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 13:49:11来源:泌语协行阅读:128次
2022年11月20日上午,第十四届协和临床内分泌代谢论坛的主会场精彩继续。本场会议邀请多名国内外内分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热点前沿展开深入讨论,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多伦多大学医学系Anna Sawka教授从内分泌视角探讨了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了影响甲状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具体因素,提出通过生存质量问卷、数据分析等方式可对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采用运动、护理团队的心理及行为干预等方式,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滕卫平教授深入解读了即将发布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从甲状腺癌发病率、手术及并发症、术后复发风险评估、131I及TSH抑制治疗、转移和复发甲状腺癌的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评估等多方面,对甲状腺癌的诊治策略进行了全面详实的介绍。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邵瑞太教授从慢病防控的主要原则、策略和途径三方面对“WHO慢病防治策略”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从宏观的角度指出慢性疾病的基本防治原则及干预措施,使我们对慢性疾病的管理和防治深受启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启富教授分享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新进展”,他就肾上腺CT和肾上腺静脉取血对于原醛症分型诊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李教授团队提出对于血钾≤3.5mmol/L,醛固酮≥20ng/dl,肾素浓度≤5uIU/mL,肾上腺单侧结节≥10mm且对侧肾上腺正常的患者,可不行肾上腺静脉取血检查,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的观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洁教授报告了“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她通过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引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提出神经内分泌肿瘤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减瘤,且抗分泌和激素阻断剂治疗也很重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翁建平教授进行大会报告,介绍了“精准医学时代糖尿病定义与分型”,回顾了糖尿病定义、诊断、分型的演变,总结了精准医学时代糖尿病诊疗的困惑与未来方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就“干细胞治疗与糖尿病”做了精彩的报告,母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干细胞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阐明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指出未来糖尿病需要在干细胞治疗方面做努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介绍了“器官(细胞)间对话与胰岛β细胞再生调控”,洪教授团队发现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单抗可增加1型和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α细胞向β细胞转化,并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介绍了FGF21和GLP-1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为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的治疗策略研发提供了新视角。
在热点讨论部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于淼教授报告了“2型糖尿病管理仅仅降糖就足够吗?”,提出GLP-1受体激动剂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达标率。
最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玉秀教授对本届论坛进行闭幕致辞,李教授代表协和内分泌科感谢来自全国的多位专家、同道的鼎立支持,指出本届设有主会场会议三场,分会场专题会议十二场,论坛聚焦内分泌学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围绕糖尿病、甲状腺、骨代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性腺等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热点问题展开学术交流,以主题演讲、专题发言、病例讨论和竞赛等形式,为全国内分泌同道和研究人员奉献了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有力地促进了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水平的提升。
本场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夏维波教授与赵维纲教授、南京鼓楼医院朱大龙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滕卫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肖新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翁建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连小兰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李梅教授为会议奉献了精彩的主持与点评。
春华秋实,一年一度的协和临床内分泌代谢论坛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深受同道们的欢迎。本届论坛,国内外专家相聚云端,分享最新学术进展,提供临床经验,探讨热点难题,聚焦研究最前沿,很好地促进了内分泌代谢领域的学术交流。本届论坛总点击量超过22万次,注册人数达11600人,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第十四届协和临床内分泌代谢论坛圆满落幕,让我们期待明年协和论坛再相聚。
点击查看:第十四届协和临床内分泌代谢论坛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