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 20:03:52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此,国外学者基于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邀请多国专家参与制定《关于纤维肌痛的非药物治疗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建议》,并于2022年9月24日正式发表,旨在为FM患者常见症状(疼痛、疲劳、睡眠障碍、抑郁)的非药物治疗制定循证建议,用于临床实践中的个体化治疗1。
最新国际共识建议
最新建议中,疼痛对应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有13种,疲劳对应10种,睡眠障碍对应11种,抑郁对应10种,并按照该措施被推荐为核心治疗的专家比例区分为核心治疗和辅助治疗,具体如表1所示。
图1 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和抑郁的核心或辅助治疗,括号中显示了该项措施被推荐为核心治疗的专家比例
CBT:认知行为疗法;睡眠卫生:健康的睡眠习惯,如避免
本次共识建议中,有氧运动、健康教育、睡眠卫生和认知行为疗法(CBT)被推荐为这四种主要症状的核心非药物治疗方法,其他如音乐疗法、洗热水澡和局部热疗等为其中一些症状的辅助治疗。在运动类型中,专家推荐使用太极拳、气功和瑜伽等结合身体运动、精神专注和呼吸控制的身心运动治疗疼痛、疲劳和睡眠,而柔韧性训练仅推荐治疗疼痛,力量训练推荐用于缓解疼痛或疲劳。
其他指南共识的建议
《纤维肌痛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指出,运动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是FM的治疗基础,《2017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纤维肌痛治疗管理建议》3亦强烈推荐锻炼作为FM治疗的首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30%的FM患者可能因运动而产生疼痛,因此,运动疗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另外,一些据报道有显著疗效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如针灸、浴疗或减肥,在国际共识中未作推荐。
《纤维肌痛运动干预患者实践指南(2021年)》4提出,科学运动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个体化原则,即制定与患者健康、体力相适应的运动方案。2)循序渐进原则,尤其在锻炼计划的初始阶段,遵循“从低强度开始,慢慢增加”原则。3)进行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有助于降低疼痛和损伤风险。
除了此次国际共识纳入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外,中国专家共识还推荐了其他措施,并作了更为详细的阐述,例如,神经调控治疗中的经颅磁刺激(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被用于治疗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也被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其中tDCS是治疗症状较重的FM病人的重要手段,其联合有氧运动比单独治疗对疼痛、焦虑情绪更有帮助;还指出CBT是伴有认知、执行功能障碍的FM病人首选治疗;而物理治疗如针灸、电针、按摩、水疗也有助于缓解疼痛等症状。而EULAR指南将针灸、CBT、水疗/温泉疗法、冥想运动(气功、瑜伽、太极)等进行了弱推荐。意大利风湿病学学会(SIR)FM指南的非药物治疗建议指出,医生应鼓励患者遵循规律的生活方式,通过增加体育活动和/或通过“多模式”方法维持或改善肢体功能,并促进患者自我管理5。还建议FM可考虑的心理治疗包括:行为认知治疗和作业疗法,包括患者教育;催眠、引导性想象或治疗性写作。
此次国际共识中推荐的核心或辅助治疗旨在为FM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框架,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要根据患者既往的治疗经历、患者偏好和临床医生的建议选择治疗措施。已有研究证明,对于FM、慢性
参考文献:
1. Kundakci B, Hall M, Atzeni F, et al.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Delphi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fibromyalgia[J]. Semin
2. 朱谦. 纤维肌痛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1, 27(10):721-727.
3. 焦娟, 贾园, 吴庆军, 张永峰, 王钱, 王文. 解读2017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纤维肌痛治疗管理建议[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8, 22(01):67-70.
4. 叶超群, 梁东风, 凌梦钰, 等. 纤维肌痛运动干预患者实践指南(2021年)[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1, 42(08):790-797.
5. Ariani A, Bazzichi L, Sarzi-Puttini P, et al. The Italian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ibromyalgia Best practices based on current scientific evidence. Reumatismo. 2021 Aug 3;73(2):89-105. doi: 10.4081/reumatismo.2021.1362. PMID: 3434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