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告别老眼昏花的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如何选择?

2022-11-21 10:21:04来源:医脉通阅读:23次

作者:古世才 副主任医师 成都普瑞眼科医院

本文经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有报告显示,81%的受访者每天使用电脑或IPad超过4小时;94%的受访者每天查阅微信,浏览新闻,看抖音。随着电子产品的普遍运用,用眼负荷的增加,一些常见的眼病,如老花眼和白内障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有时候自我调侃的“老眼昏花”可能真的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这就是眼睛里面的晶状体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退行性改变。“昏”就是晶状体发生浑浊,造成视力下降,也就是白内障;“花”是指调节力减弱,不能像年轻时一样随时调节来看远看近,也就是老花眼。

 

如果想眼睛“年轻态”,看的清楚看的舒适,手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白内障,一旦发生,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白内障摘除以后需要植入一枚小小的人工晶体,随着科技发展,白内障手术已不在是一个简单的“换个眼片”的小手术了。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人工晶体种类繁多,患者蒙圈了:“我到底该选择哪种晶体呢?”


怎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人工晶体呢?


在做出最优选择前,我们首先要学习一下人工晶体。人工晶体,大家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放进眼内的特殊眼镜片,具有一定的度数,起到聚焦的作用,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可以根据自我喜好(需求和经济)选择“购买”,然后由手术医生植入眼内,终身受用。


那么人工晶体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人工晶体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功能、形状和材质等三个方面。不同厂商生产的人工晶体所选用的材质,工艺,设计原理都会有所差别。国内外比较著名的厂商有:中国(爱博诺德、昊海生科等)、欧洲(蔡司、人类光学、Rayner等)、美国(爱尔康、强生、博士伦、Lenstec等)、日本(豪雅、尼德克等)。

 

选择人工晶体时,首先要考虑功能,这也是我们今天最主要讲的干货。从功能上讲,人工晶体分为单焦点晶体和多焦点晶体,散光和非散光晶体。

 

单焦点晶体:顾名思义就是只有一个焦点。所有光线就全部聚焦在这个点,这个焦点非常清晰,离开这个焦点则不清晰,需要靠外戴的眼镜进行调焦。通常我们会选择远处清楚,那么看近则需要戴老花镜,以前有近视的患者也可能会选择看近清楚,看远则需要戴近视镜。单焦点人工晶体又分为球面折叠和非球面折叠人工晶体,非球面散光型折叠人工晶体。

 

单焦点球面折叠人工晶体是目前的人工晶体的最基础款,价格也最便宜,单纯完成复明的需求,视觉质量无法得到可靠保证。

 

单焦点非球面折叠人工晶体可以矫正球面像差,更能提高夜视力,满足夜间视觉需要,改善视觉质量。适合所有患者,尤其适用于高度近视患者。如果是已经习惯戴花镜、术后不需要太多近距离用眼的老年人群、或者术前常年近视术后仍想保留戴近视镜习惯的患者,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通常就是很好的选择。

 

散光型人工晶体可以矫正散光,从而获得更好的视力结果。

 

多焦点晶体:也称为屈光性人工晶体。是具备两个以上焦点的人工晶体,可同时满足患者对远、中、近视力需求,在替换白内障晶体后同时矫正老视。植入后多数患者不需要戴花镜,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适合术后不愿戴花镜的患者。包括双焦点人工晶体、区域折射双焦点人工晶体、双焦点散光型人工晶体、景深加强EDOF(新无极)人工晶体、三焦点人工晶体等。


➤双焦点人工晶体:就是两个单焦点人工晶体,通过特殊的工艺(衍射原理),嵌合在一个镜头中。远视力和近视力不错,中视力不太理想。

 

➤区域折射双焦点人工晶体:为非旋转对称、双非球面和零球差设计,两个光学面间存在细微的过渡区,具有光能量损失小,更低的光散射、光晕、眩光,更好的对比敏感度等优点。

 

➤景深加强EDOF(新无极)人工晶体:基础设计是衍射设计,将焦点延长,加大景深,使得在景深范围内的物体都变得清晰。同时由于不像多焦点,三焦点等人工晶体会有双个或多个焦点的干扰,它的对比敏感度会提高,眩光也会大大减少。

 

三焦点人工晶体比双焦点人工晶体多了个中焦点,即:不但满足人眼看远及看近的功能,而且能提供看电脑和做家务等中距离视力要求,让患者同时拥有清晰的远、中、近全视程视觉体验。适合一些年轻的患者,既需要开车,又需要看手机,对远视力和近视力都有要求能够在白内障手术的同时,将近视、散光、老花眼等屈光不正的问题一揽子解决掉。如果选择三焦点晶体,那光线会被分散到远中近三个焦点,远中近三段视程都相对清晰,实现所谓全程视力,手术做好了,患者往往有返老还童般重生之感。

 

很多朋友知道,人到46至50岁时,会得老花眼,老花眼除了戴花镜,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使用的就是这种三焦点晶体。

 

温馨提示:在选择人工晶体时,一定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一是用眼需求;二是经济条件。不建议一味地只选贵的,适合自己的晶体才好的。贵的人工晶体对眼睛条件更“挑剔”。条件越好的眼睛,越能发挥贵的人工晶体的优势。如果眼底黄斑功能不是很好,或者有外伤、翼状胬肉等疾病引起角膜的不规则散光,晶状体位置异常,悬韧带异常,暗瞳偏大等情况,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优势难以发挥,劣势反倒更多的体现出来,术后效果可能还不如选择常规的单焦点晶体。

 

➤长时间日间户外工作、活动较多的患者,可选择有色的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具有滤过蓝光和紫外线光,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司机及夜间活动较多的患者首选非球面人工晶体,较球面人工晶体在暗光环境下视觉质量好。其次,选择光学面直径较大的球面人工晶体,以减少夜间眩光。

➤糖尿病患者首选光学面直径较大的人工晶体,便于日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观察和治疗,如果晶体直径较小,无法充分进行赤道及周边部视网膜的治疗。

➤高度近视患者因晶状体囊袋较正常人大,最好选用特殊制作的人工晶体或直径较大的人工晶体,也可加装囊袋张力环,以减少术后晶状体后囊膜增生的发生。

➤角膜散光度数较大的患者,可植入散光晶体,会使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明显提高。

➤而对于年轻一些的患者,或者抗拒戴花镜的老年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焦点人工晶体是更好的选择,可以将近视、散光、花眼连同白内障一起治愈。

 

需要注意:高端人工晶体的植入,是目前白内障手术技术发展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虽然高端人工晶体的术后视力很理想,但依然不能达到“原装”自然晶体的水平。我们人体的自然晶体,是可以根据注视目标的焦距自动变焦的。但目前的高端人工晶体,在眼睛里是完全固定不动的,自身并不存在自动变焦的功能,调节是通过睫状体以及瞳孔的调节实现的。之所以可以实现多距离清晰成像,其原理特别像手机的三摄或者四摄,是每个距离都拍一张,然后由大脑来选取哪张照片。这是大脑需要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所以,高端晶体植入后,患者的远视力往往很快恢复,但近视力需要1~3个月才能训练获得。

 

正因为高端晶体的原理是将不同焦距的透镜套嵌在一起,人工晶体上有很多个圆环或者是过渡区,所以少数患者术后会有一定程度的炫光或者光晕现象。只是偶尔发生,并不会感受到明显困扰,但也可能无法达到需求理想值。这也是高端晶体术前需要进行比常规晶体更详尽的眼科检查的原因,经验丰富的医生会判断患者是否适合适用高端晶体,不适合的患者不会推荐做,避免其遭受反复的手术折磨和经济损失。

 

最后讲一下人工晶体的价格,由研发、材质、工艺、功能、品牌决定。 当然,价格是厂家定的,通常来讲价格高的,会好一些或者功能多一些,是否值得,要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了。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