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7 12:22:42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项涉及爱尔兰和西班牙患者的国际研究发现,一种候选药物(1,4-二羟基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M)是成年人中最多见的一种恶性眼内肿瘤,在国外其发病率占眼内肿瘤的首位,在国内则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居眼内肿瘤的第二位。此瘤的恶性程度高,眼后极部是好发部位。易经经血流转移,85%转移至肝脏,预后较差。在成年人中比较多见,本病易和许多眼底疾病相混淆。这种眼癌通常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如皮肤白皙、眼睛苍白以及晒伤风险较高。
目前治疗策略包括眼球的完全摘除,部分患者直接在眼部接受放疗治疗。一旦疾病扩散到肝脏,仅有8%的患者存活达到两年以上。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需要新的方法来确定或预测癌症已经扩散的患者,以及新的转移性UM的治疗方法。
这项研究最初侧重于被称为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受体的分子,研究者将其视为治疗UM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而生物标记有助于确定最有可能发展为转移性UM的患者。该团队由都柏林大学学院UCD生物分子与生物医学科学学院布兰登·肯尼迪教授和UCD康威研究所研究员领导,使用患者样本和实验模型,研究CysLT受体的水平是否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以及候选药物1,4-二羟基奎宁(1,4-dihydroxy quininib)对患者的影响。
研究表明,这种候选药物可以作用于肿瘤,而上述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临床医生评估哪些患者不太可能发生转移性疾病的有价值的预后工具,原发性UM肿瘤中CysLT受体水平较高表明预后不良。
参考资料:Kayleigh Slater et al, 1,4-dihydroxy quininib modulates the secretome of uveal melanoma tumour explants and a marker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in a metastatic xenograft model, Frontiers in Medicine (2023). DOI: 10.3389/fmed.2022.103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