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CCO2022 | 师建国教授:癌症早筛助力“健康中国”,事业未竟,任重而道远

2022-12-08 18:13:41来源:医脉通阅读:22次

        2022年11月17-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癌症基金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的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浙江杭州举办。中国医学界知名两院院士与国内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均会出席会议,聚焦防癌、抗癌大计,分享前沿资讯,研讨最新策略,探索未来趋势。与会期间,我们有幸邀请到第四军医大学的师建国教授为我们分享癌症早筛的相关内容,医脉通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png

 

医脉通: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问题之一,为什么要做癌症的早筛呢?癌症早筛的意义是什么呢?


师建国教授:癌症需要进行早筛,这是由癌症的底层逻辑决定的。人体是一个立体的细胞培养体系,如果将正常人体比作一块稻田,一颗种子变异(正常细胞变异为恶性肿瘤细胞),并不会引起机体产生过于强烈的反应。存在一两个恶性肿瘤细胞,或者恶性肿瘤细胞数量增多,形成几毫米乃至几厘米大小的组织包块的情况下,机体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肿瘤最大的症状就是没有症状。而考虑到肿瘤未来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巨大伤害,我们需要在早期将它清除,这就要仰仗早期筛查。临床借助于现有的筛查手段如体液检查或影像学检查(CT)等,可以尽早发现肿瘤发生发展的迹象,从而跟踪肿瘤病灶的变化,及时介入。因此,只有早筛才能实现肿瘤的早诊早治。

 

医脉通:早筛早查早治对肿瘤防控起到重要作用,需要对哪些人群进行早筛?


师建国教授:部分人群更应当进行癌症的早期筛查。首先是具有遗传背景的人群,特别是经基因检测证实存在肿瘤易感基因的人群,由于其患癌风险更高,更应当进行早期筛查。其次是存在患癌的家族成员的人群。这与刚刚提到的遗传背景不同,可能是由于这类人群所处的环境状态、家庭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导致了癌症的发生,因此这类人群也应当进行早期筛查。还有受到职业环境如射线、化工等影响的人群,患有癌症的风险较高,也应当进行早期筛查。最后,具有部分特定行为方式的人群也应当进行特定器官的早期癌症筛查,例如过去穷苦人群患有食管癌的风险更高,因为传统的穷人饮食多粗、硬、烫、霉变、高盐,且多狼吞虎咽,因此食道运输线受损的机会多,受损机会多则修复的机会多,修复机会多则增生的机会多,增生机会多则变异的机会多,因此癌变的机会就更多。所以特定地区或特定生存条件下的人群也有必要进行癌症的早期筛查。

 

医脉通:癌症早筛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最佳途径,您认为目前我国癌症早筛存在哪些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师建国教授目前我国癌症早筛还面临两大挑战。其一,是筛查手段有待丰富。筛查手段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进步可以使人类感官延伸,从而更早发现一些现在看不到的肿瘤,便于临床医生进行早期干预。其二,是居民的防范意识有待提高。虽然现在社会群体对癌症的认识有了进步,但是在提高预防或早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需要医学媒体工作者和医学专业工作者多去宣传,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文化,这样即使在现有的筛查条件下,也可以将大量未发现的早期癌症检查出来。

 

会议官网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 时间:2022-11-17 00:00:00 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进入会议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