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 23:03:29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2022年11月5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执行主席李菲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对所有与会人员致以热烈欢迎。随后,大会主席胡建达教授致开幕辞,他表示,指南对我们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次会议意义重大,相信通过各位专家的精彩讲解,临床一线能有丰富的收获。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李菲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
胡建达教授致开幕辞
学术专场
开幕式后,学术环节随之而来。第一环节由江西省肿瘤医院双跃荣教授主持。
双跃荣教授担任第一环节学术报告部分主持
哈尔滨
赵东陆教授作报告
大咖对话环节,讨论嘉宾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胡苏教授和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走方教授围绕“EPO使用后多久可以起效“和”EPO使用后的疗效评估“ 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学术氛围浓厚。
第二环节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曾英坚教授主持。
曾英坚教授担任第二环节主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应志涛教授对CAR-T治疗B细胞
应志涛教授作报告
大咖对话环节,江西省肿瘤医院易昆教授和赣州市人民医院钟明星教授参与了讨论,就“对于何类患者而言,进行CAR-T治疗的预处理可借鉴自体
第三环节由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懿建教授主持。
陈懿建教授担任第三环节主持
上海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以《血液肿瘤CAR-T治疗的挑战应对策略及未来趋势》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汇报。梁爱斌教授指出我国CAR-T治疗血液肿瘤方兴未艾,任重道远,疗效与国际持平,且毒副反应可控,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各种原因的原发性耐药或早期复发,因此亟需进行深入研究。各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例如双靶点CAR-T、新靶点CAR-T、Epi-CAR-T等能够增加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探索。此外,off-the-shelf是免疫治疗的趋势,缩短CAR-T制备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是未来的突破方向。毒副反应防控和全程管理是患者安全疗效及免疫治疗可及性的保障。
梁爱斌教授作报告
大咖对话环节,萍乡市人民医院李文锦教授和江西省人民医院丁伟荣教授参与了讨论,就“哪个亚群的T细胞能真正地起到抗肿瘤作用”和“目前有哪些CAR-T策略可用于治疗伴髓外病变的
第四环节由赣州市人民医院张敬东教授主持。
张敬东教授担任第四环节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黄亮教授以《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为题进行了汇报。通过标准化疗仅有18%~45%复发和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成人患者能达到完全缓解(CR),同时,R/R B-ALL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但经过CAR-T细胞治疗,患者CR率可达90%左右,疗效和安全性良好,但疾病复发仍是CAR-T治疗R/R B-ALL的瓶颈。CAR19和CAR22 T细胞序贯输注的“鸡尾酒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CD19阴性复发率,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最后,黄亮教授对CAR-T治疗B-ALL的适应症、治疗前评估、治疗中注意事项、治疗后检测和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等进行了全面讲解。
黄亮教授作报告
大咖对话环节,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章志学教授和江西省肿瘤医院余娜莎教授围绕“哪部分患者需要在CAR-T治疗前或后桥接移植”、“移植应在CAR-T治疗前进行还是CAR-T治疗后进行“和”如何避免CD19阳性和阴性复发”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第五环节由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胡飞教授主持。
胡飞教授担任第五环节主持
李菲教授从概念变化、诊断、治疗、二级预防、治疗注意事项、预后和转归对肿瘤治疗所致
李菲教授作报告
大咖对话环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汤多壮教授和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严志民教授参与了讨论,就“TPO联合TPO-RA治疗难治性CTIT患者的疗效” 、“对于预后不佳的髓系肿瘤患者是否可以广泛使用升血小板药物”等话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第六环节由上饶市人民医院王子峰教授主持。
王子峰担任第六环节主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鲁群教授从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年)修订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等方面展开了分享。中性粒细胞减少危害严重,是肿瘤化疗相对剂量强度(RDI)下降首要原因。2021版指南主要包括以下7个部分: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概况、病理生理特性、
王鲁群教授作报告
大咖对话环节,宜春市人民医院赖若梅教授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玉兰教授参与了讨论,就“指南推荐G-CSF预防用药使用7天,但实际应用中不到7天即可达到预期,此时应继续按照指南用药还是停止用药”和“外源性G-CSF使用后释放的细胞在功能上是否有所差别”等问题与王鲁群教授进行了探讨。
会议总结
会议末,大会主席李菲教授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感谢各位讲者从CAR-T细胞治疗的指导、肿瘤治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的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分享,相信在座各位通过本次的学习和交流,均能有所收获。
李菲教授作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