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CSCO|吴令英教授:日新月著,促卵巢癌规范化诊疗,助“健康中国2030”
2022-11-17 17:44:45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第二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2年CSCO学术年会于11月5日-12日盛大召开。会议聚焦肿瘤临床前沿,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做精彩的进展报告或讲座,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临床肿瘤学领域的新观念和新动态。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分享卵巢癌规范化诊疗,并为中青年医生寄语。

医脉通: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能否请您简要介绍我国卵巢癌的诊疗现状?对于我国卵巢癌上皮癌的规范化诊疗与质控,您有哪些期待?
吴令英教授:在我国三大主要的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首位为宫颈癌,其次为子宫内膜癌,第三为卵巢癌,也就是说,卵巢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其在临床上难以早期发现,约70%以上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且预后较差,易复发。目前,我国虽大力推广规范化诊疗,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临床医生诊疗水平不均,且我国各医院的妇产科、肿瘤内外科等相关科室存在分工差异等特殊等情况,使目前我国卵巢癌规范化诊疗水平有限,临床诊疗过程中可能还存在很多的不规范。大数据分析也表明,规范化的诊疗能够大大提高治疗的疗效,并且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通过指南的制定,进行针对这些薄弱环节的培训,提高基层、中青年等各个层级医生的诊疗水平,能够为我国进一步推广规范化诊疗带来良好的作用。在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指导下,成立了卵巢癌单病种质控专家委员会,并且由马丁教授牵头,众位专家参与组织了卵巢癌的质控评价标准的制定,不断推动优化卵巢癌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诊疗规划性。希望通过从临床诊断、分子检测、首选治疗,以及化疗、维持治疗、复发后的治疗、手术、药物的选择、毒副作用等各个方面进行质控把关,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以期提高疗效,改善五年生存率,为“健康中国2030”奋斗目标而努力。
医脉通:2019年,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推出的卵巢上皮癌诊治指南,成为我国卵巢癌临床诊疗的有力学术武器。能否请您谈谈,今年2022年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有哪些更新和亮点?
吴令英教授: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妇科肿瘤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几年PARP抑制剂等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在过去,一线治疗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我们推荐她可以采取观察随访,而现在,在今年ESMO大会上,SOLO-1研究七年的总生存(OS)结果发布,提示奥拉帕利组较对照组显示出明显的生存获益,奥拉帕利可能成为BRCA突变的新诊断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选择之一。另外,我牵头的全国多中心PRIME研究于今年SGO年会上报告了尼拉帕利作为维持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的详细数据,研究证实了,对于新诊断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中国患者,无论生物标记物状态如何,在接受含铂化疗有所缓解后,尼拉帕利作为维持治疗可使无进展生存期(PFS)在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安全性可耐受。在关注疗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药物的规范化应用及其毒副作用。因此,此次指南中也增加了有关PARP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的内容。此外,既往指南制定时多为有关卵巢上皮癌的诊疗内容,而卵巢恶性肿瘤还包括少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以及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等。今年指南在制定时,汲取了众位专家的共识,并基于高级别的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将这几类少见的肿瘤诊疗内容也纳入了指南。
医脉通:近年来,“中国之声”逐渐唱响世界舞台,我国妇科肿瘤的诊疗水平逐步提高。能否请您为中青年妇科肿瘤医生带来一些寄语,助力中国妇科肿瘤的诊疗走向国际前列?
吴令英教授:近年来,妇科肿瘤领域取得了很多很好的成绩,逐渐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这主要是得力于我们国家,不论是经济,还是医学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进行相关研究。从过去参与国际多中心研究,到后来,我们自己牵头研究,到目前,我们来主导国际多中心研究,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绽放,为中青年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平台。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多更优的研究成果,得以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我们的“中国之声”。作为骨干力量,未来,一定是属于中青年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