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文献评述丨一文汇总2022年肾小球肾炎治疗进展

2023-02-10 16:25:46来源:医脉通阅读:29次

2022年刚刚过去,而在这一年中,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狼疮性肾炎(LN)在治疗方面都有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微小病变肾病(MCD)领域,发现了潜在新型生物标志物,或对MCD乃至其他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产生巨大影响。


2023年2月,nature review of nephrology杂志刊登了美国学者对上述内容的年度总结,共有5个进展热点值得关注。本文结合我国相关新药上市情况和临床研究进展,对该综述进行解读,供读者参考。


进展1:IgA肾病患者应减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由于疗效不稳定和安全性问题,糖皮质激素在IgA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


2022年,TESTING研究证实,与全剂量糖皮质激素相比,IgA肾病患者应接受减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研究共纳入了503例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入组时患者平均24h尿蛋白量为2.46g/d,平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61.5ml/min/1.73㎡。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中75%的患者来源于中国。受试者被随机分为甲泼尼龙组和安慰剂组,甲泼尼龙组患者初始剂量为0.6~0.8mg/kg/d,最大剂量为48mg/d,每月减少4mg/d,并使用抗生素预防肺炎。平均随访4.2年后发现,甲泼尼龙组中,28.8%的患者发生了肾脏复合事件(eGFR下降40%、肾衰竭或因肾病死亡),而安慰剂组则为43.1%。与安慰剂组相比,甲泼尼龙组患者发生肾功能下降的风险减少47%(HR=0.53 [95%CI0.39-0.72], P <0.001),足量甲泼尼龙治疗方案可以减少42%肾功能下降的风险(HR=0.58,95% CI,0.41-0.81),而减量甲泼尼龙(0.4mg/kg/d,最大32mg/d)方案治疗可以减少73%的风险(HR=0.27;95%CI,0.11-0.65)。有趣的是,与足量甲泼尼龙组相比,减量甲泼尼龙组的严重不良反应显著减少(10.9% vs 2.8%)。


TESTING研究对IgA肾病激素规范化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为KDIGO国际肾小球肾炎的指南修订提供了坚实循证医学证据。该研究再一次证明,通过改变IgA肾病的激素治疗方案,可以在不降低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同时,避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预后1


进展2:NEFECON治疗IgA肾病显著减少蛋白尿,延缓eGFR下降


一系列研究表明,肠道黏膜免疫是IgA肾病发生的重要源头。正常情况下,半乳糖缺陷型IgA1(GD-IgA1)主要产生于回肠末端的派尔集合淋巴结,可直接分泌到肠道,只有少量进入体循环。然而,对于IgA肾病患者而言,大量GD-IgA1会误入体循环,是IgA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NEFECON(靶向迟释布地奈德胶囊)是一种理想的靶向治疗药物,可以使布地奈德精准释放于回肠末端,减少GD-IgA1的产生,进而在发病机制上游阶段治疗 IgA 肾病1


NeflgArd研究评估了NEFECON对IgA肾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入组患者为经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患者,同时eGFR≥35ml/min/1.73㎡,蛋白尿≥1g/d或尿蛋白肌酐比(UPCR)≥0.8g/g,所有患者接受最大剂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i)治疗。9个月后,与安慰剂相比,NEFECON 16 mg每日给药一次可显著降低患者UPCR或蛋白尿水平。9个月时,NEFECON组(n=97)患者的蛋白尿水平较基线降低34%,而安慰剂组(n=102)则降低5%,两组之间的UPCR降低差异为31%(95% CI,16%~42%;p=0.0001)。同时NEFECON组患者的eGFR下降速率降低(NEFECON组eGFR下降了0.17ml/min/1.73㎡,而安慰剂组下降了4.04 ml/min/1.73㎡)。值得注意的是,NEFECON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低,感染风险也未显著增加1


此前,NEFECON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得IgA肾病适应证的治疗药物1。2022年7月15日,NEFECON也在欧盟上市(链接:Nefecon再获EMA认可,IgA肾病对因治疗未来可期)。同年12月26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通过官网公示,靶向迟释布地奈德胶囊已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拟定适应症为具有进展风险的原发性IgA肾病成人患者2


进展3:Anifrolumab治疗或有益于LN


超过80%的LN患者存在高I型干扰素基因特征(High type I interferon gene signatures,IFNGS),在活动性LN中更为明显。Anifrolumab是一种全人单克隆抗体,与I型干扰素受体亚基1结合,阻断包括IFN-α、IFN-β和IFN-ω在内的所有I型干扰素的活性。理论上,Anifrolumab可以有效治疗活动性LN1


TULIP-LN是一项为期2年的2期、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入组标准为18~70岁、经肾活检确认为II类或IV类LN,UPCR>1mg/mg,eGFR≥35ml/min/1.73㎡,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11项分类标准中的至少4条。入组患者按照1:1:1的比例进行随机分组:1)Anifrolumab基本方案组(300mg);2)Anifrolumab强化方案组(前3剂900mg,此后接受300mg/剂的治疗);3)安慰剂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和霉酚酸酯(MMF)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的24h尿蛋白肌酐比(UPCR)在52周的变化。在第52周时,与安慰剂组相比,Anifrolumab联合组(基本方案+强化方案)患者的24h UPCR无显著差异(69% vs. 70%;P = 0.905),然而,在Anifrolumab组中接受强化方案的患者中,有更多的患者(45.5% vs. 31.1%)达到了完全肾脏缓解(定义:24h UPCR≤0.7mg/mg,eGFR≥60ml/min/1.73㎡或与基线相比下降率<20%;此外,并未停用Anifrolumab或使用其他限制药品)。与安慰剂组相比,Anifrolumab基本方案组有较少患者达到了完全肾脏缓解(16.3% vs 31.1%)。药理学分析表明,强化治疗方案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方案的原因与剂量相关,或许Anifrolumab的最佳有效剂量与强化治疗方案一致。在不良事件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Anifrolumab组出现带状疱疹的风险更高,而其他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1


虽然Anifrolumab对LN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本次研究对Anifrolumab的剂量选择以及未来的研究设计提供了较大帮助1。此外,21年有报道称CDE已经通过了Anifrolumab临床试验申请获得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


进展4:部分LN患者维持性免疫治疗的最佳停药时间或为2年


LN是一种复发性疾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即便LN患者达到了肾脏完全缓解,症状逐渐消失后,也依然会接受数年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即维持性免疫治疗(IST)。然而,IST的最佳停药时机却仍充满争议。


WIN-Lupus研究是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增生性LN患者的IST最佳停药时间。纳入标准包括:①年龄≥18岁;②已接受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2~3年;③使用硫酸羟氯喹;④稳定缓解时间≥12月。研究共纳入96例LN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停药组(继续接受免疫抑制治疗3个月以上)和继续免疫治疗(继续接受免疫抑制治疗2年以上)组。继续免疫治疗组和停药组中增殖性LN复发率分别为10.4%和25%(差异 14.8%,95%CI [-1.9 ; 31.5]),复发率未达到非劣效性,两组复发时间无差异。在SLE症状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显著差异(P= 0.034),即停药组未达到非劣效性终点。此外,继续免疫治疗组和停药组在死亡(继续免疫抑制治疗组:n = 0 ;停药组:n = 0)、严重肾脏相关不良事件(n = 14;n = 17)、感染(n = 19 ;n = 14)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糖皮质激素用量、肌酐水平方面,两组患者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与继续免疫治疗组相比,继续免疫抑制治疗组发生严重SLE恶化(肾/肾外)的频率较低(5/40 vs 14/44;P=0.035)。 不过该研究入组量少,且随访时间较短,因此很难就最佳IST停药时间下定相关结论。研究人员指出,在24个月停药组的患者中,也有许多患者未复发LN,或许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应为确定复发风险低的LN患者,并实施个体化、安全的停药方案1


进展5:ANeA或为MCD诊断、治疗的革命性发现


MCD的病理学基础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破坏与裂孔膜结构的丧失。有学者发现,在啮齿动物MCD模型中,抗肾病蛋白抗体(anti-nephrin autoantibodies:ANeA)呈阳性,且B细胞靶向治疗有较好疗效可能与ANeA相关。


在一项纳入62例经活检确诊的儿童与成人MCD患者的研究中,29%患者的ANeA检测呈阳性结果。而在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为阳性的对照组中,仅有2%的患者ANeA检查为阳性。此外,循环ANeA的存在与足细胞中肾素共定位的点状IgG染色呈正相关。对已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的激素依赖型儿童MCD患者而言,在患者肾移植后,依然出现大量蛋白尿,且与移植前高滴度ANeA水平相关。更有趣的是,若MCD症状缓解,则ANeA水平逐渐降低或消失1


这一发现会对MCD的诊断、治疗产生巨大影响。如同2009年在膜性肾病患者中发现抗PLA2R抗体一样,这种新发现的抗体或为部分MCD患者的特有抗体,可以对MCD患者进行分类。在MCD治疗中,ANeA或可反映治疗的有效性。当然,这些想法要在未来进行进一步研究,方可用于临床实践。简而言之,ANeA或为MCD的独特生物标志物,其用途需要进一步探索1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IgA肾病和LN的免疫调节疗法仍是肾小球肾炎领域的研究重点。IgA肾病相关药物,NEFECON获得多国批准;LN研究虽然未达到其主要终点,但相关发现却为未来的研究设计和治疗策略提供了见解。最后ANeA抗体的发现会改变人们对MCD发病机制的认识,从而改善MCD的诊断和治疗模式,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1. Jalal A, Li T.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immune-mediated glomerular diseases. Nat Rev Nephrol. 2023 Feb;19(2):81-82.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优先审评公示名单.Link: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2f78f372d351c6851af7431c7710a7313.智通财经网.阿斯利康(AZN.US)红斑狼疮新药anifrolumab在华获批临床.腾讯网. Link:https://new.qq.com/rain/a/20210225A066JD00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