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22:22:3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1次
有些人诊室血压正常,但动态血压升高,这被称为隐蔽性高血压。但关于降压治疗对这类患者是否有益,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
12月1日,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等发表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ANTI-MASK研究)表明,对于隐蔽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对于预防靶器官损害是有益的。
该研究于2017~2020年纳入我国13家医院317例30~70岁、至少有1个靶器官受损的未治疗隐蔽性高血压患者。
隐蔽性高血压定义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而24小时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动态血压≥135/85 mmHg或夜间动态血压≥120/70 mmHg。
靶器官受损包括: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1400 cm/s,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男士≥2.5 mg/mmol、女士 ≥3.5 mg/mmol。
所有患者被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治疗组接受阿利沙坦80 mg/d治疗。如果动态血压未得到控制,在2个月随访时药物剂量加倍,在4个月随访时增加氨氯地平2.5 mg或匹配的安慰剂。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2个月治疗后的靶器官损害改善率,即靶器官损害得到逆转,或ba-PWV或ACR显著降低且降幅≥基线水平的20%。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岁,43.2%为女士;基线平均诊室血压以及动态24小时、白天、夜间血压分别为130/81、137/85、141/87、126/77 mmHg。
98%的患者ba-PWV增快,12%的患者有微量白蛋白尿,8%的患者存在左室肥厚。
252例(79.5%)完成12个月治疗,其余患者退出研究。
意向治疗分析显示,治疗组的靶器官损害改善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46.1% vs 26.1%),24小时血压下降也更明显(降幅分别为9.1/5.7 mmHg和1.5/1.0 mmHg)。
来源: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in masked hypertension for target organ protection (ANTI-MASK):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Blood Press Monit, 2022, 27(Suppl 1): 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