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群英聚首,靶握未来|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思考与探索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2022-11-23 19:05:00来源:医脉通阅读:16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1月20日,由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携手基石药业和鼎晶生物联合举办的“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思考与探索”学术会议以线上形式顺利召开!会议诚邀28位业内权威专家围绕甲状腺癌靶向治疗进展和临床实践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解读和交流,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上海六院陈立波教授作为主持人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介绍并邀请四位主席依次发表开场致辞。

截屏2022-11-23 09.27.26.png

陈立波教授主持


天津市人民医院高明教授表示,近年来甲状腺癌靶向治疗取得极大进展,国内陆续批准了多个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针对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共识也即将出版,期待进一步推动规范化诊疗进程。本次会议在前沿资讯的传播和巩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衷心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截屏2022-11-23 09.27.35.png

高明教授开场致辞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徐白萱教授提到,靶向治疗由泛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逐渐向精准治疗过渡,多个获批的靶向药物为患者长期生存带来希望。但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时机和耐药后的药物选择仍待解决,本次会议将对以上议题进行探讨,期待大家畅所欲言,为大会增色添彩。

截屏2022-11-23 09.27.47.png

徐白萱教授开场致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绍严教授认为,尽管大多数甲状腺癌预后较好,但晚期甲状腺癌依然是临床痛点。靶向药物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关注其疗效的同时,还需关注治疗的规范性,期望未来更多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可以从靶向治疗中获益。

截屏2022-11-23 09.28.03.png

刘绍严教授开场致辞


会议的主要设计者北京协和医院林岩松教授提到,鉴于靶向药物和精准诊疗模式的蓬勃发展,本次会议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旨在凸显靶向治疗分子机制到临床转化再到真实世界病例的过程,期间的讨论环节可进一步引发临床医生的思考。第二,本次会议邀请了肿瘤科、外科、内分泌和核医学多个领域的专家,体现了多学科诊疗协作的模式。第三,参会专家包括德艺双馨的业界领军人物和锐意进取的新生力量,意在彰显学科梯队的力量在不断壮大,生生不息。最后感谢基石药业和鼎晶生物为专家学者们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截屏2022-11-23 09.28.13.png

林岩松教授开场致辞


Session I


本环节由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王宇教授主持,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侯鹏教授详细回顾了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事件并介绍了潜在的作用靶点。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曹卫教授分享了国内外指南和共识对晚期甲状腺癌的界定,并对既往临床研究中对于靶向治疗干预时机的相关提示数据进行了总结分析。

截屏2022-11-23 09.29.05.png

王宇教授主持

截屏2022-11-23 09.29.12.png

侯鹏教授分享《甲状腺癌发生的分子基础及靶向策略》

截屏2022-11-23 09.29.19.png

曹卫教授分享《甲状腺癌靶向治疗干预时机的思考》


讨论环节一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武晓泓教授主持,邀请三位专家就以上议题参与讨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大鹏教授认为现有治疗手段无法控制的甲状腺癌可以统称为晚期甲状腺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蕤教授表示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靶向治疗时机需要综合考虑病情、药物毒性、患者意愿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医院朱一鸣教授指出,对于局晚期甲状腺髓样癌(MTC),术前可以考虑启用靶向治疗,是重要的用药时机。

截屏2022-11-23 09.29.28.png

武晓泓教授主持

截屏2022-11-23 09.29.35.png

李大鹏教授、黄蕤教授和朱一鸣教授参与讨论


Session II


本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高再荣教授主持,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从肿瘤分子特征、药物作用机制和疗效毒性等多角度分享了甲状腺癌靶向治疗药物选择的思考相关讲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郑向前教授则详细阐述了RET分子机制以及国内首个RET抑制剂普拉替尼的临床研究进展。

截屏2022-11-23 09.29.45.png

高再荣教授主持

截屏2022-11-23 09.29.52.png

郭晔教授分享《甲状腺癌靶向治疗药物选择的思考》

截屏2022-11-23 09.30.00.png

郑向前教授分享《RET变异甲状腺癌靶向治疗探索及进展》


讨论环节二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卓颖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季冬梅教授围绕晚期DTC患者靶向治疗一线药物选择分享了观点,认为患者若存在特异基因突变可考虑单靶点药物治疗,同时结合药物可及性、患者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北京同仁医院钟琦教授从外科角度谈到靶向治疗药物在术前局晚期患者中具有应用前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桂琳教授从内科角度出发,呼吁在关注普拉替尼疗效的同时也要关注疾病的全程管理。

截屏2022-11-23 09.30.08.png

王卓颖教授主持

截屏2022-11-23 09.30.17.png

季冬梅教授、钟琦教授和桂琳教授参与讨论


Session III


本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卓颖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雪艳教授分享了一则RET突变局部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患者在服用多靶点激酶抑制剂(MKI)进展后改用普拉替尼治疗,疾病快速得到改善且药物副作用减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分院施秀青教授分享了两例RET基因突变晚期甲状腺髓样癌的病例,病例提示患者服用普拉替尼后,降钙素下降明显,目前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D)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最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杨爱民教授主持下,青岛市市立医院王昊教授从甲状腺癌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基本原理,不良反应谱和预后及不良反应管理进行了专题报告。

截屏2022-11-23 09.30.35.png

金雪艳教授分享《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分享》

截屏2022-11-23 09.30.42.png

施秀青教授分享《RET基因突变甲状腺髓样癌2例病例汇报》

截屏2022-11-23 09.30.54.png

杨爱民教授主持

截屏2022-11-23 09.31.01.png

王昊教授分享《甲状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管理》


讨论环节三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杨爱民教授主持。北京协和医院王湘教授围绕普拉替尼的真实世界病例分享了普拉替尼治疗RET变异甲状腺癌患者疗效较好,然而长期使用药物还需做好不良反应管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白求恩第三医院温强教授认为不良反应管理离不开用药前对患者的宣教和用药期间的监测。最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任飞教授围绕靶向治疗药物耐药后的选择提供了几种思路:换用其他多靶点药物、靶向联合免疫、MKI耐药后换用单靶点药物(仅限特异基因突变)、双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并建议RET抑制剂未来可在一线选择、诱导分化、RET抑制剂耐药机制的方向继续探索。

截屏2022-11-23 09.31.07.png

王湘教授、温强教授和王任飞教授参与讨论


大会总结


不知不觉会议进入尾声,上海六院陈立波教授对整场会议做了详细的回顾和总结,从专题报告到病例分享,本次会议拓宽了临床工作者对晚期甲状腺癌诊疗热点的认知广度、深度和高度,也为临床实践带来更多思考。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辉教授认为在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探索和思考中,本次会议传递出新的学术强音。最后,陈立波教授和杨辉教授对讲者和讨论嘉宾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赞扬,对基石药业和鼎晶生物搭建的学术平台表示了感谢和肯定,至此,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截屏2022-11-23 09.31.15.png

陈立波教授总结

截屏2022-11-23 09.31.24.png

杨辉教授总结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