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11:14:20来源:中国营养学会阅读:53次
2022年11月26日下午,第七届海峡两岸暨港澳营养科学大会膳食营养与健康论坛1在青岛如期召开。来自海峡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围绕膳食模式、农业发展、膳食营养素、生物活性成分等一系列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膳食模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农业生产、食品加工、饮食习惯等多因素的影响。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马爱国教授介绍了膳食模式的种类与特点、膳食模式与健康的关系、膳食模式对慢性疾病发生风险的研究证据分析、特殊膳食模式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以及地方特色膳食模式特点等内容。
制定人群膳食铁、锌参考摄入量是评价和计划相关膳食的基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杨晓光研究员对采用安全性较高的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铁、锌在体内的代谢,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铁、锌的生理需要量进行报告,为膳食铁、锌参考摄入量的制定提供了中国数据。
台湾营养学会理事长赵振瑞教授报告了通过动物体内实验探讨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酒精或阿司匹林诱导胃溃疡、及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效果与可能的机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赖建强研究员通过文献检索、信息收集、数据整理和比对分析,对我国母乳科学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综述。本报告从母乳的科学研究意义、内容、进展和未来发展进行阐述,分析中外母乳科学的研究差距,提出了我国母乳科学研究未来发展策略和研究技术。
近年来,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增加,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和我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王友发教授从我国肥胖和糖尿病的负担、趋势、未来预测,以及相关政策建议等方面报告了中国肥胖及糖尿病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并介绍了由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等机构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为我国未来肥胖防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建议,也将促进其他慢性病的防控工作。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秀兰教授报告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在体内、外实验中对脂肪发生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骨骼重塑、肥胖和胰岛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长期低剂量DEHP暴露可导致实验动物骨骼重塑障碍,并促进高脂喂养动物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降低能量代谢,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为更好应对营养、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宜我国的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路径至关重要。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徐海泉研究员以“营养导向型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介绍了我国农业食物生产现状和我国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并深入讲解了基于我国国情和现状提出的营养导向型农业及可持续发展路径。
人体肠道菌群在生命不同阶段会历经一个动态的定植和发育过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向雪松研究员报告了生命周期肠道菌群变化及其对健康影响,生动地讲解了菌群的科学研究发展、肠道菌群在人体的形成和演化、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的发育成熟、衰老进程中的肠道微生物组变化、以及肠道菌群对健康衰老、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肿瘤防治的健康效应,提出肠道菌群是精准营养重要的干预方式。
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王瑛瑶研究员从脂质体内代谢特点和脂质营养出发,以当前较为成熟的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油酸-棕榈酸-油酸甘油酯、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结构脂质、甘油二酯等几种结构脂质为例,并结合改变物理形态的油凝胶这一新的“结构脂”研究现状,综述了开发不同结构脂质的目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现状。展望了功能性结构脂质作为日常烹饪油部分替代、特医食品组件、及心脑血管慢病人群、体重控制人群、运动人群、婴配等食品中特定油脂组分的健康优势。
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永叶教授报告了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孕妇子痫前期的相关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并探讨机体铁代谢与子痫前期风险的关联。认为孕妇血红蛋白水平与子痫前的发病风险呈“U”型关系;膳食维生素A、总铁和非血红素铁摄入不足可能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
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夏诗闵教授在报告中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了褐藻糖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抗发炎、抗增生、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及促细胞凋亡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晓飞副教授通过人群随机对照实验探讨鱼油和维生素D联合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及其与生物标志物磷脂酰胆碱(16:1/22:6)之间的关联。
台南市奇美医学中心营养科刘美媛主任在报告中探讨了影响糖尿病门诊初诊病人长期血糖变化的影响因子,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了有效预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变化的模型,以辅助临床营养介入时的患者决策参考。
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蔡静老师系统地综述了人群维生素C摄入对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乳腺癌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为我国维生素C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的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建议摄入量(PI-NCD)的制定和更新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静宜大学食品营养学系黄延君副教授报告了采用问卷调查探讨的新冠疫情流行期间成年人饮食习惯的影响因素,特别对影响蔬菜和水果摄入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田林副教授报告了对老年人进行复合营养素(营养包)补充干预,评价中国农村老年人对营养包的接受程度,以及营养补充对农村老年人营养及免疫状况的影响。
本专题会议特邀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爱国教授、台北医学大学营养学院保健营养学系赵振瑞教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秀兰教授、山东大学徐贵法教授、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宋扬教授、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永叶教授、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钟凤副教授为会议奉献了精彩的主持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