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IDF速递!纪立农教授荣获“糖尿病教育和综合管理(EIC)奖”

2022-12-11 10:02:05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本文经专家审核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近日,2022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世界糖尿病大会”于葡萄牙里斯本隆重举行。本届IDF大会共颁发8个奖项,入选者均为在糖尿病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

 

糖尿病领域著名专家,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纪立农教授被授予“糖尿病教育和综合管理(EIC)奖”,也是自IDF大奖设立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学者。受组委会邀请,纪立农教授前往大会现场以“如何提高糖尿病医疗质量”为主题发表精彩演讲。

 

1670724457774864.jpg

纪立农教授在IDF大会现场发表演讲

 

WHO:2030全球糖尿病覆盖目标

 

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患糖尿病的人数预计将增加到6.43亿,到2045年将增加到7.83亿。2022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WHA)期间发布了首个「全球糖尿病控制目标」,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患病率和治疗、护理可及性等问题,要求到2030年实现:

➤糖尿病诊断率达到80%;

血糖良好控制率达到80%,设定HbA1c目标为<8%;

血压良好控制率达到80%,设定血压目标为<140/90mmHg;

➤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有60%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

➤100%的1型糖尿病患者能获得负担得起的胰岛素和血糖自我监测设备。

 

「全球糖尿病控制目标」的制定为会员国在未来十年对糖尿病采取行动方面提供了有力方向。随后,纪立农教授在会上分享了团队于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研究中获得的诸多发现,为改善临床糖尿病管理提供更多启示。

 

T1DM研究带来启示

 

T1DM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威胁生命的疾病之一,且全世界范围内T1D的发病率正在以每年约3%的速度增长。胰岛素的发现是T1D治疗历史上的重要突破,T1D儿童及青少年因为胰岛素替代治疗而能够活到成年,T1D真正成为了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从全世界范围而言,我国T1D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T1D群体常常被形容为生活在“孤岛”人群,但近年来相关研究提示T1D在我国的发病率似乎呈现上升趋势,且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T1D群体的绝对数并不小。然而,目前我国T1D群体的整体健康状态令人堪忧。

 

T1DM患者不能享受很好的医疗照顾和被社会边缘化,病耻感是改善其管理面临的一大障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改变医疗策略。中国为改善T1DM管理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建立专家中心和地方准则、教育和支持基层医务人员、教育和赋权T1DM患者、政府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消除病耻感和歧视等。

 

北京儿童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强强联合,共同启动成人T1DM患者管理无缝衔接项目,绿色通道就此打开,为青少年发病T1DM患者在成年后提供便利和专业的医疗服务。此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自2019年开始举办针对T1DM群体的“甜蜜夏令营”,始终将每位营员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从策划、组织、实施的每个环节努力做到细节化呈现,力求在一个温馨、放松、支持、有爱的环境中让每位营员得到最好体验。面对COVID-19全球大流行带给T1DM管理的挑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率先开创国际上第一个线上及线下夏令营同步完美结合的“甜蜜夏令营”,覆盖面更广,2021~2022年共有40万人线上参加、41个家庭线下参加,专业性与趣味性融合,参与性更强。2022年,纪立农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向全球介绍了中国的经验。

 

1670724530249751.png

图1 全国性T1DM夏令营活动历程

 

T2DM研究带来启示

 

T2DM需要根据指南进行全面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为了评估临床实践中开始二线治疗T2DM患者的治疗模式及相关结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和英国莱彻斯特大学糖尿病中心Kamlesh Khunti教授共同牵头的一项为期3年的全球性、前瞻性、观察性研究(DISCOVER研究),共从37个国家入选15992例患者。结果显示:

 

➤一线治疗方案:处方最多的是二甲双胍单药治疗(55.6%)和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SU,14.4%);

➤二线治疗方案:处方最多的是二甲双胍联合DPP-4i(23.5%)和二甲双胍联合SU(20.9%);

 

另有分析显示,起始二线治疗时:

 

➤26.7%患者HbA1c≥9.0%,东南亚地区比例最高(35.6%);

➤与起始二线治疗时HbA1c>8.0%相关的因素包括教育水平低、国家收入低、T2DM病程较长。

 

2021年一项研究使用DISCOVER数据评估HbA1c≥7.0%患者使用二线治疗长期良好血糖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

 

➤随访3年时,基线7.0%≤HbA1c<9.0%患者组和基线HbA1c≥9.0%患者组分别有43.7%和24.2%的患者达到HbA1c<7.0%;

➤6个月时HbA1c<7.0%是3年时HbA1c<7.0%的最强预测因子。

 

2022年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在专业医疗保健系统随访了3年,但心血管风险因素控制情况并不理想:

 

➤基线时,83.1%患者血糖控制欠佳,37.5%血压控制欠佳,66.7%未使用适当他汀类药物;

➤3年随访时,上述患者中分别仅41%(血糖)、56%(血压)和29%(他汀类药物)实现最佳血糖控制。

 

2022年另一分析显示:

 

➤随着时间推移,SGLT2i或GLP-1RA的全球使用有所增加,但仍不理想。

 

在DISCOVER研究二线治疗同时强化降糖治疗的患者中,根据基线HbA1c水平[HbA1c≤7.5%(早期强化)或HbA1c>7.5%(晚期强化)],评估HbA1c水平对强化治疗的影响。结果发现:

 

➤随访36个月时,早期强化组平均HbA1c低于晚期强化组(6.9% vs. 7.5%),且HbA1c<7.0%患者更多(61.8% vs. 37.9%,P<0.001);

➤晚期强化组需进一步强化治疗风险更高(HR 1.88,95%CI 1.68~2.09);

➤一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强化降糖治疗降低了达到推荐治疗目标的可能性。

 

纪立农教授透露,正在进行的DISCOVER iCaReMe注册研究计划从全球入选3.5万例患者,随访3年,预计2025年底完成,将提供关于T2DM、CKD心衰患者的患者特征、疾病管理、医疗保健利用和结局的真实数据,从关注T2DM扩展到对心肾疾病的全面了解。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