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17:38:37来源:医脉通阅读:14次
2022年11月17-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癌症基金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的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浙江杭州举办。中国医学界知名两院院士与国内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均会出席会议,聚焦防癌、抗癌大计,分享前沿资讯,研讨最新策略,探索未来趋势。与会期间,我们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王锡山教授为我们分享结直肠外科手术的相关内容,医脉通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医脉通:作为结直肠肿瘤治疗领域的领路专家,您率先提出了NOSES手术技术, 作为新兴的微创技术,NOSES手术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王锡山教授: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结直肠外科的治疗历经了“减状手术”、“根治手术”、“扩大根治手术”等阶段,到如今的“功能外科”阶段,肿瘤外科的治疗开始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器官功能的保护,以及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在微创理念的驱动下,2007年诞生了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为肿瘤微创治疗带来了新的理念与发展。
“外科医生的每一刀都充满爱心,但每一刀都是创伤”,有没有一种手术,能让患者感受不到这种创伤?规避患者腹壁的主观疼痛和客观的疤痕,就可以使患者的感受更好。在这样的想法和NOTES理念的影响下,我们团队在2010年完成了国际首例直肠癌NOTES术。医学的发展,依赖于其他学科如光学、电学、器械学、工程学、药学甚至美学的发展。一种创新的手术,对工具、设备、器械的要求非常之高。在完成2例后,我觉得这种手术可以开展但不适合普遍开展,还需要进一步研发器械。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想在追求更加微创的同时不增加手术难度,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就此应运而生。
NOSES的诞生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我第一例NOSES手术的对象是一位韩国女孩,凌晨醒来后,我想这个女孩是不是可以做NOTES呢?但是由于这个女孩尚未生育,经自然腔道手术可能会影响其生育。那么标本是否可以像排泄物一样经直肠排出呢?而后,这个想法实现了。随后,我们产生了一系列想法,经肛门可以,那么经阴道是否可行?甚至后来NOSES发展至经口腔取出标本。所以说,NOSES的诞生,既有其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器械研发达到了标准,是这个时代外科发展的必然产物。NOSES是微创中的微创在这个时代的表现,它给患者造成的生理干扰小,减小患者的心理障碍,尤其是不良的心理暗示带来的影响,患者的精神更愉悦,手术和就医体验就更好,目前也广泛为人所接受。
医脉通:在肿瘤外科领域,发展不断,创新不断,请您结合临床经验谈谈,临床医生在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时,应如何平衡创新与经典呢?
王锡山教授:过去,结直肠外科医生是手术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外科设备、器械的实践者和评价者。而现在,我认为外科医生也承担着两项任务,一是应该参与到设备的革新甚至研发和发明中去;二则是术式。手术入路、肠管的切除范围、肿瘤淋巴结的清扫程度、消化道的重建和标本的取出这五个要素构成了术式。想要创新,我们就需要从这五个变量中寻找变量。欲望激发潜能,目标诞生活力,所以我希望年轻医生要有创新的欲望,多动脑多思考,根据自己的特长,参与到器械手术平台的研发和建设中去。
另外,作为医生首先是要为患者治病,患者获益才是王道。外科医生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你会做多大的手术,而是评估患者的病情适合开展什么样的手术。术式没有好坏之分,优秀的术式掌握在对的人手中,服务正确的对象,才能产生好的结果,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科学的选择,而非简单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尤其对肿瘤患者而言,第一次治疗策略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初次选择的方案失败了,后续复发不仅浪费医疗资源,患者本身也会承受身体、精神和经济上的多重痛苦,可以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肿瘤的治疗中更需要强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