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CCO2022 | 联合作战共发展,王勐教授谈肺癌少见靶点与MDT的现状与发展

2022-12-07 20:39:44来源:医脉通阅读:15次

 

       2022年11月17-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癌症基金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的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杭州如期而至。CCO大会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主题,百余名国内院士名家,数千位各领域专家讲者,数十万医务工作者,上干万公众及患者,共襄盛会,共画抗癌同心圆。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勐教授,分享了肺癌领域少见靶点的治疗现状与多学科团队协作在肺癌领域的重要性。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21207204430.jpg

王勐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

天津市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纵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早筛专委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常委

天津市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委员会青年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EGFR 少见靶点及肺癌领域其他少见靶点的治疗现状与挑战

 

       王勐教授:EGFR-TKI在肺癌治疗领域中是非常好的治疗模式,对于中晚期患者,只给予化疗、放疗,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王勐教授指出,EGFR-TKI治疗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EGFR-TKI进入临床以来,很多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对于肺癌领域的少见突变靶点,这几年开展的研究进展较多,针对突变发生率较低的靶点也已有相应的靶向治疗。例如ALK重排,发生率仅占5%,据文献报道,RET突变发生率可能只占1%左右,以这两类突变为代表的少见突变目前临床上已有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可用,而且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还有一些少见突变,其发生率很低,目前为止也没有上市的临床药物,针对这些靶点的治疗还存在很大挑战。

 

       王勐教授指出,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于少见突变和共存突变,例如合并P53突变(患者预后较差),将来可能有对应靶向新药的研发,希望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对于EGFR少见突变的靶向治疗,目前临床上也有较大挑战,例如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属于EGFR少见突变),目前仅针对EGFR 20外显子插入原发性突变,还没有上市的靶向药物可用于临床,虽已有多项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但相关研究还没有得到最终结果,尚不能定论。王勐教授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尚无确切药物少见靶点的治疗现状会越来越好,新型药物的出现将为患者带来更大生存获益。

 

MDT在肺癌领域的现状与重要性

 

       王勐教授:肿瘤治疗领域很重视MDT,即肿瘤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它不能仅靠外科、内科或放疗等手段“单兵作战”解决问题,因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从最开始罹患肿瘤到后续治疗,涉及到各方面,需要综合治疗。首诊时,需要分清肿瘤的分期、恶性程度,决定先由外科或放疗科或内科医生进行治疗,因此需要MDT讨论。对于早期肺癌,对于适合手术患者,毫无争议需要外科医生先给予手术治疗,后续需要长期随访,随访过程中,若无复发转移,会继续随访,若发现复发转移,仍需要MDT讨论是否为多发转移,是否适合外科治疗,对于不合适外科治疗的患者,需要内科医生或者放疗科医生的介入。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比较棘手,外科治疗是否还有余地和发挥空间,仍需要MDT讨论。王勐教授指出,临床上,我们发现有很多局部晚期肿瘤患者经过内科和放疗科的治疗,或新辅助靶向或免疫治疗后,显示出非常好的疗效,肿瘤明显缩小。因此,临床上可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为患者抢到适合外科治疗的恰当时机,这时外科就可以介入。经过外科治疗再进行术后巩固辅助治疗也可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因此,肿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联合作战”才能解决问题。

 

会议官网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 时间:2022-11-17 00:00:00 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进入会议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