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BNP/NT-proBNP的临床应用,推荐意见一览

2022-12-13 14:02:44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BNP和NT‑proBNP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心脏功能生物标志物。BNP/NT‑proBNP 是心衰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首选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管理心衰患者,既能用于心衰一级与二级预防,又可评估心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BNP/NT‑proBNP还可用于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冠心病慢性肾病等患者的预后评估,亦用于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及肿瘤患者化疗前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此外,BNP/NT‑proBNP还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近日,我国发布《B型利钠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就BNP/NT‑proBNP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推荐。

 

心力衰竭

 

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利钠肽检测用于心衰筛查(Ⅱa,B)、诊断和鉴别诊断(Ⅰ,A)、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Ⅰ,A)。

 

1.用于心衰A期和B期人群的早期筛查

 

BNP/NT‑proBNP既是心室功能障碍的筛查指标,也是新发心衰的独立预测因子。心衰A期和B期患者通过筛查BNP/NT‑proBNP,并进行相应干预(BNP>35 ng/L或NT‑proBNP>125 ng/L),即改变危险因素、干预生活方式(A期),并在此基础上治疗结构性心脏病(B期),可预防或延缓心衰的发生。

 

【推荐意见】

心衰A期和B期患者应早期筛查BNP/NT‑proBNP,并对BNP>35 ng/L或NT‑proBNP>125 ng/L的患者进行相应干预,有助于预防和延缓心衰的发生(推荐)。

 

2.用于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

 

【推荐意见】

(1)BNP/NT‑proBNP是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标志物,但应始终与其他临床信息结合使用(强推荐);

(2)BNP<35 ng/L或NT‑proBNP<125 ng/L,可排除慢性心衰(强推荐);

(3)BNP<100 ng/L或NT‑proBNP<300 ng/L,可排除急性心衰;BNP>400 ng/L,可诊断急性心衰,而NT‑proBNP水平应根据年龄进行分层:<50岁患者,NT‑proBNP>450 ng/L;50~75岁患者,NT‑proBNP>900 ng/L;>75岁患者,NT‑proBNP>1800 ng/L(强推荐);

(4)肥胖患者(BMI≥30 kg/m2)BNP排除心衰的界值应<50 ng/L,BNP/NT‑proBNP诊断界值应降低50%;房颤患者BNP/NT‑proBNP 诊断界值应提高20%~30%;肾功能不全[eGFR<60 ml·min-1·(1.73m2)-1]患者,NT‑proBNP 诊断心衰界值应>1 200 ng/L,而BNP排除心衰界值应<200 ng/L(推荐);

(5)在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中,BNP/NT‑proBNP诊断HFpEF的界值应根据心脏节律进行分层:窦性心律患者BNP>35 ng/L或NT‑proBNP>125 ng/L,房颤患者BNP>105 ng/L或NT‑proBNP>365 ng/L(弱推荐)。

 

 捕获111.PNG

 

对于有症状、怀疑心衰的患者,推荐将BNP/NT‑proBNP作为心衰诊断的初筛检查。在急性呼吸困难中,约有20%患者的BNP/NT‑proBNP水平处于灰区,其中约50%患者患有急性心衰。因此,当BNP/NT‑proBNP水平处于灰区时,需给予额外的关注,但亦需考虑引起BNP/NT‑proBNP水平升高的其他原因。此外,当心衰患者合并心衰病史、颈静脉怒张及存在利尿剂使用史等临床特征时,BNP/NT‑proBNP检测值多处于灰区。需注意,高达20% HFpEF患者的BNP/NT‑proBNP水平在诊断界值以下,尤其是肥胖患者。

 

3.用于心衰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监测心衰患者BNP/NT‑proBNP水平,可了解患者是否得到足够的去充血治疗。临床评估已无水钠潴留的患者,出院前应常规检测BNP/NT‑proBNP水平。

 

【推荐意见】

(1)心衰住院患者应在入院、出院及病情变化时进行BNP/NT‑proBNP检测(推荐);

(2)急性心衰患者NT‑proBNP短期预后界值5000 ng/L,长期预后界值1000 ng/L(推荐);

(3)慢性心衰患者应将BNP/NT‑proBNP水平控制在:BNP<100 ng/L或NT‑proBNP<1000 ng/L(推荐)。

 

4.BNP/NT‑proBNP随访监测频率

 

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2~3个月内死亡率和再住院率高达15%和30%,通常将出院后这一早期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称为心衰易损期。因此,对于新出院的心衰患者应适当增加BNP/NT‑proBNP随访监测频率。

 

【推荐意见】

心衰患者出院后,每2~4周检测1次BNP/NT‑proBNP,病情稳定后改为每2~3个月1次(推荐)。

 

其他疾病

 

1.用于肺栓塞预后评估

 

急性肺栓塞患者中,BNP/NT‑proBNP水平能够有效反映右心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严重程度,具有极高的阴性预测值。

 

【推荐意见】

BNP/NT‑proBNP是肺栓塞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NT‑proBNP<500 ng/L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较小,NT‑proBNP>600 ng/L患者发生早期不良预后的风险较高(推荐)。

 

2.用于肺动脉高压预后评估

 

在众多生物学标记物中,目前仅推荐BNP/NT‑proBNP作为肺动脉高压的预后评估指标。

 

【推荐意见】

BNP/NT‑proBNP是肺动脉高压风险分层的唯一生物标志物。对于诊断时的风险分层,使用多参数三层模型:低风险(BNP<50 ng/L或NT‑proBNP<300 ng/L),中风险(BNP 50~800 ng/L或NT‑proBNP 300~1100 ng/L),高风险(BNP>800 ng/L或NT‑proBNP>1100 ng/L)。

对于随访期间的风险分层,使用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和BNP/NT‑proBNP的四层风险分层模型:低风险(BNP<50 ng/L或NT‑proBNP<300 ng/L),中‑低风险(BNP 200~199 ng/L或NT‑proBNP 300~649 ng/L),中‑高风险(BNP 200~800 ng/L或NT‑proBNP 650~1100 ng/L),高风险(BNP>800 ng/L或NT‑proBNP>1100 ng/L)(强推荐)。

 

3.用于冠心病预后评估

 

【推荐意见】

BNP/NT‑proBNP是冠心病(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推荐)。

 

4.用于慢性肾脏病CKD)预后评估

 

【推荐意见】

BNP/NT‑proBNP可作为CKD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弱推荐)。

 

5.用于脑血管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

 

【推荐意见】

BNP/NT‑proBNP是心源性卒中风险评估生物标志物,且需对BNP>100 ng/L 或NT‑proBNP>400 ng/L的心源性卒中高危患者进行房颤筛查(推荐)。

 

6.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

 

【推荐意见】

BNP/NT‑proBNP是肿瘤患者接受心脏毒性抗癌药物治疗前心血管风险评估生物标志物,亦是治疗中和治疗后药物心脏毒性监测生物标志物(推荐)。

 

7.用于非心脏手术术前风险分层

 

【推荐意见】

≥65岁患者或45~64岁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应检测BNP/NT‑proBNP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强推荐)。此外,BNP/NT‑proBNP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其他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等。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BNP/NT‑proBNP可用于包括冠心病、卒中和心衰在内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此外,BNP/NT‑proBNP用于心衰A期和B期人群的早期筛查,亦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一部分。由于BNP/NT‑proBNP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界值较低,这对BNP/NT‑proBNP低值检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BNP/NT‑proBNP低值的高质量检测是其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基础。

 

【推荐意见】

BNP/NT‑proBNP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推荐)。

 

文献索引: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 B型利钠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 (35): 2738-2755.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