斑区萎缩后,视力损伤无法恢复,亟待研发相关的治疗方法。同时,视觉康复和助视装置的研发等问题,也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进行相关的研发。
总之,对于AMD等老年眼病,一定要早期发现,提倡45岁以上的人每年进行眼底检查。陈教授提醒,体检时不要忽略眼底检查。经济条件允许的人群,一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底检查;所有人群都要提高自身眼健康意识,一些简单的自测方式如双眼交替遮盖视物,观察看门框、电线杆时是否出现视物变形、视物模糊,可简单判断眼睛是否出现问题。另外,加强基层的眼底病筛查。“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眼底照相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搭配融合也许可以更好地解决早发现、早筛查的问题。
互联网技术带来新思路:或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我国眼病患者数量多,眼科医生数量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陈教授指出,这些或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加以解决。
进展一:5G远程眼底激光手术
虽然5G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疾病诊断、手术操作指导,但距离真正的5G远程手术还有一段距离。由于眼底激光不同于一般手术,其相对安全。故陈教授及其团队利用了5G远程没有延迟且安全的优势,分别与湖州市、吉林市、通化市、图木舒克市进行了5G远程眼底激光手术的尝试,并取得了手术成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证实了5G远程眼底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现场激光手术没有差别。5G远程眼底激光手术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如5G网络不能覆盖到边远乡村;激光机器人主要使用的是国外进口设备,需要加速设备国产化,降低成本等。
陈教授表示,其团队正在立项,计划研发5G远程移动筛查治疗一体车,解决部分地区(如内蒙古草原)没有无线网络和医院不足的难题。
进展二:人工智能技术筛查眼病
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方兴未艾。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都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疾病的早期筛查,这也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优越性。我国人工智能的研究具有数据量大、起步早的优势,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实际上,国内眼科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已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研发出多款软件,如糖网筛查软件、青光筛查软件、多病种筛查软件,有的已被批准,有的正在获批途中。希望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发挥最大效能,早日实现真正落地,应用到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发现中。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差距较大、人力资源不足,人工智能技术或能解决早期发现及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加互联网技术,将帮助人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守望初心勇担当,笃定前行绽芳华。我国眼健康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实施了多项助力眼健康事业的工作。相信在我国政府的领导下、在眼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支持下,我国眼健康事业终将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守护我国民众的光明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