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 20:01:14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第二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2022年CSCO学术年会哈尔滨分会场、第十届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学术会议、第七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暨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巡讲——哈尔滨站于2022年11月10-11日隆重召开,值此良机,CSCO与医脉通共同发起了《CSCO第一直播间》25周年特别栏目,本期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担任主持嘉宾,邀请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和贡铁军教授,共话CSCO淋巴瘤专委会&白血病专委会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方向。
忆往昔,共回首CSCO专委会发展之路
赵东陆 教授:今年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成立25周年,25年春华秋实,CSCO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流光溢彩的发展之路。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和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也在CSCO的羽翼下发展壮大。有请CSCO监事长、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马军教授与我们一同回顾CSCO专委会发展之路。
马军 教授:25年前,在吴孟超院士、孙燕院士、管忠震教授、廖美琳教授等老一辈临床学家,以及包括我、储大同教授、吴一龙教授、秦叔逵教授、沈志祥教授等中青年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后更名为“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经过25年的发展,CSCO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肿瘤学术组织。目前CSCO已有近40000个人会员,200多家团体会员,遍及全国各地。
25年前,我国主要的肿瘤治疗手段为化疗、放疗与手术,与国际上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越来越多中国肿瘤学专家回国,我国新药研究与临床试验的开展进入了发展期。2002年,我国成功开展了第一项由国人作为PI的全球性白血病相关临床试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自此以后,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逐步发展壮大。2016年,我国原创新药西达本胺获批上市,西达本胺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HDAC抑制剂。此后,我国血液肿瘤领域每年都有1-2个创新药获批,并投入临床应用。我国已迎来创新药发展的“春天”,但目前仍处于血液肿瘤领域创新药物研究第三梯队。
近8年来,在血液肿瘤领域中,我国共进行了2000多个药物相关临床试验,目前已有346个药物上市。经过这8年的发展,我国血液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已从“春种”走到了“秋收”。CSCO的组建与发展使我国肿瘤5年无病生存率达40%,但赶超美国(五年无病生存率70%)仍任重而道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在2030年要实现总体恶性肿瘤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15%。对于实现这一目标,未来同样也是任重而道远。
相信在老一辈肿瘤学家的指导以及广大中青年医生的努力下,我国肿瘤临床研究与肿瘤创新药物研究将走在国际前列。同时也希望CSCO能如朝阳般蓬勃奋进,与国际接轨,为我国肿瘤患者能获得更好的临床诊疗而努力。
赵东陆 教授:前辈们的辛勤付出和积累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我们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CSCO专委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有请贡铁军教授分享在专委会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贡铁军 教授:在马军教授等老一辈肿瘤学家的领导下,CSCO淋巴瘤专委会和白血病专委会成立较早。在淋巴瘤与白血病领域,CSCO专委会成员进行了多项工作。其一为指南的撰写,迄今为止,CSCO专委会已撰写发布了6部血液疾病相关指南。疾病类型包括白血病、淋巴瘤、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值得注意的是,CSCO专委会十分注重儿童患者的诊疗,并于今年发布了儿童淋巴瘤和白血病相关指南。其二为基层宣讲与培训,通过宣讲与培训,使基层医生借助CSCO这一平台,尽可能多的获取到血液疾病领域相关前沿进展,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踏浪行,CSCO巡讲化解新冠疫情下肿瘤治疗困境
赵东陆 教授: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巨大改变。但CSCO淋巴瘤专委会和白血病专委会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坚持更新了CSCO指南,并于今年新出版了两部指南,还启动了指南与专委会的全国巡讲。有请马军教授介绍新冠疫情背景下CSCO巡讲的特殊意义。
马军 教授:新冠于2019年末与2020年初期间爆发、泛滥,疫情从武汉蔓延至全国,迄今已近3年。在CSCO的提议下,专委会提出“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不隔离学术,不隔离医教和患教”的口号。新冠“清零政策”给我国医生,尤其是血液肿瘤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白血病和淋巴瘤是两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若患者不接受治疗,两种疾病的致死率极高。基于此,CSCO进一步开展了规范化治疗工作,推出了相应的口袋版指南,并宣传到基层医院。
相较于普通人,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后重症风险更大,而在化疗期间,患者往往不能注射新冠疫苗。且患者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患者比例较低。但中和抗体组合药物(替沙格韦单抗-西加韦单抗)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抗体组合药物可使产生抗体的患者比例达88%以上,使血液肿瘤患者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降低新冠感染概率。
目前,新冠已越来越“流感化”,在疫情期间,不仅需加强大型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医联体建设,更应该加强多学科合作,努力实现“医政一家、医药一家、医患一家”,使肿瘤患者在规范化治疗中获益更多。在未来,我们将以抗体组合药物为起点,进一步探究血液肿瘤患者的新冠预防,使患者在有效预防新冠的同时也可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抗肿瘤治疗。
齐努力,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提高指日可待
赵东陆 教授:2022年4月,我国首部《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发布,是肿瘤治疗理念发展中的里程碑。接下来有请贡铁军教授为我们介绍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在临床实践中的诊疗现状,并分享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在CTIT管理方面的经验。
贡铁军 教授: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于今年正式更名为CTIT。随着肿瘤治疗的进展,临床上对原发病的治疗力度也越来越大,这同时也导致了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高。若想实现肿瘤作为慢性疾病管理这一目标,对并发症进行管理是关键之一。
临床上,血液科与肿瘤科医生十分关注CTIT,这是由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可导致患者后期治疗延误。对于CTIT的治疗,已从最开始的咖啡酸片治疗发展到现在的TPO、IL-11、TPO受体激动剂治疗,但以上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满足CTIT的治疗需求。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在治疗CTIT重症患者时发现,大部分药物在此类患者中疗效欠佳。
总的来说,对于CTIT轻症患者的治疗,血液科医生应积极与肿瘤科医生交流,给予指导、培训,使轻症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对于病情复杂,较为难治的CTIT患者,除现行治疗方案外,相关新型治疗方案的探索也正在进行当中,希望在未来CTIT新型治疗方案能更好的治愈CTIT患者,同时也能指导肿瘤科医生更好的治疗患者原发病。
共奋斗,共迎血液肿瘤治疗高“治愈”时代
赵东陆 教授:近年来,医学水平的不断进展给肿瘤治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SCO淋巴瘤专委会与白血病专委会在其中也贡献了不少力量,推出更新了与血液肿瘤和血液疾病相关的诊疗指南并积极推进血液肿瘤的规范化诊疗。有请马军教授谈谈CSCO专委会未来发展方向与布局。
马军 教授:淋巴瘤和白血病均为老年性疾病,>60岁患者占比达到25%以上,且近年来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估计,2030年中国淋巴瘤年发病人数可达20-30万,白血病年发病人数可达近15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于血液肿瘤的治疗,均以治愈为最终治疗目标。
我国幅员辽阔,贫富差距较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据统计,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等中心城市淋巴瘤专科医院的淋巴瘤5年生存率可达62%以上,已接近欧美领先水平。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淋巴瘤5年生存率仅为38%左右。对于2030年实现淋巴瘤和白血病的5年无病生存率达46%,仍存在较大差距。
但相信在老一辈和中青年血液学、肿瘤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久就会迎来白血病、淋巴瘤的高治愈率时代。通过多学科合作与创新药物研究,实现肿瘤慢病化、全程化管理,让人类寿命提高20%成为可能。
马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护理学组名誉顾问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贡铁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九、十届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专委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白血病淋巴瘤联盟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秘书、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常委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白血病 淋巴瘤》编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骨髓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龙江省抗白血病淋巴瘤联盟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赵东陆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助理
血液科二病房(淋巴系统疾病)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秘书长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恶性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淋巴瘤分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内科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骨髓瘤委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淋巴瘤及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2014年-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