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18:12:41来源:医脉通阅读:17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1月30日发表于风湿领域顶级期刊Ann Rheum Dis.(影响因子27.973)的一项研究首次探索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对RA患者动脉炎症(
研究以FDG-PET/CT的TBR为评估指标发现,TNF抑制剂+甲氨蝶呤和三联疗法(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治疗24周均可以有效降低
炎症可驱动
最近的大规模随机试验表明,免疫调节剂可降低普通人群的CV事件风险。然而,尚不确定这一影响是否适用于RA,以及RA的某些治疗策略是否在更大程度上降低CV风险。为此,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第二大附属医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学者Solomon及其合作者开展研究,分析在低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中添加TNF抑制剂(TNFi)是否比添加羟氯喹和柳氮磺吡啶(三联疗法)更能减少动脉炎症,并评估疾病活动度对动脉炎症的影响。该研究结果11月30日发表于期刊Ann Rheum Dis.(影响因子27.973)。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使用甲氨蝶呤后仍处于活动状态的RA患者,纳入标准还包括DAS28-CRP>3.2、女性≥50岁或男性≥45岁、无已知CV疾病等。在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随机(1:1)给予他们TNFi或羟氯喹和柳氮磺吡啶(三联疗法)24周,每6周随访一次。动脉炎症是CV疾病的一个关键预测指标,基线和随访中采用FDG-PET/CT影像评估动脉炎症的变化,以颈动脉和主动脉的动脉靶本底比值(TBR)来衡量。主要结果是24周时TBR较基线的变化,次要结果包括主动脉和颈动脉的病变最严重节段TBR或平均TBR等。此外,亚组分析了疾病活动度对TBR的影响。
研究结果
115例RA患者完成了试验。随访期间,两治疗组的TBR较基线均显著降低:TNFi组变化为-0.24(SD0.51;p=0.001);三联疗法组变化为-0.19(SD0.51;p=0.001)。组间对比发现,两治疗组TBR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基线校正后的变化差异:-0.02,95%CI:-0.19~0.15,p=0.79)。次要结果与主要结果相一致(表1)。
表1 两治疗组间FDG-PET/CT结果变化的对比
亚组分析显示,随访期间两治疗组的RA疾病活动性均显著降低,且降低程度相似。但DAS28-CRP变化与TBR的改善无关(校正后β0.04,95%CI−0.03~0.10,图1)。
图1 DAS28-CRP变化与TBR的关系
研究结论
本项随机对照试验首次探索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对RA患者动脉炎症的影响,比较TNF抑制剂+甲氨蝶呤和三联疗法这两种RA治疗策略在24周内的TBR(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炎症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通过FDG-PET/CT评估发现,两种策略均可显著改善组内患者的动脉炎症,且两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研究还显示,疾病活动度改善与动脉炎症无关。
研究者认为,动脉炎症的减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该研究的结果令人意外,因为他们预计TNF抑制剂改善动脉炎症的疗效会优于三联疗法。因此期待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RA治疗不依赖降低疾病活动度而改善动脉炎症的机制。
参考文献:Solomon DH, Giles JT, Liao KP,et al.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risk with immunomodulators: a randomised active comparator trial among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Ann Rheum Dis. 2022 Nov 30:ard-2022-2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