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4 21:04:00来源:医脉通阅读:15次
2022年11月26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和CSCO自体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马军教授、刘丽宏教授和王亚非教授依次进行开幕致辞。马军教授表示,ASCT是淋巴瘤和骨髓瘤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我国ASCT的数量较欧美日韩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应共同努力推动ASCT在血液肿瘤领域的充分和广泛应用,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治愈率。刘丽宏教授表示,非常荣幸可以参与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2022巡讲,非常感谢马军教授和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为ASCT在我国的开展所做出的努力。希望在座各位均能从本次学术活动中获益,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王亚非教授讲道,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在全国顶尖专家的带领下所成立的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国2021年ASCT的数据较2020年已取得了明显的增多,相信通过我们的携手共进可使我国ASCT走在世界前列。
马军教授致开幕辞
刘丽宏教授致开幕辞
王亚非教授致开幕辞
学术专场
开幕式后,学术环节紧锣密鼓地展开。上半场学术会议部分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赵明峰教授主持。
赵明峰教授教授担任上半场学术会议主持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以《中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与展望》为题进行了汇报。此篇汇报统计了2021年我国29个省市211家中心共上报的5221例ASCT病例。与欧美国家和日本相比,我国ASCT的总病例数较少,行二次移植的病例数较少,患者年龄分布较为年轻,我国ASCT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5221例ASCT病例中46例(0.9%)发生100天内死亡,符合国际标准(<2%),可见ASCT是较为安全的。从ASCT使用率方面进行分析,淋巴瘤首次ASCT的患者共2443例,占2.4%,骨髓瘤患者2113例,占11.3%,比例上仍然较低。过去几年,我国进行了多项多中心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ASCT可为淋巴瘤和骨髓瘤患者带来良好的生存获益;整体而言,我国ASCT开展程度不够,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欠缺,亟需培养专业的人员和团队,开展更多适合中国患者人群的高质量临床研究。
马军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讨论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徐燕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赵邢力教授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向东教授就“ASCT未来的规范化发展”、“我国ASCT与国外的差距”等方面与马军教授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姜尔烈教授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姜尔烈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赵智刚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宋嘉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何祎教授参与了讨论,就“AML患者ASCT后血小板输注注意事项”、“移植动员剂
下半场学术会议部分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清池教授主持。
刘清池教授教授担任下半场学术会议主持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以《ASCT在
赵东陆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讨论嘉宾邢台市人民医院焦宗久教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姚海英教授和衡水市人民医院王冬梅教授就“二次ASCT移植的时间间隔”、“若患者使用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以《淋巴瘤自体移植进展》为题进行了详细汇报。刘卫平教授讲道,复治
刘卫平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邯郸市中心医院马晓军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黄晨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新颖教授参与了讨论,就“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达到PR是应该进行ASCT还是使用新药新方法”、“CAR-T和移植的联合使用”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ASCT时机”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交流探讨。
会议总结
会议末,大会主席马军教授、刘丽宏教授和王亚非教授进行大会总结。他们表示:感谢各位专家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2022巡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普及了ASCT的应用,可让医生群体改变对ASCT的认知,加深对ASCT的了解。今天的内容从白血病、骨髓瘤和淋巴瘤角度进行了展开,也希望巡讲未来能在实体瘤领域进行拓展,更全面的将我国ASCT提高至更高的高度。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血液肿瘤患者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马军教授作会议总结
刘丽宏教授作会议总结
王亚非教授作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