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11:26:00来源:医脉通阅读:16次
2022年11月17-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癌症基金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的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杭州如期而至。CCO大会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主题,百余名国内院士名家,数千位各领域专家讲者,数十万医务工作者,上干万公众及患者,共襄盛会,共画抗癌同心圆。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分享了乳腺外科领域新理念、新进展与新突破。
专家简介
吴炅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医脉通:在乳腺癌临床实践中,外科治疗应如何践行“以患为本”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模式?
吴炅教授:对于乳腺癌,临床上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逐渐转变成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患为本是目前乳腺外科医生制定治疗策略遵循的原则,例如乳房的切除方式、腋窝淋巴结的评估模式、如何与辅助系统治疗衔接、转移复发患者外科相关的处理原则等。另外,患者随访康复过程中相关外科需求的处理也需遵循原则,例如针对上肢水肿、乳房重建的需求、对保留乳房或者是乳房重建结局不满意等需求,外科医生需要进一步地改进或完善相关需求,临床上有越来越多情景或场合需要倾听患者需求,外科医生也应以患者视角为出发点去制定外科的诊疗策略。
吴炅教授指出,从接诊患者开始到手术后很长随访时间内,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测评工具可评估患者报告结局,能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在接受外科治疗后的满意度。同样,患者的健康程度、社会心理健康、躯体健康以及性健康是否受到影响,以及是否为正面影响,都可收集反馈或进行评估。此外,包括身体外形满意度、治疗结局满意度、对医疗团队诊疗服务的满意度等在内,都可通过患者报告结局测评工具来进行评估和记录。动态评估可以更好地推进实施“以患为本”诊疗理念。
医脉通:在乳腺癌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注重保留乳房外形,能否请您谈谈,作为乳腺癌外科医生,在术式选择上,应注意哪些要点?
吴炅教授:对于各个年龄阶段(包括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乳腺癌患者,都可接受更规范、更体现外科价值理念的外科诊疗和技术服务。在乳腺癌外科的诊疗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针对原发灶的手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Halsted”年代之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愈加深入,目前临床上有更高水平的早期筛查和体检手段可发现更多早期乳腺癌,有更成熟的系统治疗(包括术后辅助治疗)的配合,可以说绝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早期阶段都可以接受保乳治疗。在国外,保乳手术占比已超过60%,而国内占比约20%,吴炅教授认为保乳手术占比的提升仍有空间。
第二,对于不得不接受乳房切除的患者,例如病灶是多发性、病灶分布比较广泛,临床上可以实施即刻乳房重建。从技术层面,乳房重建包括假体植入重建和自体组织移植乳房重建,而切除乳房的方式会更为保守,例如可以保留皮肤、甚至可以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因而重建的乳房会更美观,患者满意度会更高。
吴炅教授指出,在外科领域另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进步是前哨淋巴结活检代替了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以实现区域淋巴结状态的评估,因此能极大地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同时手术级别、手术带来的负担也明显下降,而能够使患者术后短时间内实现康复。此外,外科诊疗领域还有其他新进展,包括淋巴水肿的超显微外科治疗、转移复发乳腺癌原发灶的外科治疗和转移部位的外科治疗,这些都是外科医生诊疗团队在全程管理中应重视的进展,综合起来能进一步提升外科治疗的诊疗地位。
医脉通:近年来,我国乳房重建手术技术发展迅速,能否请您谈谈,有哪些新技术值得关注?在临床实践中,有哪些需要注意?
吴炅教授:乳房重建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领域,因为乳腺癌患者缺失了乳房,形体上不完整,也会导致心理上非常巨大的压力,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希望在外科治疗肿瘤的同时,能够保留形体外观,甚至能够使乳房变得更美观。目前外科领域有方法做到,例如保乳手术时,可通过整形外科的技术手段,让保留乳房畸形改变的发生率下降。有些患者的乳房较肥大或下垂,可通过缩乳提升的方法,让乳房恢复到较正常的外形。此外,目前的技术切除范围更广,需要再补充切除的风险降低。
对于全乳切除的患者,我们可以用自体组织进行乳房重建。在目前的发展领域中,临床上会更多地采用游离组织皮瓣技术,需要用到显微外科的技术方法,实现自体组织皮瓣的游离移植,对供区的影响会更小。供区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的同时,重建乳房皮瓣的血供功能也更有优势,也更易塑形。尤其在延期重建的患者中,游离皮瓣吻合之后,就会更方便手术。而且目前供区越来越多,国内用供区最多的还是背阔肌。我们更主张用腹部的游离皮瓣,效果最为理想,研究者也在开发其他工具,包括大腿、臀部的游离皮瓣。在不适合用腹部皮瓣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其他部位的皮瓣实现游离组织的乳房重建。
在植入乳房重建领域,吴炅教授指出,目前发展非常迅猛的是胸肌前假体联合补片的乳房重建,对于乳房相对较大,皮下组织较厚的患者,临床上可以不需要切断胸大肌,可以将假体联合补片放置在胸肌前乳房后的囊袋里,这样能最终改善乳房重建后的外形,同时降低术后的疼痛感,而且减少异常运动的发生,患者的满意度也将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