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一文了解,肠道微生物失调如何导致CKD以及潜在和现有治疗方法

2022-11-23 15:28:48来源:医脉通阅读:19次

传统观念里,肠道微生物失调并非导致慢性肾脏病CKD)的因素之一。但在过去6年里,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失调与CKD的发生与发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然而,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复杂,相应治疗靶点和时机不明确,临床应用有困难。


2022年11月10日,来自欧洲各国的专家在Nature Review of Nephrology上发表了有关肠道微生物失调与CKD之间关系的综述。专家们认为,对于部分CKD患者而言,肠道微生物失调是导致CKD发生发展的罪魁祸首,对因治疗方可有效控制患者疾病进展。因此,专家们总结了已知肠道微生物失调导致CKD的机制,明确了潜在和现有的治疗方法。


一、肠道微生物失调导致CKD的机制


人类胃肠道有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包括细菌、小型真核生物和病毒,这些微生物被统称为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包含有益微生物,如部分细菌可以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此外,肠道微生物还可以产生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胃肠道屏障和免疫稳态。


从新生儿的第一口初乳,再到成人的每日饮食都显著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西方生活方式以及相关饮食,如水果蔬菜摄入较少,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较多,不仅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相关,也会显著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即部分有益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著变化。
正常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会产生多种终末产物,包括对甲酚、吲哚和吲哚乙酸(IAA)等。它们通过肠道被吸收,在肝脏进行结合反应后,成为甲酚硫酸酯(pCS)、对甲酚葡糖醛酸(pCG)和硫酸吲哚酚(IxS),并被释放至体循环中,与白蛋白结合后,依靠肾小管分泌至尿液后排出。当肠道微生物组成改变和/或肾功能恶化,最终导致pCS、pCG、IxS和IAA在血液中蓄积时,会产生有害的生物学效应。因此,pCS、pCG、IxS和IAA等物质被称为尿毒症毒素(UT)。
UT水平过高会导致器官毒性,并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例如,产生UT的微生物增多,生产SCFAs的有益菌数量减少。这种失衡对肠道的屏障功能有害,可破坏肠道黏液层和减少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随着肠道通透性的增加,细菌衍生物如脂多糖(LPS)将会进入血液,并导致局部和全身的氧化炎症与氧化应激。UT除了累及肾脏外,还可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脑神经失调、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和/或糖尿病。总的来说,上述机制被称为肠-肝-肾轴(图1)。


5.png

图1 肠-肝-肾轴


肠-肝-肾轴在哪些CKD患者中存在,它与哪些CKD患者的系统性炎症、氧化应激乃至CKD并发症相关,任尚不明确。同时,这也是目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的难点。


二、潜在和现有的治疗方法


目前,学者们总结了3种干预方法有益于CKD患者。一部分方法有益于改善CKD患者生物标志物,另一部分方法还能改善CKD患者的并发症。


01.饮食干预


目前,一系列CKD膳食指南建议CKD患者的食谱应以地中海饮食、植物性饮食和低蛋白饮食为主。规范化饮食的目的是减少蛋白质的摄入,从而减少UT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然而,低蛋白饮食似乎不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或患者的代谢。一项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CKD患者或健康人群而言,与正常蛋白饮食的人群相比,低蛋白饮食人群的总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此外,与正常蛋白饮食相比,低蛋白饮食并未改变患者的UT水平或肾功能(基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尿素氮)。值得注意的是,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饮食CKD患者粪便中生产SCFAs微生物的丰度较高,然而这种变化不足以改变患者代谢。这表明,单纯的饮食改变,对患者有一定获益,但无法对患者的临床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02.生物干预


除了饮食干预,生物干预在CKD中的治疗潜力也已被证实。本文中的生物干预是指补充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虽然,大部分研究和Meta分析表明,生物干预不能够改善CKD患者的硬终点,如eGFR、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白蛋白水平或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然而,大多数Meta分析发现,生物干预可以降低CKD患者体内UT和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或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UT降低仅出现在未接受透析的CKD患者之中,接收肾脏替代治疗的CKD患者则没有显著变化。


生物干预除了有益于肾功能外,它还可改善CKD相关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例如,有小型研究(n = 59)表明,CKD3~4期患者持续补充β葡聚糖纤维14周后,患者的UT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均出现下降,提示可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不过,许多学者认为,补充益生菌、益生元以及合生元的疗效与个体显著相关,基线时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肠道屏障能力、肾功能、用药史(例如抗生素)等都可能影响最终疗效。


03.粪便移植


粪便移植是一种历史悠久,可以调节CKD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干预方法。具体而言,是将健康人群的粪便液灌至患者胃肠道。目前,粪便移植仅被认为是治疗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方法,尚未有针对CKD患者的临床研究。不过,在CKD小鼠中,粪便移植可以改善甲酚衍生物的血液蓄积水平,并减少CKD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开展临床研究前,还需进一步研究供体与受体的特征以及粪便移植的持续时间和剂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CKD患者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史已有10余年,但尚未建立全球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新方法不断涌入研究。此外,由于全球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用药情况有较大差异,势必造成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巨大差异。因此,尚未有全球适用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肠道或可作为部分CKD患者的治疗靶点。


总之,肠道微生物失调与部分CKD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标准化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或有益于肾功能,并改善CKD相关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Krukowski H, Valkenburg S, Madella AM, et al. Gut microbiome studies in CKD: opportunities, pitfall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Nat Rev Nephrol. 2022 Nov 10.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