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10:49:35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阅读:108次
2022年11月26日-2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眼科学术会议顺利召开。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李朝辉教授致开幕辞。开幕式由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魏世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钟勇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姜利斌教授共同主持。本次会议共开设多个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童绎教授纪念讲座、特邀专家发言、专题发言、中英文论文发言、Walsh-in- China病例研讨以及基础医学、眼眶病、中医、神经康复与神经眼科等专题研讨等多种样式。采用了线上会议方式,针对神经眼科基础与临床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展开了广泛交流。会议内容精彩纷呈,学术氛围浓厚热烈,取得圆满成功。
童绎教授纪念讲座
深切悼念我国神经眼科事业的领路人童绎教授,本届全国神经眼科学术会议特别安排童绎教授纪念讲座环节,由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魏世辉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钟勇教授主持。首先由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魏世辉教授进行了童绎教授缅怀致辞。
点击观看视频
童绎教授是神经眼科最让人尊敬的前辈之一。作为医疗工作者,他为祖国的医疗事业献出了青春年华,一生都在和艰难困苦与疾病作斗争;作为神经眼科的先行者,他治学严谨,教学相长,为我国神经眼科特别是LHON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童绎教授常说:作为一名医生,你要为病人负责。如果你医术精湛,请把他治好;如果水平不够没关系,请把他推荐给可以医治他的医生。这种视患者为亲人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医疗工作者学习。
随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韦企平教授分享了《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71例误诊分析》、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管敏鑫教授分享了《疾病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李杨教授分享了《WFS1基因与Wolfram综合征》,为本届大会的启幕做出了意义深远的开篇。
点击观看视频
韦企平教授介绍道,童绎教授晚年依旧一心挂念我国神经眼科的发展,始终坚持奔赴在视神经疾病的各大学术会议,对LHON的关注尤甚。缅怀童绎教授之后,韦教授开始了他今日讲座的主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71例误诊分析。韦教授的讲述深入浅出,以诸多病例为引分析了LHON容易被误诊为ON、NAION等的原因,并详细讲解了LHON的临床特点,让在场的听众都受益匪浅。
点击观看视频
李杨教授主要介绍了WFS1基因和Wolfram综合征(WFS)。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表型多样(症状多、贯序出现、涉及多学科),而全基因组测序(WGS)可以检出深内含子变异和拷贝数异常变异,解决少部分病例未能得到明确检测的问题,因此基因检测对诊断非典型WFS1患者至关重要。
点击观看视频
从2004年开始,管敏鑫教授团队和童教授围绕着LHON这一个典型的罕见病开展了近二十年的合作,共收集了近2000个LHON家系的队列,对这个疾病的遗传基础发病机制临床转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特邀发言
本环节由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魏世辉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长征教授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文芳教授共同担任主持,分别邀请到六位国内知名的眼科学领域大咖进行了专题授课。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讲课《眼底大视杯-生理性与青光眼性的识别》
点击观看视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瞿佳教授讲课《新发展阶段近视防控正当时》
点击观看视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颜华教授讲课《机械性眼外伤无光感眼诊治指南解读》
点击观看视频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史伟云教授讲课《中国神经营养性角膜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的解读》
点击观看视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孙晓东教授讲授了《基于扫频OCTA影像的PCV复发预测研究》
点击观看视频
厦门大学附属(直属)翔安医院李世迎教授讲授了《Leber视神经病变的视功能检测方法进展》
点击观看视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鱼博浪教授讲授了《鞍区病变影像学诊断》
点击观看视频
神经眼科与基础研究
本环节由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徐全刚教授和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岑令平教授担任主持。中山眼科中心周孝来教授详细介绍了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在髓鞘形成过程中的转运作用,并在额颞叶退变(FTLD-GRN)中发现TMEM106B通过调节溶酶体的转运作用影响髓鞘再生,最终诱导神经元损伤。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张逸夔教授针对本团队构建的新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大动物模型进行了展示,该模型在功能和形态学上具有显著改变,并在低温复合体治疗和局部诊断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康复大学陈霆隽教授回顾了NMO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小胶质细胞在该病大脑病变、性别差异以及康复治疗方面的研究方向。江苏省人民医院胡仔仲教授通过分析PDR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改变说明该过程涉及血管新生、退行、炎症等多种病理途径,同时利用单细胞测序揭示了小胶质细胞促进FVM形成的潜在机制。
专题发言
本环节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江冰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孙传宾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卢艳教授担任主持。共有十二位专家进行了专题发言。甘肃省人民医院刘勤教授分享《感染相关性视神经炎的认识及诊疗思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江汉秋教授分享《以眼肌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临床特点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嘉教授分享《1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研究》,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范珂教授分享《外直肌麻痹的定位诊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马瑾教授分享《发育相关视神经病变》,西安市人民医院王海燕教授分享《视觉形态和功能指标对急性期NAION患者的评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施维教授分享《儿童视神经炎结构损伤与预后视力ROC曲线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彭春霞教授分享《采用OCTA技术观察儿童视神经炎视神经血流变化特点的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丽琼教授分享《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红阳教授分享《眼科影像在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刘婷婷教授分享《视盘玻璃膜疣(ODD)与视盘周围卵圆状高反射结构(PHOMS)的临床特征对比》,西安市第一医院吴松笛教授分享《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卒中的认识与挑战》。
英文发言
本环节由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魏世辉教授、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Wexner Medical Center张晓君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陆方教授担任主持。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闫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苏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肖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陈碧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肖以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刘洪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李新楠、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徐歆桐共8位青年医生进行了流畅的英文发言,汇报了各自团队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神经眼科的新生力量。
眼眶病与神经眼科
眼眶发挥着保护眼球,固定眼球生理位置的重要作用,临床上,眼眶病与神经眼科密切相关。本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姜利斌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肖彩雯教授担任主持。本次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院士从无机支架、高分子活性支架、镁合金支架、纳米仿生支架等四个方向讲述了生物活性材料用于眼眶骨再生的科学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视光医院吴文灿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局部微环境调控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探索以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姜利斌教授通过多例病例分享讲述了切取性活检在神经疾病定因性诊断中的应用,分享了手术活检适应症的把握和术前评估以及针对不同位置病变如何选择活检手术方式。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王兆艳教授总结了眼眶疾病导致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的常见病因以及临床特点,建议占位病变一经发现明确诊断后及早手术。
中医与神经眼科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本届神经眼科年会中绽放光芒。本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艳玲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敏教授担任主持。作为燕京韦氏眼科的学术继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韦企平教授、孙艳红教授认为视神经疾病应以疏肝治疗为主,代表方为韦玉英明目逍遥汤,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针药并用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中日友好医院金明教授认为中医治疗应贯穿NMO病病的始终,秉承“治未病”思想、“藏象”理论,NMO应从“肝”论治,早期为“疏肝”,急性期“清肝”,恢复期“疏肝健脾、补益肝肾”。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梁丽娜研究员通过RCS大鼠碘酸钠腹腔注射制作干性AMD模型,并从组织形态学、免疫学、电生理学方面发现补肾益精中药促进自身骨髓干细胞修复视网膜变性,这也是与中医理论“肾藏精,主骨、生髓”相对应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李志清教授通过对DR患者进行双人工智能体质辨识,根据体质辨识指导患者的饮食调理、穴位按摩,从而增加医患沟通,提高医患关系,让患者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王影教授总结近20年ION中英文文章,发现中医中英文文章所占比逐渐提高,中医的关注热点主要在治疗方法、经验总结及疗效观察方面,多中心研究大样本研究较少,西医热点主要在相关危险因素方面,关于神经保护及小分子联合用药较少,中西医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可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神经眼科与视觉康复
本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钟勇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付晶教授担任主持。北京圣康华眼科医院刘熙朴教授回顾了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发展历史,分析了视觉康复工作的现状及在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自己的视觉康复工作经验,提出建立跨学科、跨专业工作平台才能更好的进行视觉康复相关工作的希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陈洁教授介绍了视野缺损相关视神经病变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同时介绍了低视力和视觉康复的临床评估、检查和康复手段,并分享了一例视野损伤的视觉康复的宝贵治疗经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邹燕红主任介绍了低视力与视觉康复的概念与特点,总结了从医学评估、需求分析到制定康复计划等详细的视觉康复的流程。最后她提出了视觉康复工作的相关建议如开设视觉康复门诊、掌握常用的视觉康复技术,开展多学科、多专业的协作。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马瑾教授介绍了协和医院的功能视觉门诊建立和探索经验,展示了功能视觉门诊详细的工作流程及视觉相关课题的申报情况,并向我们分享了6个临床视觉康复病例。
论文发言
本环节前半时段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培荣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施维教授担任主持。前半时段的汇报的医生依次是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王小堂、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邹文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佳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贾亮、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王莹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佘重阳、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杨沫、西安市第一医院蔺雪梅、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董玉。本环节后半时段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邱怀雨教授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嘉教授担任主持。后半时段的汇报的医生依次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姜波、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曙光、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陈梅珠、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开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陈秀丽、昆明医科大学赵瑞娟、开封市眼病医院毛盼、浙江省中医院张馨、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邹京伶。
Walsh-in-China
Walsh-in- China 病例研讨环节一直是全国神经眼科学术会议的一大亮点,是神经眼科学组成立10年多来打造的一个学术会议品牌,深受广大参会者的喜爱,今年的这个环节更是精彩不断。这个环节的主持专家有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魏世辉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徐全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田国红教授,分别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崔世磊、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陈希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郭思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孙明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邱笑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冯超逸六位青年医师先后汇报了精彩病例,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李彬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静教授、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Wexner Medical Center张晓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姜利斌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这个环节充分展示了神经眼科是一个多学科联合的专业学科,需要有扎实的解剖基础知识、专业的影像学及病理学阅片能力,诊疗思路,最后明确诊治。
至此,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眼科学术会议圆满落幕,感谢组委会秘书团队的辛勤工作和奉献。最后再次感谢各个专家团队的努力,为大家呈现了务实、高效、创新的学术交流盛会。期待明年能够线下相聚,见证发展,共享学术成果。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