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樊代明院士:医学未来挑战和对策

2022-11-26 17:24:21来源:2022武汉协和消化病学大会组委会阅读:36次

2022年11月5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樊代明院士出席2022武汉协和消化病大会并发表《医学未来挑战和对策》主题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樊代明院士演讲整理)

新冠肺炎历时三年,久久挥之不去,给人们什么样的警醒?

 

慢性疾病如潮水般涌来,目前很多慢性疾病还没有行之有效方法来控制它的发生以及治愈这些疾病。医学、医生在保障人类健康繁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医学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十分严峻的。

 

前不久,我参加了WHO UICC(国际抗癌联盟)在日内瓦举办的大会。UICC是全世界最大的肿瘤学术组织,成立将近90年,拥有超过170多个成员国和1200多个肿瘤学术组织,中国抗癌协会是其中之一。

 

本次会议没有聚焦某一个具体的疾病或者某一个具体的癌症对人类的危害。这让我们好奇,本期大会关注的主题是什么?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挑战和对策。

 

相比以前,人类社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来自自然界的三大变化:气温升高、污染、辐射。

 

今非昔比,作为生物体的人类、病毒、细菌同样要发生变化。人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很多不良习惯越来越凸显,如抽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和精神紧张。这些是否会引起健康问题?而人类又应该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除了气温升高、污染、辐射、抽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这八大因素外还有第九大因素:人口老龄化。

 

人类寿命在增长,对于人类寿命延长需要面对的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我们知之甚少,对策更少。目前,仍在以在年轻群体中治疗所取得的经验来治疗老年病,将在单病种治疗中得的经验拿来治疗多病种疾病。

 

最后一个是广大民众包括很多国家的政府对健康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没有拿出具有远见性的对策和措施。诸如这九大因素会引起人类疾病谱怎样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应该怎么办?

 

目前,治疗疾病是首要任务,我们有各种各样治疗疾病、肿瘤的方法,但是单靠单一方法的单打独斗不可能改善疾病治疗现状。然而,也不能将所有方法整合起来治疗某一种疾病,这可能导致治疗过度。

 

所以,每一种方法只能针对对应疾病的病人或者这个疾病的某一期,碎片化的治疗方式可能存在不能提高疗效,效率慢、质量差、花费高的问题。对于病人而言,这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是一种损害。

 

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我们只能开展整合型的诊疗方式,即多学科参与、跨学科融合。但光靠这个还不行,还要针对病人的信息进行全人、全程、全身等的有机整合,形成针对不同人的个体化的整合诊治方案,最后实现整合诊治最优化的效果,以效果说的算。

 

这是对于整合诊治。但是对于疾病的防治,不能只拘泥于治疗的方面,我们要做到“关口前移”即预防和筛查。以肿瘤为例,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通过预防而阻止其发生;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通过早期的筛查和诊断而治愈。

 

除了关口前移还要开展“重心的后延”。重心的后延即康复,或者叫做幸存者、存活者管理。病人在接受治疗以后,是否有专人跟进后续管理,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做到疾病的整合诊治康全链条的管理,才能在今后赢得胜利。

 

国外有一句话这样说:疾病的整合诊治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不是之一。

 

中国人提出来的整合医学这种理念刚刚超过十年,很快赢得世界上多数人的认可。我们不能光说不练,一定要做。除了加强整合医学理念的推广,更重要是实践。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消化科肿瘤中,如何提高五年生存率,降低五年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变肿瘤病人最后的效果。中国抗癌协会通过几年的努力,组织2266位专家编成中国首部整合诊治治疗指南,该指南包括53种肿瘤的治疗指南。

 

为什么要做这一部指南?为什么不选择直接翻译国外已有的指南而要做一部直接的指南?

 

首先,不是所有的指南都水土相通,中国病人有区别与其他人群的特征,中国医生有自己的独到经验,光靠参考和翻译国外的指南不一定适应本土。其次,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外指南经常变,一年变一次的情况也存在。每一次变革的背后都是以牺牲大量病人的生命作为代价的。中国医生不可能等到别人错了改正之后再改正。再者,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是按照指南在办事,中国幅员辽阔,很多医生都是通过师承传统的做法,这导致治疗效果完全不一样。最后,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与世界最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同步。很多学校的教材存在滞后的情况,而当前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实践。

 

因此,这部指南尤其必要。此外,我们希望指南能进入课堂,希望通过指南对医生进行认证、对讲师进行认证。

 

为何要如此?

 

我们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可以做妇科手术,也不是妇科医生就可以做妇科手术,也不是妇科的肿瘤医生就可以做妇科的肿瘤手术的。这些是高度特征化、特异化的,所以必须经过认证后才能当好医生。

 

这部指南编写成功后,每个指南进行全国一场精读,带着指南的口袋书进行全国的巡讲。一般邀请4-5个最好的专家特别是青年的专家进行讲解,再邀请5-7个相关的院士进行讲评,现在已经完成25个肿瘤指南的演讲,已经有了150人次的院士点评。每一次巡讲都超过数百万人听讲其中不乏有大量的老百姓。

 

这部指南吸取了国内外指南的长处,规避了其中的短处,又凸显了本指南的独到之处。

 

该指南涵盖了从“防、筛、诊、治、康”到手术放疗、化疗等一系列的管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该指南能和美国、欧洲的指南实现三支力量优势互补、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护卫人类健康。

 

这里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世界上每4个肿瘤患者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每3个死亡的肿瘤患者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每天都有约8000个中国人死于肿瘤。如果中国医生治疗肿瘤的水平达不到欧美医生的水平,那是对不起这个民族和人民的。

 

当然有这个指南不等于一劳永逸,还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此来推动中国肿瘤学的发展。

 

对于消化科的其他疾病,我们组织了2百多位专家写成整合消化病学,共5卷。这部著作与原著作不同,其最大的特征是整合型,从另外一个方式来总结目前世界消化病学的进展、经验、数据、信息,从而形成了的著作。

 

《整合肿瘤学》、《整合消化病学》这两部著作囊括了消化系统疾病的现状、方向。未来,将跟大家进行更多交流。

 

我已将近70岁,回顾这70年的历程,作为知识份子人生有三个阶段和三个境界:

 

第一,术业兼修,治病救人。这个“术”是研究技术、临床技术和教学能力,共同构成作为医生这个职业的基础,这是第一层次。

 

第二,学研并进,独树一帜。在夯实职业的基础后,我们要针对医学特别是消化医学这个事业还没有完成的东西以及正在挑战的东西进行研究,临床的、基础的均可,使之成为个人的自己的成果,填补人类的医学空白。

 

第三,著书立说,传经布道。把全世界本专业、本疾病的现状进行高度的收集凝练,最后提出“防、筛、诊、治、康”的基本策略供公大家参考,然后推向全世界,这就是传经布道。

 

一个人要达到这三个境界是不容易的,当然达到这三步也不是最高境界,因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最后,感谢大会的邀请。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