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22 ASH专家访谈 | 徐兵教授:从基础到临床,AML的治疗仍需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2022-12-22 20:51:00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是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涵盖最全面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本次ASH年会公布了多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相关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团队的有关AML的1篇口头报告和1篇壁报展示入选了2022 ASH。医脉通特邀徐兵教授接受采访,谈一谈这两项研究的结果和AML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医脉通:您和团队进行的维奈克拉联合西达本胺阿扎胞苷治疗R/R AML的研究入选了今年ASH的壁报展示,首先,想请您介绍下该研究的背景。


徐兵 教授


AML是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亚型,其发病率占白血病的50%以上,但是AML的疗效最差。来自美国的数据统计显示,过去10年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10年生存率从13%提高到29%,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10年生存率从60%提高到77%,慢性髓系白血病的10年生存率从39%提高到62%,而AML的10年生存率从16%仅提高到19%。此外,复发/难治性(R/R)AML患者主要采用大剂量化疗来达到缓解,后续再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但大剂量化疗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费用高,二是副作用大,许多患者会死于并发症,而非白血病。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低毒的新的治疗方案来解决当前AML的治疗现状。


医脉通:能否请您介绍下近年来您和团队在AML领域的探索成果,以及今年ASH年会中报道的维奈克拉联合西达本胺和阿扎胞苷治疗R/R AML的结果?


徐兵 教授


早在10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展了对R/R AML的基础研究与转化研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白血病干细胞(LSC),因为它是导致复发难治的主要根源。LSC具有超强的修复能力,大剂量化疗药物只能杀伤LSC并不能杀死LSC。随后我们在LSC靶向治疗领域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在基础研究中,2015年我们报道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表观遗传学调控药物西达本胺能够有效杀伤LSC;2017年,我们发表的文章又证实了西达本胺可增强AML常见的化疗药物对LSC的杀伤作用;2020年,我们发表的文章进一步证实了西达本胺联合维奈克拉具有协同作用。


在转化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厦门大学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选出AML治疗效果较好的3种药物:维奈克拉、阿扎胞苷和西达本胺。随后,使用原发性CD34阳性AML人源异种移植(PDX)模型验证研究药物在小鼠体内的有效性,研究分为8组(对照组,三个单药组,三种单药两两结合组,三药联合组)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三药联合组效果最好。对其机制进行探索发现,三种药物共同暴露导致抗凋亡BCL-2家族蛋白(包括BCL-2、BCL-XL和MCL-1)的抑制,与增强的泛素化有关。


随后我们开展了II期临床研究,在ASH投稿时纳入了29例患者,目前已经扩展到60例左右。从目前II期研究的结果来看,一个疗程的有效率能达到70%左右,完全缓解(CR)率可达50%左右,比既往报道的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的有效率有所提高。在用法用量方面,考虑到中国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研究方案降低了维奈克拉的用量,这也导致治疗副作用明显减少,这种经济、高效和低毒的治疗方案为年轻/适合移植患者后续进行HSCT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对于老年或不适合移植的患者,该方案也是一种经济、给药方便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还在招募中,期待在大样本研究中也能得到非常好的疗效数据,造福更多中国AML患者。


医脉通: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进展揭示了AML的一系列突变,这表明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您和团队还探索了“NPM1突变通过重塑CTCF定义的TAD拓扑重编程白血病转录网络”,该研究入选了2022 ASH的口头报告,最后想请您简要介绍下该研究的结果。


徐兵教授


这篇基础研究是我们团队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Suming Huang团队共同完成的,探索的成果也有很大的意义。核仁磷酸蛋白1(NPM1)突变是AML中第二常见的突变,仅次于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FLT3)突变。目前研究发现,NPM1突变与AML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关系,因为NMP1突变使得正常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s)有了转化为白血病干细胞的趋势。既往我们发表过文章报道了HOXA基因与AML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本研究发现了NMP1突变可以通过改造CTCF(一种基因转录的绝缘子蛋白)的结构来影响HOXA基因,从而导致AML的发生与发展。干扰NPM1或者NPM1突变导致的下游基因Pu.1或CEBPa改变可以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为AML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目前AML的治疗疗效较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探索过程中的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同临床研究一样非常重要。基础研究的突破可以发现新靶点和新策略,为转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武器,通过转化研究证实后,就可以给临床研究提供新的切实可行的治疗药物或者新的治疗策略。希望我们团队在AML和淋巴瘤领域所做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国血液肿瘤患者提供帮助,我也相信在全国同行的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可以改善中国血液肿瘤患者的未来。


1671715424476094.png

徐兵  教授

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福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厦门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厦门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务委员、血液科主任兼内科教研室主任、内科规培基地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和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白血病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LOOD、JHO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70多篇, 5分以上27篇,10分以上6篇,总影响因子达369分。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