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一往无前,白血病·淋巴瘤专场3共探血液肿瘤新进展 | 2022年CSCO学术年会哈尔滨分会场

2022-11-24 10:19:50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1.jpg


思变、交流、总结、再谋发展,是医学发展的推动力,也是血液领域医生数十年坚持的习惯。虽有疫情在前,仍不能抵挡他们交流探讨的脚步。2022年11月10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和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二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2022年CSCO学术年会哈尔滨分会场、第十届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学术会议、第七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暨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巡讲——哈尔滨站”正式拉开帷幕。


近年来,我国白血病、淋巴瘤患者治疗需求不断增加,为推动白血病、淋巴瘤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大会特设白血病·淋巴瘤专场,邀请国内诸多血液领域诊治专家一起探讨前沿进展。现将白血病·淋巴瘤专场3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Session1


第一环节由贵州省血液病研究所王季石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小沛教授主持。


王季石教授、王小沛教授主持.png

王季石教授、王小沛教授主持


复发/难治(r/r)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进展


蔡清清教授作精彩报告.png

蔡清清教授作精彩报告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清清教授分享r/r DLBCL治疗进展。r/r 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虽然经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后患者预后得以改善,但目前治疗手段仍然有限,高危r/r 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7个月。


根据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r/r DLBCL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BTK等小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CD20×CD3)、抗体偶联药物(CD79b偶联药物)等单药或联合治疗具一定疗效且安全性可控。CAR-T细胞治疗二线r/r DLBCL患者、原发或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均获得显著疗效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预后分型


肖志坚教授作精彩报告.png

肖志坚教授作精彩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肖志坚教授发表了MDS预后分型的相关内容。近年来,MDS预后分型评分系统出现了很多类型可供临床选择,但因考虑因素纳入不全面仍没有预后分型评分系统可以对患者预后进行全面评估。未来,在评估MDS患者预后时,不仅需对患者血液学检查进行评估,更需纳入患者年龄、分子遗传学特点、合并症、经济能力、医保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点评


王季石教授王小沛教授点评道,两个报告分别梳理r/r DLBCL多项临床研究,总结了目前r/r DLBCL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可期的药物发展方向;针对目前MDS预后评分进行深刻分析,提出未来MDS预后评分系统的发展情况,指导未来DLBCL和MDS临床诊治。


Session2


第二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任汉云教授主持。


邱录贵教授、任汉云教授主持.png

邱录贵教授、任汉云教授主持


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进展


冯茹教授作精彩报告.png

冯茹教授作精彩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冯茹教授分享r/r NHL治疗进展。在r/r滤泡性淋巴瘤(FL)治疗相关研究中,双抗、EZH2抑制剂、泽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均已获得显著疗效;在r/r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相关研究中,非共价BTK抑制剂LOXO-305、ROR1单抗联合伊布替尼可明显提高疗效;在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治疗相关研究中,LOXO-305也有显著疗效;且FDA已批准CAR-T治疗在r/r FL及r/r MCL中应用;此外,全新的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因其覆盖人群广泛,疗效显著且安全,是未来r/r淋巴瘤治疗的希望。


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征和患者报告结局


江倩教授作精彩报告.png

江倩教授作精彩报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分享了年轻MPN患者临床特征和患者报告结局。中国年轻MPN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起病多,血栓起病少,JAK2突变率低,CALR突变率高,HMR突变比例低,虽然症状负荷略轻,体能健康良好,但是精神健康较差,治疗满意度低,疾病、治疗或检查对生活的负面影响更大,经济困难问题突出,需更多关注


淋巴瘤的免疫治疗


张曦教授作精彩报告.png

张曦教授作精彩报告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分享淋巴瘤免疫治疗的相关内容。我国淋巴瘤治疗效果相较于欧美国家仍较低,亟需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张曦教授将免疫治疗分为免疫攻击型药物、免疫调节/增强型药物、免疫攻击细胞药物、免疫治疗策略探讨四个方面阐述,并提出新药及靶向药物的提前干预或能提高患者的疗效,未来如何选择和组合有效精准的治疗方案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需更多临床研究进行进一步探究。


点评


邱录贵教授任汉云教授点评道,感谢各位专家带来的精彩报告,从三个报告可以看出,近年来有很多针对r/r NHL的新药出现,且多项研究显示不同免疫治疗之间或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提高淋巴瘤患者生存。年轻MPN患者属于少见人群,需更多关注这类患者的诊治现状及临床需求。


Session3


第三环节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邱林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赖永榕教授主持。


邱林教授和赖永榕教授主持.png

邱林教授和赖永榕教授主持


MIL62注射液联合奥布替尼片治疗r/r B-NHL的Ib/IIa期临床研究结果


石远凯教授作精彩报告.png

石远凯教授作精彩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分享了一项评价MIL62注射液联合奥布替尼片治疗r/r B-NHL安全性和疗效的Ib/IIa期临床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在30例DLBCL患者中,原发性耐药患者为51.6%,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5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8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在20例利妥昔单抗难治的患者中,ORR为50%,中位PFS达5.7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


共43例患者纳入安全性分析,≥3级治疗期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46.5%,≥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37.2%,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SAE)32.6%,与治疗相关的SAE发生率25.6%,未发生与治疗相关死亡。


一项评估BCL-2抑制剂BGB-11417用于成熟B细胞恶性肿瘤成人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抗肿瘤活性的I期研究:初步数据


李彩霞教授作精彩报告.png

李彩霞教授作精彩报告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彩霞教授分享一项评估BCL-2抑制剂BGB-11417用于成熟B细胞恶性肿瘤成人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抗肿瘤活性的I期研究的初步数据显示,所有接受BGB-11417单药治疗的已知肿瘤评效的31例患者中,4例NHL患者、5例CLL/SLL患者获得缓解,耐受性良好,且AE未随剂量增加而增加。至数据截止日期,各剂量爬坡队列的最大耐受剂量(MTD)都未达到,研究仍在招募患者中。


塞利尼索、地塞米松联合化疗治疗r/r多发性骨髓瘤(MM)——来自多中心、开放、II期的LAUNCH研究的初步结果


李俊颖教授作精彩报告.png

李俊颖教授作精彩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俊颖教授带来LAUNCH研究介绍及数据回顾,李俊颖教指出LAUNCH是一项探究塞利尼索、地塞米松联合化疗治疗r/r MM的多中心、开放、II期研究,目前研究18例可评估的患者中,ORR达55.6%,中位缓解时间2个月,分析患者特征后显示前线(既往治疗≤3线),合并有高危细胞遗传学的患者,似乎更能从治疗中获益,对于合并髓外病灶或既往暴露过环磷酰胺和脂质体阿霉素治疗的患者,获益有限,需进一步观察。


塞替派、奥布替尼、甲氨蝶呤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TOM±R)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湖南省肿瘤医院曹若兰教授.png

湖南省肿瘤医院曹若兰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曹若兰教授分享塞替派、奥布替尼、甲氨蝶呤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TOM±R)治疗CNS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数据。纳入研究13例患者中,ORR 92.31%,CR 53.85%,大部分TRAE为1-2级,3级TRAE主要为血液学毒性。TOM±R有望成为CNSL患者临床治疗的新选择。


新型BAFF-R单抗(ESG-206)联合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DLBCL PDX模型上的抗淋巴瘤作用研究


曹交武教授作精彩报告.png

曹交武教授作精彩报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曹交武教授分享新型BAFF-R单抗(ESG-206)联合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DLBCL PDX模型上的抗淋巴瘤作用研究。结果提示BAFF-R在B-NHL、PDX模型中高表达,是具有前景的新治疗靶点,BTK抑制剂可有效增强ESG-206的ADCC效应,两药联合可有效减轻DLBCL PDX模型的肿瘤负荷。


点评


邱林教授赖永榕教授点评道,各位专家分别带来五项针对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各项研究设计思路清晰严谨,结果均可见显著疗效,期待各项研究扩大样本量,完成后续试验,早日惠及更多患者。


总结


邱林教授总结道,今日专场诸多血液肿瘤领域专家带来各类型白血病、淋巴瘤前沿进展及最近研究成果,受益匪浅,期待未来各位同道共同努力,使我国白血病、淋巴瘤诊治水平更上新的境界。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