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0 16:39:49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2023年1月7日,由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共同主办“2023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以网络+现场会议形式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汇聚国内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对2022年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盘点,传递泌尿肿瘤治疗最新进展,探讨研究背后的临床意义。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盛锡楠教授为我们分享此次北京泌尿肿瘤论坛的亮点与泌尿肿瘤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医脉通:今年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迎来了第三届盛会,中青年学者的工作与成就愈发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可,请您谈谈本次盛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盛锡楠教授:
2023年是第三届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每一届论坛的内容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泌尿肿瘤的治疗,需要不断地创新,而这些创新离不开基础转化研究和内外科、放疗科的多学科融合。本着以上宗旨,本次论坛呈现出了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增设院士论坛,我们邀请了从事基础转化研究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邵峰院士为我们介绍他所从事的肿瘤免疫方面的科研进展,为我们开拓了思路。第二个亮点,按照惯例,在此次论坛上发布2022年度中国泌尿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包含了肾癌、尿路上皮癌和前列腺癌等领域的原创性工作和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第三个亮点,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杰出的青年学者一起分享泌尿肿瘤的最新进展,探讨学术热点话题。因此,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做到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紧抓热点核心,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医脉通:化疗、靶向、免疫药物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着泌尿肿瘤诊治的发展,请您介绍一下肾癌和尿路上皮癌领域近年来新药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情况。
盛锡楠教授:
目前,泌尿肿瘤领域涉及了所有的肿瘤治疗方案,包括我们熟悉的手术、化疗、放疗、核素等治疗手段,都走在其他实体瘤的前沿。肾癌更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瘤种,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先是在肾癌中取得成功,随后应用于肝癌、甲状腺癌等肿瘤的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将晚期肾癌的中位生存时间从既往的2-3年提高至3-5年,总体有效率从30%-40%提高至60%-70%。毫无疑问,在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方面,肾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而膀胱癌更是近年来新型治疗方式发展的焦点,除了卡介苗这种较为古老的治疗方式之外,抗体偶联(ADC)药物等也在膀胱癌治疗领域飞速发展。ADC药物是一种改变药物投送机制的改良性治疗方式,而膀胱尿路上皮癌作为具有最多靶点和最多作用机制的ADC药物的瘤种,ADC联合免疫治疗在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中的总体有效率也达到了60%-70%。我们也开展了一些原创性的工作,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国际抗-HER-2 ADC药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前列腺癌是实体瘤中首个获得免疫治疗突破的瘤种,2005年Sipuleucel-T疫苗获批用于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引领了实体瘤的免疫治疗。同时,前列腺癌作为雄激素驱动的肿瘤,一直是内分泌治疗领域的代表性瘤种。十余年来,新型内分泌药物治疗、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核素治疗均在前列腺癌中取得了突破,特别是针对前列腺癌PSMA表达的核素治疗177Lu-PSMA-617,可以说在实体瘤领域开创了先河,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我想后续其他瘤种也会参考前列腺癌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泌尿肿瘤的新型治疗各有特色,在相应治疗领域都走在实体瘤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