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6 16:44:17来源:人民政协网阅读:161次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张澍
在《聚焦民生关爱村医,推进后疫情时代乡村振兴》中,他指出: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在抗击重大疫情、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薄弱的基层公共卫生系统在面对重大疫情时仍难免百密一疏,有时甚至漏洞百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历了两次突发性病毒感染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02年底的SARS(病毒1),波及了33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底的新冠病毒(病毒2)已蔓延全球,以后还会有病毒3、病毒4乃至病毒N的出现与肆虐。新冠病毒的威力远超世界大战,疫情爆发初期“窘迫”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基层医疗机构不能有效的认识及分流患者,造成人员无序流动,大医院医疗资源挤兑,人群聚集,导致感染的迅速扩散。我们必须把用病痛和生命作为代价换来的经验和教训,转化成规律性认知和系统性的应对能力,健全从上到下的公共卫生防疫网络,而与广大农民守望相助的村医则是这一网络里的网底。调研中村医反映了诸多的问题, 可以看一下其中一位村医的来信内容:
1,工作环境和氛围堪忧。健康教育、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急救、公共卫生运动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村医们身兼数职,他们是健康宣传员、疫情防控员、全科医师,更是24小时应诊的急诊医师。上门服务,随叫随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村医的休息日。
2,公卫资金发放不透明。政府将公卫资金给有工资待遇的卫生院,卫生院负责其中部分公卫资金下拨给没有任何工资保障的村医。然而,现行监管不到位,导致截留克扣现象,村医反映申诉困难。
3,相关部门的苛刻管理。医保(新农合)虽连续翻翻,但住院自付比例仍占45%左右,下有村民缴费积极性不足,上有医保部门对卫生室报销的过于严格,导致村医进退两难。
4,待遇未得到较好落实。前些年的公卫及家庭医生签约己经让村医忙的不可开交。近年的疫情防控他们又冲在第一线,参与村组防控如上门采核酸,流调,管理居家隔离观察,新冠疫苗接种值班,高速路口防控值班。但是关于乡村医生的政策待遇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也没有从根本得到改善。村医是个夕阳产业,不被重视,没有发展前途,待遇养老也成问题。
5,身份定位不清,是集体性质,但还是个体经营。有地区管理不善,摊派罚款时有发生。由于村医们自身缺少申诉保护能力,经不起医疗纠纷,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就可能陷入负债危机。
他建议:
1、强化村卫生室管理和建设,筑牢网底。建立村卫生室城乡社区医疗机构一体化财政负担制度,强化公益性服务,优先保障实现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2、“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引入第三方监察机构,在村卫生室国家财政没有完全负担的情况下,在公共卫生任务须由乡、村两级共同完成的情况下,对乡、村进行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由监察机构将补贴直接打入村医个人账户,防止公卫经费被无故克扣,防止村医承担任务过重。
3、在财政负担明确的情况下,落实以村卫生室为主导的,村一级公共卫生防疫体系。落实首诊报告制度,使其切实担负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责任。
4、解决乡村医生收入和生活的基本保障问题,建立财政负担的养老保障机制,同时通过为乡村医生发放生活补助等方式,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与生活困难问题,让他们生活保证, 心情愉快, 家庭能支持,养老有保证,以稳定并壮大乡村医生队伍。
5、切实提升村医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村医培训,落实并保障乡村医生都能够得到免费的培训,制定村医继续教育学分制度。提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知晓率,使其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到源头预防并能在苗头出现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6、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乡村医生执业法规和工作考核制度。包括乡村医生执业范围、设备配备、身份认定、报酬、第三方监察制度、劳动量科学评估等等。
在《鼓励医药学术团体及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工程, 推进我国医药创新走出国门》中,他指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未来在医药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步提高。然而纵观各疾病领域,掌握国人“救命药”的医药企业均来自西方国家。可见国产医药的自主研发及发展壮大是关系着整个民族发展的命脉。由于西方国家医药产业起步早、研发经验丰富,在世界医药市场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国产医药起步较晚,现在正处于迎头奋进阶段,如何从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值得我们去思考。
药物及医疗器械的全球同步研发,是一种共享资源的开发模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临床试验,缩短区域或国家间药品及医疗器械上市延迟。因此,我们不仅要推动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更应放眼全球,鼓励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走国际化道路。
自从2013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取得丰硕成果。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医药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长期合作的信任基础,也为国产医药及医疗器械走国际化道路创造了东风之势。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患者人群,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在国际和国内同时注册即可引领全球。
本人曾担任亚太心律学会主席和世界心律失常学会主席,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医学学会、协会等学术团体在促进各国医药创新和医疗技术发展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正是在学术团体的探讨和交流中让我们认识到到自己的差距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医药研发的源泉。因此未来发挥国产创新医药在“一带一路”国家中的作用,首先要加强我国民营企业和学术团体的合作,先行先试,探索合作的可能性。
他建议:
1、鼓励我国广大医师、医学科研人员及学术团体积极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并加强国际交流,对参与国际临床研究和主导国际临床研究专家、团队,在政府层面为此提供保障并予以奖励。
2、鼓励我国学术团体在一带一路国家,牵头并主导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可作为考核指标和评估内容。充分发挥我国在亚太国家的临床、科研优势,充分团结和联合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国家,形成医学科学研究联盟,在国际上真正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医疗对话和沟通平台、医疗知识和信息平台、医疗技术交流与转让平台。
3、加强并促进学术团体及医药民营企业的合作,发挥专家优势,建立和提供合作平台及渠道,投入种子基金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
4、政府层面出台鼓励及奖励机制以提高医药民营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积极性。
5、国内企业在中国及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国际多中心药物及器械临床试验,符合CFDA要求的,完成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后可开设绿色通道, 简化上市流程,加快上市速度,以保障国产创新医药在国内的上市时间,缩短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