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5 18:27:00来源:医脉通阅读:24次
奋楫笃行,盛典再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北京白血病论坛”于2022年12月2-4日盛大召开。这是面向全国范围的白血病领域的高规格、高水平盛会,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和江倩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特邀国内外白血病领域的顶尖专家,展示先进经验技术,进行充分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白血病的规范化治疗和传递国内外白血病领域最新进展,提高我国白血病的临床和科研水平,促进我国白血病的发展。
本次会议囊括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细胞治疗、移植、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MPN/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多个学术专题。本文特对AML专题的关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主席团致辞
2022年12月2日下午,AML专题在一段激动人心的在白血病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展示视频中拉开序幕。会议伊始,江倩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对与会人员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随后,黄晓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永平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启发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开彦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致开场辞表示,在江倩教授的精心组织下,本次会议克服了重重困难得以顺利召开。大会主题鲜明,规模宏大,群星璀璨,内容丰富,不仅邀请了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围绕白血病进行深入交流,而且设有临床科研培训专场,鼓励年轻学子在会上展示成果,交流思想,体现基础与临床交融,规范与进展并重,是白血病领域的高水平学术盛宴,也是一次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展示实力和风采的盛会。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江倩教授主持会议
黄晓军教授致开场辞
沈志祥教授致开场辞
王建祥教授致开场辞
吴德沛教授致开场辞
胡豫教授致开场辞
马军教授致开场辞
赵维莅教授致开场辞
宋永平教授致开场辞
刘启发教授致开场辞
侯明教授致开场辞
纪春岩教授致开场辞
刘开彦教授致开场辞
张晓辉教授致开场辞
凝心聚力,构建中国血液学共同体
在沈志祥教授和吴德沛教授的共同主持下,黄晓军教授回顾了中国血液学发展的历程以及丰富的内涵、现状,中国血液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但仍需提高改善现状,如整个血液肿瘤诊断领域目前基本都在参考NCCN等国际标准,移植到目前为止仍是绝大多数血液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2020年全国实际移植人数是12000人,需要做移植的人数则为6-8万。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创新协作转化,产生更多的新方案、新技术、新药物,让中国的血液学引领世界。
沈志祥教授担任主持
吴德沛教授担任主持
黄晓军教授作精彩报告
指南引领,定义AML新分型
在胡豫教授和马军教授的共同主持下,王建祥教授解读了AML新分型。2022年修订版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五版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型与第三、四版差异较大,其中AML及相关髓系肿瘤分类将“AML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改为“AML伴明确遗传学异常”等,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分子型亚类,包括NUP98的重排,2022年国际共识分类(ICC)同样强调遗传因素,而欧洲白血病网(ELN)分类与ICC基本一致。
胡豫教授担任主持
马军教授担任主持
王建祥教授作精彩报告
循证前行,探索复发难治AML治疗
在赵维莅教授和宋永平教授的共同主持下,纪春岩教授分享了复发难治AML的治疗进展。复发难治AML预后极差,仍无标准的挽救治疗方案。化疗、去甲基化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近年来发展迅速,患者预后有望改善。纪春岩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METTLE3、TNFAIP8有望成为复发难治AML治疗的新靶点。复发难治AML患者和AML耐药细胞株METTLE3、TNFAIP8表达明显升高,METTL3抑制剂可逆转AML耐药,靶向TNFAIP8明显延长AML小鼠的生存。
赵维莅教授担任主持
宋永平教授担任主持
纪春岩教授作精彩报告
精进不休,优化FLT3突变AML全程管理
在侯明教授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高素君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刘启发教授以“FLT3突变AML生态圈与全程管理”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FLT3突变AML生态圈与预后和治疗选择相关,化疗联合FLT3抑制剂推荐用于诱导治疗,高危患者缓解后治疗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特异性/泛靶点药物可探讨用于移植后维持治疗,发生难治复发时可重新二代测序(NGS)评估治疗靶点,应用多药联合克服耐药机制。
侯明教授担任主持
高素君教授担任主持
刘启发教授作精彩报告
立足临床,聚焦克隆造血的检测及干预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秘营昌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任瑞宝教授阐述了克隆造血的检测及干预。AML克隆比例大于20%,克隆造血的临床转化研究将白血病防治端口前移,可预防白血病,有效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任瑞宝教授带领团队研发了基因Panel用于检测克隆造血,可提高测序敏感性,为了解和干预克隆造血对AML等疾病的不良预后影响奠定了基础。
李娟教授担任主持
秘营昌教授担任主持
任瑞宝教授作精彩报告
任重道远,肿瘤多突变带来靶向治疗的机遇和挑战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常英军教授和孔圆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王前飞教授分享了肿瘤多突变带来靶向治疗的机遇和挑战。靶向药物对急性白血病的长期生存提升有限,有待精确识别靶点基因突变的多样性特征及功能。未来,应开展针对突变多样性的临床诊疗。以FLT3-ITD突变的诊疗实践为例,应首先基于多样性和克隆结构进行危险分层,针对不同的突变开发出不同的TKI,进而发展基于突变演化规律的用药方案。
常英军教授担任主持
孔圆教授担任主持
王前飞教授作精彩报告
凝力笃行,为"FITNESS"与老年AML诊疗指明方向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少元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施均教授的共同主持下,李军民教授进行了“FITNESS”与老年AML的分享。老年AML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足20%。李军民教授的一项多中心单臂Ⅱ期研究表明,基于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率(D5-PBCR)和老年综合评估(CGA)优化的“3+7"方案用于老年FITAML患者治疗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复合完全缓解率达62.5%,中位生存为17.1个月,其疗效及安全性非劣于现有研究结果。
王少元教授担任主持
施均教授担任主持
李军民教授作精彩报告
精益求精,伴RUNX1-RUNX1T1融合基因AML的诊疗
在西北大学附属医院陈协群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苏江教授的共同主持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苏宁教授分享了伴RUNX1-RUNX1T1融合基因AML的研究进展。RUNX1-RUNX1T1-AML是独特的分子生物学亚型,通常被分类为预后良好组AML,完全缓解率高,但复发率较高。微小残留病(MRD)、分子异常细胞对该类型患者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在综合检测和MRD监测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措施与传统治疗的综合使用,将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陈协群教授担任主持图片
张苏江教授担任主持
陈苏宁教授作精彩报告
实践为本,重视基于白血病干细胞MRD的检测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林花教授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杨同华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常英军教授带来“基于白血病干细胞MRD的检测”。血液学复发仍然是AML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AML患者而言,诱导、巩固化疗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MRD是预测血液学复发的重要指标。基于CD34和CD38的鸡尾酒白血病干细胞评估的MRD检测较传统的多色流式细胞术(MFC)评估的MRD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更长的MRD阳性到复发时间等优势。
杨林花教授担任主持
杨同华教授担任主持
常英军教授作精彩报告
相得益彰,双表观调控药物联合BCL2抑制剂助力AML治疗
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方美云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卓刚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指出,双表观调控药物西达本胺、阿扎胞苷联合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AC方案)治疗难治复发AML相比VA方案获得缓解的可能性更高,治疗费用更少(维奈克拉用量约为标准方案的1/4),且方便实施,住院时间短,患者生活质量高,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主要为轻中度的骨髓抑制和腹泻,未见严重不良事件。
方美云教授担任主持
刘卓刚教授担任主持
徐兵教授作精彩报告
渐入佳境,MRD助力AML发展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林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魏辉教授针对AML的MRD做了精彩汇报。MRD监测具有预后判断意义,但MRD的预后意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判读MRD的临床意义时应综合考虑。通过监测MRD可以实现白血病治疗方案的动态调整,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
陈文明教授担任主持
刘林教授担任主持
魏辉教授作精彩报告
汇智聚力,南方医院AML规范诊疗路径及优化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艳教授和河南省肿瘤医院魏旭东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钰教授介绍了南方医院AML规范诊疗路径及优化策略。南方医院血液科基于遗传学及MRD的动态分层指导的精准治疗策略建立了AML规范化诊疗路径,优化的诱导及巩固强化治疗以MRD-CR连续动态可靠的MRD监测驱动移植时机,依据MRD两手准备(自体及单倍型供者移植),且移植后进行2年的MRD监测。
李艳教授担任主持
魏旭东教授担任主持
张钰教授作精彩报告
开拓视野,儿童AML靶向治疗进展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竺晓凡教授和首都儿科研究所师晓东教授的共同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郑胡镛教授介绍了儿童AML靶向治疗进展。大多数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尚未批准用于儿童AML,儿童AML面临挑战,治愈率远低于ALL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和保定儿童医院应用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不能耐受化疗或难治复发儿童AML,其中25例评估患者中可评估完全缓解的为22例。
竺晓凡教授担任主持
师晓东教授担任主持
郑胡镛教授作精彩报告
利剑显锋芒,NGS技术在白血病诊疗中的应用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滨教授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韩艳秋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晓甦教授分享了NGS技术在白血病诊疗中的应用。NGS适用于白血病中单核苷酸位点变异(SNV)和小插缺(Indel)等基因组异常的检出,有助于急慢性白血病的精准诊断和危险分层,可用于MRD及靶点监测。
江滨教授担任主持
韩艳秋教授担任主持
赵晓甦教授作精彩报告
思考引领未来,AML缓解后持续管理中靶向治疗的价值
在刘开彦教授和张晓辉教授的共同主持下,江倩教授分享了AML缓解后持续管理中靶向治疗的价值。AML维持治疗的目标为降低残留的白血病负荷,防止复发,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安全,低毒性,耐受性好,使用方便。根据风险分类、细胞遗传学和分子谱分析以及MRD状态,可确定从维持治疗中获益最多的AML患者。将靶向药物(如BCL-2抑制剂、IDH抑制剂、FLT3抑制剂)与更广泛活性治疗(如去甲基化药物)联合使用可能比单药维持治疗更有利,而维持治疗的获益人群、最佳药物或组合等有待进一步探索。
刘开彦教授担任主持
张晓辉教授担任主持
江倩教授作精彩报告
潜精研思,VM26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再续经典
在解放军总医院胡亮钉教授和江倩教授的共同主持下,航天中心医院王静波教授分享了VM26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老药新用。替尼泊苷(VM-26)是一种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因其可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血液病中枢侵袭表现出治疗潜力。含替尼泊苷方案治疗ALL、AML、复发难治白血病,可为患者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替尼泊苷方案也是移植预处理、难治骨髓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有效方案之一。
胡亮钉教授担任主持
江倩教授担任主持
王静波教授作精彩报告
讨论环节
在各讨论环节中,各位讨论嘉宾就白血病相关问题进行了如火如荼的研讨,各位教授轮番上阵为大家答疑解惑,将大会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让大家享受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和思维碰撞的狂欢。
总结
聚焦热点,智慧满堂!会议末,江倩教授总结到,本次会议大咖云集、高朋满座,全方位展示了从基础知识到临床实践,从诊断到治疗等各具特色的丰富内容,经典与前沿碰撞,创新与应用交融,是非常好的全国白血病领域的展示平台。感谢各位教授的精彩分享,感谢与会教授的热烈讨论,也感谢全体白血病工作者的积极参与,除了AML专题,ALL及细胞治疗、移植、CML/MPN、CLL、MPN/MDS、临床科研培训等多个学术专题会议也圆满落幕,期待明年的第三届北京白血病论坛能在线下相聚进行更多交流。希望未来与会白血病工作者能够将经验化作强有力的“武器”,使更多白血病瘤患者得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