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2 10:51:09来源:医脉通阅读:24次
由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承办的“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研医论道——肾上腺疾病多学科诊治论坛”于11月27日线上举办。
大会宗旨:更好的服务基层医生及内分泌科医生,规范
大会主席
大会分为两部分,上午是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委会第二届年会,下午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委会研医论道系列活动—肾上腺疾病多学科诊治论坛。
甲状腺专委会第二届年会
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委会主委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连小兰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开幕式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徐春教授主持,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会长王立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白耀教授、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郭立新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夏维波教授以及连小兰主委分别在开幕式致辞。
大会报告
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李乃适教授主持下,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袁明霞教授讲解“2022版甲亢指南更新要点”,阐述了GD的诊断三步曲:GD临床症状、TRAb、甲状腺ECT显像/超声检测甲状腺内动脉PSV。分析了抗甲状腺药物、手术、放射碘治疗GD甲亢的特点。
连小兰教授做了“2022年甲状腺领域研究年度进展”报告。针对孕期甲状腺疾病,建议风险等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孕期甲状腺疾病防治水平。另外针对
甲状腺专题
专题一:青少年甲亢的规范治疗。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吕朝晖教授做专题报告“儿童青少年Graves病的规范化管理”,吕教授讲解了儿童青少年甲亢的临床特点、药物的选择、剂量的滴定、随访等,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强调儿童甲亢需要更长疗程。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海宁教授主持讨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谷奕教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王爱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张晓梅教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针对青少年儿童这个特殊阶段的群体,尤其是女童,治疗期间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而且需要长疗程的治疗才能增加缓解率,在临床中导致很多不规范的治疗。建议需要进行更多的健康宣教,以便能规律治疗。至于抗甲状腺药物剂量的滴定,还需要更多研究。
专题二:疫苗与甲状腺疾病。在北京医院王晓霞教授主持下,首先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高莹教授做“疫苗与甲状腺疾病”的专题报告,疫苗通过诱导免疫反应对机体发挥保护作用,疫苗的成分及佐剂可能在易感个体中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现有研究表明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对整体人群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影响不大,但疫苗对自身免疫异常的个体或原有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可能存在影响,因此需要评估注射疫苗的风险获益比。疫苗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出现在注射疫苗后的60天内,可表现为
专题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碘131精准治疗。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方毅教授主持,首先是北京协和医院陈永辉教授做个体化碘131精准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及病例分享:以TNM分期、ATA危险度分层为依据,结合每例病人的病理组织学亚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实施量身定制的个体化方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进行精准的靶向碘131治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范岩教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杜瑞琴教授围绕着: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的价值、意义、适应症、疗效评价以及安全性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疑难病例分析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柴晓峰教授和李圆梦医师分析了1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LCH)累及甲状腺的疑难病例,并总结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7例累及甲状腺的LCH患者的临床特点。李乃适教授做点评:甲状腺LCH并不少见,其临床特点为尿崩症或颈部症状+原发性
连小兰教授年会闭幕总结:本次会议聚焦甲状腺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一些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促进甲状腺疾病诊治的多学科交流。甲状腺专委会仍将服务于基层医生及各级内分泌医生,以规范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流程,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水平为宗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感谢各位专家、同道的鼎力支持。
甲状腺专委会第二届年会圆满闭幕
研医论道——肾上腺疾病多学科论坛
下午是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委会主办的研医论道——肾上腺疾病多学科论坛。徐春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学部符伟军副主任共同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张旭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母义明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专委会主委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讲座
首先由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学部马鑫教授做开篇报告“肾上腺微创外科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推广”。马鑫教授详细讲述了由张旭院士带领的泌尿外科团队建立的ARA技术体系,彻底改变了肾上腺外科的传统开放式术式,开启了肾上腺微创外科的崭新篇章。
接着是母义明教授的专题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病理科郭爱桃主任介绍了嗜铬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目前将嗜铬细胞瘤划为恶性肿瘤,关于嗜铬细胞瘤的复发风险目前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目前一致认为病理级别、SDHB突变、分期及切缘阳性为预后影响因子。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麻醉科徐龙河教授讲解了嗜铬细胞瘤的手术麻醉特点。详细阐述了术前准备、术中监测(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童安莉教授针对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刨析。童教授纠正了常见的错误认识,指出阵发性高血压患者需除外PPGL;对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赵志钢教授讲述了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技术要点与应用,指出AVS是PA分型诊断及判断优势分泌侧的金标准,经肘静脉AVS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初学者。AVS在肾上腺疾病诊断的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疑难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一:由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学部郭刚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窦京涛教授和徐春教授共同主持。第三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朱泊羽副主任医师和边志颖副主任医师分享了2例不同特点的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童安莉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学部高江平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王瑶教授、第三医学中心内分泌科肖海英教授围绕
病例讨论二:由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学部陈光富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张俊清教授共同主持,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内分泌王意主治医师与普外科韩承新教授分享了1例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陈康教授、第三医学中心超声科吕发勤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超声科陈路增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赵志钢教授、柴晓峰教授围绕:醛固酮增多症的定位诊段、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识别、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风险评估及处理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治进展
中国民航总医院内分泌科段俊婷教授分享了“从‘3B’角度看中国—GLP-1RA成为糖尿病管控新助力”。北京航天总医院内分泌科朱巍教授做了“鉴往知来审时度势—中国胰岛素治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专题报告。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李春霖教授系统讲解了“三高”人群
徐春教授作闭幕总结:本次论坛是“基于临床、学科交叉、严谨求精”治疗理念的体现,通过本次论坛弘扬学术氛围,为进一步规范内分泌多学科合作流程提供新思路,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地区及周边内分泌疾病诊治水平提高开创新局面。
肾上腺疾病多学科论坛圆满闭幕
撰稿:柴晓峰 边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