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 16:42:36来源:第三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阅读:138次
第三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于1月6日-8日在线下及线上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凤奎教授在会议上以“缺铁性贫血的现代认识与治疗”为主题进行了汇报。医脉通诚邀张凤奎教授接受采访,结合会议上分享的内容,谈谈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诊疗现状和最新进展。
张凤奎 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贫血诊疗中心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研究方向:造血系统红细胞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
率先系统报告我国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再障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一线应用ATG联合CsA及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再障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和多个血液专业杂志编委
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九十余篇
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医科院优秀教师和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医脉通:缺铁性贫血(IDA)是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疾病,但大家对该病的认知严重不足,首先请您介绍一下IDA主要患病人群及其病因有哪些?以及IDA给患者带来的潜在危害有哪些?
张凤奎 教授
IDA是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一的贫血类型,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涉及的人群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育龄妇女、发育较快的儿童和部分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中。
发生IDA主要原因是铁的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身体长期少量失血和功能性缺铁。不同人群的主要发病原因略有不同,发展中国家主要为铁的摄入不足、胃肠道的寄生虫等,发达国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月经出血过多或者胃肠道疾病。了解IDA的病因有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发生IDA后,人体缺铁使红细胞无法合成血红蛋白,从而导致贫血,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贫血表现,IDA也会加重患者的原有基础或伴随疾病。此外,缺铁会影响人体的各个系统和组织,如果组织细胞缺铁,可能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劳动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等,甚至出现异食癖;妊娠患者长期贫血可能导致胎儿认知发育障碍等问题。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IDA影响着患者的方方面面。
医脉通:我国IDA患病人群的诊疗现状是怎样的?针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案有哪些?临床仍面临哪些挑战?
张凤奎 教授
既往IDA的主要病因为铁的摄入不足和胃肠道的寄生虫等。目前女性患者的主要病因为月经失血过多和节食,男性患者的主要病因为胃肠道相关疾病。目前国内缺铁的原因除绝对的铁缺乏以外,功能性铁缺乏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与人口的老龄化相关,另外,医务工作者对功能性铁缺乏的认识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炎症性疾病导致的功能性铁缺乏患者在健康检查时被识别出来,整体人群才对功能性铁缺乏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IDA的治疗方面,除了病因治疗外,所有IDA患者均应接受铁剂治疗。补铁作为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一是口服补铁,二是静脉补铁,三是紧急情况下的输血,因为1g血红蛋白含有3.4mg的铁,所以输血相当于间接补铁。
口服铁剂治疗虽然方便经济,但也有许多缺点,首先药物会导致患者发生胃肠道相关的不良反应,一些特殊人群无法耐受,其次口服补铁需要长期治疗,治疗时间过长导致多数患者治疗中断,以致于治疗的最终仅能够实现血红蛋白的部分纠正,难以补充足够的储存铁。
静脉补铁越过了胃肠道的铁吸收,因此,对于部分因炎症而影响胃肠道铁吸收的患者或者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静脉补铁是一种有效的补铁方法,其疗效也获得了广泛认可,近年来静脉补铁的安全性也不断提高。从一代静脉铁剂到二代静脉铁剂,以及近年在我国获批的三代静脉铁剂,疗效和安全性均有提高。
过去IDA患者的治疗因不耐受或者疗效差才会由口服补铁转为静脉补铁,现在患者一经诊断,医生要提前评估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尤其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预估疗效差,或患者既往患有胃肠道疾病预估口服铁剂耐受性差,或者在需要尽快提升血红蛋白的情况下,只要无禁忌症,均可考虑一线静脉补铁。今年的血液学科发展大会也传达了这种治疗理念。
虽然IDA非常常见,医生对它的认知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IDA的临床诊断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IDA的诊断依然沿用既往的诊断标准,例如血清铁蛋白<15μg/L,这项指标的特异性好但敏感性差。现在的诊断趋势认为,如果患者有着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Hb)降低,即符合具有临床诊断提示性的biomarker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表现,那么可诊断为IDA。有研究表明如果以血清铁蛋白<30μg/L为诊断标准,那么确诊为ID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5%左右,所以应提升铁蛋白的阳性判断值(CUT OFF值)。诊断标准提升后,可尽早识别缺铁程度较轻的患者或者同时伴有其他炎症疾病的患者,以便患者后续接受治疗。
关于IDA治疗也应向现代补铁治疗方案改进,目前的治疗方案下,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口服补铁治疗,并未预先评估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导致患者在治疗效果变差后不能及时转换治疗。但现在根据一些biomarker可以预先评估患者接受口服补铁是否有效,如果预估患者的疗效或耐受性差,应尽早转换为静脉补铁治疗。随着铁调素(hepcidin)检测和一些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在医院逐渐普及与开展,相信我国的IDA的诊疗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医脉通:您认为如何才能改变我国IDA患者治疗率低、依从性差的现状呢?
张凤奎 教授
我国IDA的治疗的确存在治疗率低、依从性差的现状。因为多数人对IDA的影响不重视而未进行相应的治疗,所以患者的治疗率低。IDA影响着患者的方方面面,只要纠正了缺铁,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无论是劳动能力还是耐力均会得到提高。
依从性差是因为过去的治疗方式存在问题,患者如果选择口服补铁治疗,至少需要3-6个月的治疗,而患者通常无法完成治疗,实际上3-6个月的治疗也难以补足患者所需的储存铁。由于治疗的繁琐,患者容易中断治疗,依从性差,导致IDA的反复复发在临床中非常常见。
如果了解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和改进,我相信患者的依从性会得到改善。近年来静脉补铁治疗的不断进展,改善了IDA患者的治疗和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