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4 13:12:40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阅读:524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 时间:2022/12/15~12/17 地点:线上会议 进入会议
眼视光学作为眼科学和视光学的交叉融合学科,学组一直致力于功能性眼病的防控、诊治及器质性眼病的视功能康复,满足当今人们对于视觉质量的高要求,符合人们从看得见到看得舒适、看得持久的发展态势。本次全国眼科年会眼视光学组的投稿量位居各学组稿件量第2位,经过择优筛选,将稿件分成10个专题单元,含52个专题讲座、105个论文发言;4个继教单元,含18个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了近视基础和临床研究,角膜和眼内屈光手术,接触镜,功能性眼病,眼视光新技术新进展等各个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近视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功能性眼病,一直是眼科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现在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要批示精神,更有效地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国家战略,讨论优化国家近视防控实施方案,交流近视防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次年会眼视光学组设置了“近视基础研究”和“近视临床研究”两大版块。学组邀请到了瞿佳、褚仁远、吕帆、曾骏文、杨智宽、张铭志、杨晓、戴锦晖、盛迅伦、胡建民、周翔天、倪海龙、肖满意、乔利亚、吴建峰、许军等教授做专题发言,内容涵盖近视防控的策略解读和实践思考,近视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高度近视的遗传因素研究、视功能损伤和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防、趋势变化、双眼视功能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健康状况对近视的影响等方面。两大版块从近视的基础到临床,从儿童到成人,从预防到治疗,全面地向我们展示了我国近几年对近视的最新研究进展,全方位贯穿近视的预防、发生、发展及控制四个阶段。
屈光手术从眼表到眼内,从矫正屈光不正到其他眼病的应用彰显着其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逐渐被大众广泛认可和接受。本次年会眼视光学组将屈光手术分成三个单元,邀请到来自London Vision Clinic的Timothy Archer教授及王雁、叶剑、王勤美、张丰菊、周行涛、陈跃国、杨亚波、钟兴武、王青、文丹、赵炜、廖荣丰、许薇薇、李科等教授做专题发言。聚焦屈光手术的个性化定制,各类屈光手术术后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视觉质量的研究,角膜基质透镜再利用,ICL植入术的相关研究等热点展开讨论。
接触镜作为近视矫正的三板斧之一,种类繁多,矫正适应症广泛,应用逐渐规范安全。本次年会眼视光学组设置了两个接触镜单元,邀请到了来自College of Optometry, University of Houston的Maria K.Walker教授及谢培英、刘陇黔、万修华、陈敏、迟蕙、胡亮、杜显丽、魏瑞华、张日平等教授,各位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各类接触镜对眼部健康的影响以及临床效果的应用评估,其中角膜塑形镜为探讨的重点,巩膜镜的应用与展望开拓了接触镜应用的新方向,此外,接触镜对眼表形态和功能、眼部参数、视觉质量的影响等也备受重视。
在功能性眼病板块,学组邀请到白继、刘平、郭长梅、李莉、廖咏川、金婉卿等教授,共同探讨融合视力在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临床应用的分析,高度近视并发内斜视的治疗,斜视儿童的屈光矫正,弱视治疗,儿童调节力的训练,防蓝光眼镜对成人色觉的影响等热点问题。
在眼视光诊疗新技术、新进展板块,学组邀请了陈浩、方一明、吴峥峥、殷路、周激波、王进达等教授,为我们讲解了眼视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进展,阅读障碍门诊建设的探索,眼科学临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CVS-Q问卷的中文版验证,不同多焦人工晶体的混搭研究以及囊袋张力环对预防囊袋收缩综合征的作用等方面。
除了学术专题板块,本次年会专门为基层医生、低年资医生设置了四个继续教育单元,围绕屈光手术、角膜塑形镜、功能性眼病等主题。内容包括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解读,双眼视的临床诊疗思路,斜弱视的视功能评估和训练,角膜塑形镜验配常见问题及处理,各类接触镜在视觉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屈光手术相关要点,圆锥角膜筛查及角膜交联术在屈光手术中的应用等方面,均由国内该领域一线临床经验丰富的大咖授课,与临床联系紧密,实用价值高,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