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CSID 2022|李兴旺教授:猴痘的流行趋势与诊治

2022-12-04 17:06:45来源: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阅读:17次

猴痘(MPX)是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导致的一种罕见的人兽共患病,跨物种传播可以由动物传给人,并且发生人际传播。MPXV 是一种双链 DNA 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成员,是天花病毒的近亲。近期该病已在多国暴发,引起了医学工作者的警觉和全球广泛关注。

2022年8月13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感染病高峰论坛(CSID 2022)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李兴旺教授就“猴痘的流行趋势与诊治”进行了主题分享。

点击观看视频

 

猴痘流行概况

 

历史流行情况

 

1958年在野生猴群中发现,称“猴痘”,1970年在刚果发现一名9月龄男童感染猴痘病毒。此后主要在非洲中西部地区热带雨林地区的刚果、尼日利亚、利比利亚等国流行,散发为主。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 (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人接触患病动物感染,也可人-人传播。

 

2003年非洲以外地区发生疫情:猴痘病毒随着土拨鼠进入美国,出现81例猴痘病例,均为动物感染所致。2018-2021年非洲以外相继报告了12例与尼日利亚旅居相关病例。

 

2022年“走出非洲”的猴痘

 

➤5月7日英国报告1例有尼日利亚旅行史的猴痘病例。14日报告2例,与首例无关联。16日报告4例,均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与前期病例无关联。

 

➤至5月23日,欧美12国报告病例92例,基本为男性。似与西班牙和比利时举行的两场大规模派对有关。

 

➤欧美国家的大部分病例,无猴痘流行国家旅行史、可疑动物接触史。

 

➤7月22日,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16016例。23日WHO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截至2022.8.9,2022年猴痘全球病例报告数据

 

➤9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29833例,11例死亡。

 

➤第31周(6217例) 较第30周(5213例)增19.3%。

 

➤其中非洲9国213例占0. 71%。

 

➤亚洲13例,占0.04%。

 

➤过去4周报告病例54.1%来自欧洲,44.6%来自美洲。

 

图1 2022年全球猴痘病例报告数据

 

猴痘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此次疫情有限研究显示患者末次接触病毒到出现首发症状间隔7.6士1.8天,至皮疹出现间隔8.7士1.6天;2%病例可能超过21天。

 

➤发病早期

- 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C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皮疹。

-发病后1-3天,首先出现在面部,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多呈离心性分布,数个到数千个不等。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水疱和脓疱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

 

图2 34例确诊猴痘患者的体征和症状,美国,2003年

 

2022猴痘不典型病例较多

 

➤发热、疲劳、头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减轻,比例下降。

 

➤皮疹不典型。

-仅表现为沿生殖器周围和/或肛门周围分布。

-可见不同阶段的皮疹。

-在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出现之前即出现皮疹。

 

➤淋巴结肿大比例下降。

 

➤需住院治疗者<9%。

 

➤病死率明显隆低 (11/29833)(图3)。

 

-既往数据:西非分支1-3.3%,刚果盆地分 支10%。

 

图3 2022年1月-7月全球猴痘病死率报告

 

猴痘的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血小板正常或减少。

 

- 部分患者可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血尿素氮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症等。

 

➤病原学检查

 

-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在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可检测出猴痘病毒核酸。

(建议从不同位置或外观不同的病变处采集,每个病变处采集两份拭子)。

 

- 病毒培养:采集上述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可分离到猴痘病毒。病毒培养应当在三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

 

猴痘的诊断标准

 

➤ 疑似病例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同时具备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

 

•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

 

•发病前21天内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

 

•发病前21天内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且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培养分离出猴痘病毒。

 

➤对符合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标准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

 

主要的鉴别诊断疾病

 

主要和水痘、带状疱瘆、单纯疱疹、梅毒麻疹、登革热等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还要和皮肤细菌感染、疥疮、和药物过敏反应等鉴别(表1)。

 

表1 猴痘的主要鉴别疾病

 

猴痘的对症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 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C,子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大量出汗引发虛脱;

 

-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

 

-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

 

-出现脑炎时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心理支持治疗。

 

治疗猴痘的药物

 

国外批准的可用于猴痘治疗的药物:Tecovirimat, Brincidofovir, Cidofovir,Vaccinia,Immune,Globulin,Intravenous。

 

适用人群:

 

➤患有严重疾病者(如需要住院治疗的疾病);

 

➤可能发展至重症的高风险人群:

 

- 免疫功能低下者 (HIV、白血病、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放化疗、抗代谢药、大剂量皮质类固醇等);

 

- 儿童(尤其是<8岁)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 患有皮肤病者(如湿疹烧伤、脓疱疮、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牛皮癣);

 

-伴有并发症患者(如继发皮肤细菌感染;严重呕吐腹泻或脱水等);

 

-累及特殊部位患者(如眼、口、生殖器或肛门)。

 

做好医院感染的防控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

 

➤疑似病例单间隔离。

 

➤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采取接触预防、飞沫预防措施,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

 

➤对患者的分泌物、粪便及血液污染物等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结语

 

➤原非流行国家报告病例数及受累国家/地区数量仍在持续增加,其中部分欧洲国家增长趋缓,美国仍在快速增长。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累及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MPXV似乎进化至更易于人-人间的传播。

 

➤人口免疫力低(曾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其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我国存在输入风险,但短期内造成爆发流行的概率不大。

 

➤了解猴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时发现输入病例。

 

➤我国应加强猴痘及其它可能输入的传染病的研究,提高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建州,王国川,王彦伟,刘阳坤,姚伦广.猴痘病毒研究进展[J/OL].病毒学报:1-11[2022-08-16].

2.Huhn GD, Bauer AM, Yorita K,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monkeypox, and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disease. Clin Infect Dis. 2005 Dec 15;41(12):1742-51. doi: 10.1086/498115.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