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11:12:52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2022年11月17-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癌症基金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的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杭州如期而至。CCO大会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主题,百余名国内院士名家,数千位各领域专家讲者,数十万医务工作者,上干万公众及患者,共襄盛会,共画抗癌同心圆。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海军军医大学的曹广文教授为我们分享流行病学视角下的肿瘤防治。
医脉通:中国作为“癌症大国”,肿瘤防治形势愈加严峻。结合您的专业经验,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存在哪些特征?目前的肿瘤防治工作又存在哪些挑战?
曹广文教授:目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大致死性肿瘤,严重危害国民的生命和健康,它包括以下特点:(1)恶性程度高:我国六大肿瘤(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中肝癌是个特例,既往数据显示40至60岁的中年肝癌患者的死亡率高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同时在39岁以下的青年人群中肝癌死亡率排名第一。(2)主要病理学类型占比与他国不同:原发性肝癌包括三种病理学类型,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我国肝细胞癌占95%,而其他国家肝细胞癌的比例为80%~85%。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致病原因不同。(3)我国肝癌的致病原因中乙肝病毒占比最大:肝癌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但我国84.5%的肝癌患者由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所致,其他原因包括代谢综合征、黄曲霉素、肝吸虫感染、丙肝病毒(丙肝在西方国家的比例为20%~30%,而我国丙肝所致肝癌的比例约1.4%)等。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癌与其他肝癌相比,预后更差、恶性程度更高且术后5年存活率更低,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中青年(尤其是男性)的生命健康。若乙肝患者饮食不洁,如摄入被黄曲霉素污染的花生、玉米或吃生鱼片导致肝吸虫病,则会加重已有的肝组织负担,使得肝癌的发生率更高、发展更迅速且预后更差。
医脉通:中国抗癌协会提出“癌症防治,科普先行”的理念,可否请您谈谈对肿瘤科普的看法?除此之外,您认为还有哪些好的理念或措施能助力中国肿瘤防治?
曹广文教授:我认为肿瘤科普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中国肿瘤防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肿瘤科普最核心的作用在于预防肿瘤的发生。官方数据统计约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我个人认为这一数字可以提升至60%。预防癌症我们需要通过流行病学的方法,找到癌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例如已证实的肺癌危险因素是吸烟和空气污染,肝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乙肝病毒感染和肥胖,肠癌和肥胖有关,十二指肠以上部位的消化道肿瘤与贫穷落后的生活环境、不洁的饮食有关,而热烫的饮食模式与食管癌有关,吸烟还易导致食管癌和胃癌。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例如缺乏锻炼、好逸恶劳、心情压抑等,也容易导致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从而引发癌症。此外,某些病毒、细菌的感染能够直接致癌,例如妇科肿瘤由不洁的性生活感染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而幽门螺旋杆菌(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肿瘤科普就能够帮助群众了解这些增加癌症风险的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调节自身状态和心情,避免与烟、酒等致癌物质的接触,进而达到肿瘤预防的效果。
其次,肿瘤科普能够帮助患者正视疾病。临床工作中,除了恶性肿瘤本身和治疗手段带来的不良反应外,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被肿瘤“吓死的”。为什么肿瘤会“吓死”人?原因是患者确诊肿瘤后心理防线崩溃、心情压抑且怨天尤人,使得自身免疫功能愈加低下,最终导致病情加重。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的发展,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也逐渐延长,癌症将成为常见病,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同时癌症也分三大类,快速发展的、缓慢进展的和惰性肿瘤(懒癌),懒癌甚至不会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肿瘤科普可以使得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疾病发展状态,认识到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无须过度担忧,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年轻、有活力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最后,我建议大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来预防肿瘤,尤其是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这类有氧运动,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运动不仅对健康人群有效,对癌症康复期患者也同样适用。无论有氧运动的形式如何,都能够提高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监督功能,改变全身代谢和免疫功能相关的多种细胞和分子,改变肿瘤微环境和重塑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和免疫网络,最终达到抑制或延缓肿瘤生长的效果,实现生命的有效延长。
医脉通:基于我国现状,肿瘤流行病学领域的数据尚不充分,您认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委会还需从哪些方面努力来填补这些空白?
曹广文教授:缺少数据的确是我国肿瘤流行病学发展所面临的大问题。在我看来,目前我国的肿瘤流行病学数据中有一项做得很好,即癌症的死亡登记,死亡登记中包括了经病理诊断的病因,并且有法律依据,数据值得信赖。但癌症的发病率数据较难获得,患者早期没有症状时通常不去医院就诊,所以难以及时收集发病率数据。
我认为,我国肿瘤流行病学的发展依赖于两方面,首先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程度,其次是提升群众参与癌症筛查的积极性。例如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政府在近几年推出了结直肠癌的筛查计划,但居民的参与度仍显不足。所以在这届CCO的科普大会上,各大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反复强调癌症筛查的重要性,期望能帮助群众认识到早筛的关键作用。普及癌症早筛工作后,才能真正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医生根据癌症的种类针对性的给予防治措施,最终延长患者的总生存。例如快速进展的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等,适合病因预防;慢性进展的结直肠癌、胃癌、肺癌和乳腺癌等,适合二级预防干预;而甲状腺癌这类懒癌,三级预防即可。
我们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委会的工作者们正为推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不懈努力、添砖加瓦。一方面,我们正通过肿瘤流行病学数据的统计工作,寻找发病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发掘数据背后的故事,明确癌症的病因和死亡原因。另一方面,我们经数据分析找出癌症的高危人群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手段降低或延迟癌症的发生。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的早诊率和生存率,降低其死亡率。近年来国家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如火如荼,许多肿瘤防治的新理念也被一些政策和指南认可,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坚信我国肿瘤流行病学事业前景光明、前途无量、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