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3年高级研修班开始招生啦!

2023-03-06 17:17:34来源:北医三院呼吸园地阅读:294次

★ 科室介绍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科室现有医护、医技人员130多名,其中医师30多名。科室设置包括普通病房(60张床位)、MICU/RICU(26张床位)、门诊、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睡眠呼吸监测室、雾化治疗室、实验室、药物临床试验呼吸专业等。开设慢阻肺、哮喘、戒烟、肺癌、睡眠呼吸障碍、肺血管病等专业门诊;开展肺部结节、哮喘和过敏疾病、肺间质病MDT。科室年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普通病房年出院患者超过2000人次,MICU/RICU收治危重症患者超过600例/年。学科规模和医疗工作量在北京地区名列前茅。

学科专业组设置完善,其中慢阻肺和慢性气道疾病、呼吸系统感染、呼吸危重症、睡眠呼吸疾病、呼吸内镜、肺功能与呼吸生理等专业优势明显。学科是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0人。累计毕业博士和硕士100多名;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30余名。每年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20余名。2017年我科成为国家首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已有多名学员以优异成绩通过毕业考试。

现科室面向全国招收高级研修班学员,对具有一定工作资历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进行亚专科(支气管镜、肺功能、睡眠、呼吸危重症、呼吸治疗)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采取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在常规进修学习之外,增加科研培训内容,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临床研究能力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人才。

 

★ 招生对象 ★

1、年龄:不超过45岁。

2、学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3、职称:具有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

4、工作经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业工作经历至少2年以上。

 

培训时间、费用和待遇

1、培训开始时间:2023年3月,9月。

2、培养周期:6个月或12个月。

3、培训费用:按照医院统一标准(6个月6000元,12个月10000元)。

4、培训待遇:每月给予每名学员补助津贴4000元。

 

★ 培养模式 ★

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主任医师/教授担任导师。临床培训包括病房轮转、亚专科培训(支气管镜、肺功能、睡眠、呼吸危重症、呼吸治疗)。科研能力培训包括相关课程学习、呼吸实验室工作(根据个人需要)、病例总结和分析、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

 

★进修申报流程★

 

申报

北医三院教育处官网(https://puh3.net.cn/zy/index.shtml)填报申请表,下载纸质版申请表经单位盖章审批寄至北医三院教育处。

 

审核

由北医三院教育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学管理小组对申请人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和远程面试。

 

发放通知及报道

审核结束后,您将收到审核结果,并携带申请材料的原件,按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报道。

 

★ 导师介绍 ★

孙永昌 

 

长期致力于呼吸系统常见病和疑难病诊治、内科危重症救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气道疾病(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临床和发病机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名,在站博士后2名。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慢阻肺学组副组长,中国慢阻肺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内镜与介入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副总编辑,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副总编辑,国际呼吸杂志副总编辑,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编委。

 朱红

 

擅长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支气管镜和内科胸腔镜检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曾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慢阻肺科技攻关项目,参与多项国内、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工作。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胸膜疾病学组(筹备)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基层工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人文工作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分会间质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职业病分会委员、北京市变态反应学会委员、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中国临床药理杂志编委及国际呼吸杂志审稿专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热点问题》、《肺部感染性疾病病例析评》、《临床呼吸内科医师速查手册》等书籍。

 沈宁 

 

擅长肺部感染性疾病及呼吸危重症诊治,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呼吸系统感染精准诊断、耐药菌防控、呼吸道微生态等。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0余篇。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呼吸内镜和介入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等。2016年获得北京大学首届临床医疗奖,2017年获得全国优秀中青年呼吸医师奖。

 陈亚红 

 

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症疾病;重点研究方向为气道慢性炎症疾病。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金,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支持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研究结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已发表论著100篇,SCI论著34篇。硕士研究生毕业9名,在读1名,博士研究生毕业3名,在读1名,在站博士后1名。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基层呼吸疾病联盟副主席。

张立强 

 

擅长睡眠呼吸疾病、呼吸系统常见与疑难危重症疾病的诊治。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11工程”课题、国家“十五”医学攻关课题、归国留学人员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委基金课题、北京大学交叉学科基金课题。在核心期刊与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睡眠呼吸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国际呼吸杂志》、《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睡眠医学杂志》编委和通讯编委。

 

周庆涛

 

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呼吸系统常见病诊治和危重症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脓毒症的队列建设、发病机制研究和精准治疗;围绕呼吸危重症和肺部感染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实现了抗菌药物个体化治疗;同时,在慢阻肺、哮喘、胸部肿瘤等方面进行了临床研究。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Thorax中文版》编委、《BMJ Quality & Satety中文版》青年编委。

 

常春 

 

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症疾病,重点研究方向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哮喘、慢阻肺)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5年在《Allergy》等杂志以第一著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一部。硕士研究生毕业2名,在读2名,博士研究生在读3名。目前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呼吸过敏性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方法学组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通讯编委、北京医学会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

 

★ 联系方式 ★

孙老师:15652930820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