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7 19:39:38来源:呼吸家阅读:177次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再次建议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这已经是王辰院士第二次在全国政协会上正式提交关于慢阻肺病的提案。而这次提案与两年前相比慢阻肺病防控有哪些变化?再次提案又有哪些更加深远的意义?
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慢阻肺病防控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推动慢阻肺病防控的政策。2016年国家将慢阻肺病纳入分级诊疗试点疾病目录,并发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2017年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明确提出提高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干预、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分级诊疗等策略措施;2018年国家基药目录新增了慢阻肺病维持治疗常用的吸入药物;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开展15个专项行动中,包括了以慢阻肺病防治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三大国家级项目并行发力,慢阻肺病防控更实更细
近年来在慢阻肺病防治领域开展的三大国家级项目,也将慢阻肺病在基层的筛查、诊断、管理和健康教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自2017年,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牵头的“幸福呼吸”慢阻肺规范化分级诊疗推广项目,目前已覆盖全国31个省51个地市,探索了慢阻肺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实施的经验。2020年,中央抗疫国债拨专项资金,为全国50%的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肺功能仪,并广泛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关于慢性呼吸疾病诊治技能的培训。2021年“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新增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国家项目,这是国家首次在呼吸领域立项开展筛查,将慢阻肺病的防治工作从“诊断和治疗病人”向“早期发现和干预高危人群”推进了一大步。可以说,基层在人员、设备、药品和诊疗技术上已具备提供慢阻肺病基本医疗照护的条件。
三大原因使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刻不容缓
慢阻肺病作为一种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量齐观的重大慢病,在我国长期被忽视,至今尚未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王辰委员认为,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刻不容缓的原因有三:
1、慢阻肺病在我国疾病负担沉重:2018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病患病率为8.6%,40岁及以上人群达13.7%,总患病人数约1亿;农村人口患病率(9.6%)显著高于城市(7.4%)。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病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年死亡104万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负担。
2、社会认知过于“陌生”和“冷漠”:来自“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数据显示,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病,而慢阻肺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10%。作为重大慢病,足以说明社会认知对慢阻肺病的忽视。
3、诊断治疗不足、不规范,错失早期干预时机:我国的流调数据显示,超过90%的慢阻肺病患者为轻症,是药物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期。但遗憾的是我国仅约10%的患者被正确诊断,而且大部分患者在初诊时已属于重度甚至极重度慢阻肺病,疾病危害、诊疗难度、经济负担都大大增加。此外,诊断后药物治疗率不足50%,农村地区药物治疗率普遍低于城镇,提示患者管理亟待加强。
慢阻肺病可干预性很强,在疾病早期及稳定期,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疾病负担、提升居民生存质量、节约社会成本。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也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望迅速改变慢阻肺病社会认知不足、诊断治疗不足、患者管理不足的严峻局面。
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有诸多便利条件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由政府向全民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慢病已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多年,为提升广大民众对这些疾病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经从最初的15元提高到了2022年的79元,服务项目从9类增至12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将最常见并已成为第三大居民死亡原因的慢阻肺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顺理成章。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作为“传统项目”,在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要求、考核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服务模式,为设计和开展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提供了成熟经验。
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基础性的、统领性的、事半功倍的举措,各方面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均已成熟。