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10:29:24来源:医脉通阅读:33次
本项研究是首项探讨额外补充氯化钠对双相障碍患者维持期血锂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每天额外摄入氯化钠1g有助于减少双相障碍 I 型患者的血锂波动。
具体而言,试验组30名患者中,仅8人在研究期间出现血锂波动(>0.80mEq/L);对照组30名患者中,19人出现血锂波动(p=0.01)。此外,额外摄入氯化钠对血钠、血钾、血肌酐、醛固酮及肌酐清除率似乎无显著影响。
锂盐可通过利尿造成钠消耗,而钠耗竭或低钠血症又可能增加锂离子的代偿性重吸收,导致血锂升高,形成恶性循环。维持期增加氯化钠摄入以维持血锂稳定似乎是科学的。
————————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锂盐是治疗双相障碍的经典药物之一,但治疗窗狭窄对临床使用造成了困扰。除锂盐自身的剂量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血锂的波动。
既往有研究显示,氯化钠摄入量的改变可引起血锂的变化,服用锂盐时也不宜采用低盐饮食。然而,氯化钠摄入量与血锂的相关性尚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加以确认。
研究简介
为评估额外补充氯化钠对双相障碍患者血锂水平的影响,一组印度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平行组随机对照研究,11月21日在线发表于Bipolar Disord.。
简言之,本项研究纳入了60名18-60岁的双相障碍 I 型患者;这些患者已使用锂盐治疗1-6个月,入组时血钠(135-145mEq/L)、血钾(3.5-5.0mEq/L)、血锂(0.6-0.8mEq/L)正常。
这些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入试验组(在碳酸锂基础上增加1g/d氯化钠)及对照组,限制日常饮食中的氯化钠摄入量,基线、4周、8周、12周测定血锂、血钠、血钾,12周测定血肌酐及醛固酮。研究主要转归指标为血锂波动(定义为<0.6mEq/L或>0.8mEq/L)的患者比例。
研究结果
两组受试者基线特征相当。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图1 试验组(橙)与对照组(蓝)血锂随时间的变化
1. 试验组30名患者中,8人(26.7%)出现血锂波动,另外22人血锂平稳;对照组30名患者中,19人(63.3%)出现血锂波动,另外11人血锂平稳。试验组出现血锂波动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血锂波动均为>0.80mEq/L,未出现<0.6mEq/L的情况。
2. 试验组基线、4周、8周、12周的血锂分别为0.68、0.72、0.70、0.71mEq/L(Greenhouse-Geisser校正后p值=0.40),提示血锂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基线、4周、8周、12周的血锂分别为0.66、0.72、0.77、0.79mEq/L(p=0.03),提示血锂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3. 对照组8周(0.77 vs. 0.70, p=0.04)和12周(0.79 vs. 0.71, p=0.03)时的血锂显著高于试验组。
4. 研究期间血钠、血钾、血肌酐、醛固酮、肌酐清除率、血压均无显著的组内及组间差异;基线血锂与醛固酮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结论
本项研究是首项探讨额外补充氯化钠对双相障碍患者维持期血锂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每天额外摄入氯化钠1g有助于维持血锂稳定。
其机制可能在于,锂盐治疗可通过利尿造成钠消耗,而钠耗竭或低钠血症又可能增加锂离子的代偿性重吸收,导致血锂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维持期增加氯化钠摄入,以避免锂盐诱导的钠消耗并维持血锂稳定,似乎是科学的。此外,额外摄入氯化钠对血钠、血钾、血肌酐、醛固酮及肌酐清除率似乎无显著影响。
本项研究存在一系列局限性,如采用开放标签设计、受试者来自单一研究中心等。未来可考虑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确认上述发现。
文献索引:George S, Maiti R, Mishra BR, Jena M, Mohapatra D. Effect of regulated add-on sodium chloride intake on stabilization of serum lithium concentra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ipolar Disord. 2022 Nov 21. doi: 10.1111/bdi.1327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409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