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招聘公告 | 最高70W+北京户口!协和助你成就德厚、志远、才盛的人生

2022-03-07 09:39:43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阅读:497次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院校”,简介见文后)自2022年起启动实施“协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和“协和海外(含港澳台)青年学者支持计划”,旨在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来(留)院校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医学卫生健康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拔尖人才。

以上支持计划将为博士后人员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众多国家级科研平台、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支持博士后人员潜心开展高质量科学研究,奠定成就人生职业理想的坚实基础。


一、资助名额及资助时间

2022年“协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和“协和海外(含港澳台)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资助人数共100名左右;一个资助周期3年,总计资助时间不超过6年。

二、薪酬福利待遇


三、 职业发展路径

实施“3+X”培养模式,将博士后人员作为院校医教研队伍的重要来源,除引进高层次人才外,医教研岗位原则上优先从优秀博士后人员中选聘。

出站时满足院校准聘长聘系列教职聘任条件者,可申请助理教授岗位;成绩特别突出者,可直接申请准聘副教授岗位。获聘者按引进人才给予薪酬、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多方位支持。详见院校海外优青公告重磅引才 | 热邀天下俊彦 依托百年协和 申报海外优青


四、 申请条件


五、评选标准

评审标准包含申请人的思想品德、教育与研究经历、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研究计划水平、推荐人评价、合作导师提供的科研条件、配套经费等方面。

六、评审流程

申请人提交申请,所院根据评选标准开展遴选推荐,院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七、项目申请

本项目申请与评选每年分为两个批次进行。申请人可随时向意向所院提交申请,一般应于进站前申请相应批次;站中申请的,在本站时间应不超过1年。每位申请人每站只能申请1次。2022年申请批次及时间如下:


八、联系方式


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可查看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官网:http://pumc.teacher.360eol.com/

招收方向覆盖医学卫生健康全领域,具体招聘内容可复制下表内链接后查看:

工作地点在北京的二级所院

(15个)







九、院校简介

院校合一 卓尔不群

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于1917年,被誉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摇篮。这里首开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先河,最早建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并进行了中国最早的公共卫生实践。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195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合力承担起中国医学教育与研究的重任,为我国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百余年来培养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众多中国现代医学中最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护理学家和医政管理学家,开创了中国现代医学的多个学科,做出中国当代医学史和医学教育史上的系列开创性工作和多项“关键第一”。在建校早期即取得了北京猿人发现、蛋白质变性学说、单体麻黄素提取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又取得了以脊髓灰质炎系列疫苗的研制及应用、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根治绒毛膜上皮癌化学疗法的创建与推广、人工麝香研发应用等为代表的数千项重要科技成果。


一部协和史,就是半部中国现代医学史。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我国医学卫生健康领域的国家队,迅速组织多领域科研攻关,取得了对疫情防控发挥关键作用的系统性科技成果,为我国及世界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科技智慧和中国力量。进入新时代,秉持“承启文化、健全体系、创立机制、拓展资源”的发展方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院校正在奋力建设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及世界一流医学院校。

实力雄厚 资源丰厚

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海南健康岛等重大国家战略,深化天津、苏州、海南等院地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拓展战略资源;深化与国际顶尖机构合作,依托牛津大学稳步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研究所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深入推进“新医科”教育改革;着力建设国家医学高端智库;自2016年启动实施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创新工程,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通过院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给予科研人员长期、稳定支持。

人才聚集 群星闪耀

学卫生健康领域大师云集、群英荟萃。现有两院院士2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等高层次领军人才10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学者、国家重点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层次青年人才6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7人,高层次人才总计900余人,在国内医学院校中稳居前列。广大协和菁英尊科学济人道,以天下为己任,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平台 国内领衔

拥有19家研究机构、6家医院、9个学院。拥有国家级科研基地平台24个,包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13个,数量居国内医学院校首位;开放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与国内兄弟单位合作建立院外研究院2个、研究基地1个,创新单元95个;同时,受托承担109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重点科研基地为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有力的学术保障。


科技能力 国内一流

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下同)发表SCI论文11,578篇,授权专利1394项;发表在影响因子10以上杂志的论文638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99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占医学领域的12%;多项成果入选中国重要医学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7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承担重大科技任务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以来,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513项,经费资助约26.4亿元。

学科全面 优势突出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5个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学获评A+,临床医学获评A,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获评A-,在医学领域高校中A类学科数量位居第一。群医学学科获批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已建成覆盖基础-临床-药学-预防为一体的医学科技创新集群,13个学科领域论文被引次数(ESI)居世界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学进入前1‰,在本领域居于领衔位置。


战略智库 引领创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于2019年8月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聘请医学卫生健康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享有卓著声誉的专家担任学部委员,建设国家医学高端智库,加强对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与核心基地建设的战略指导。现有学部委员人数达21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204人。研究建立并完善医学科技评价体系,连续多年发布我国医院和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发布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和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展示我国卫生健康研究成果,引导我国医学科技创新。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